第6节(1 / 4)
门里旋即响起一声:“快请进来。”
思妤便向林嬷嬷一颔首,推开门进去。
阿慈正在临窗一张铺了软垫的圈椅上坐着,面前摆了一只火盆子,瞧见思妤进屋,又喊她将门带上,随即招招手:“过来坐。”
思妤应着,到她身旁显然是已经备好的另一张椅上坐下,方问道:“嫂嫂今日叫我来,可是有何吩咐?”
阿慈先默默拉过了思妤的手,这才叹道:“思妤,王爷如今已入土为安了,我本该就随了他一起去的,可王爷死得不明不白,又将你留给了我,我才在这端王府里苟活了下来。从今尔后,就是你我相依为命了……”
她说着,又沉沉地叹了一声,登时也勾起了思妤的伤心来。
她亦红了眼道:“嫂嫂,我这条命生来就是有些苦的,从小时起便没了爹娘,幸得还有王兄待我好,可如今连王兄也不在了,我就只剩下嫂嫂你了。这些日子我时常想,嫂嫂许是注定要与我做一家人的,只瞧嫂嫂闺名里头带个‘念’字,我带一个‘思’字,就是老天爷也以为你我该凑在一处,所以教我入了京,又教嫂嫂入了王府。”
阿慈倒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说辞,心中诧异了一瞬,转而又想起思妤正是冒失的年纪,于是也不感到怪异了,反倒觉着她的念头别出心裁,有些傻气,又显得天真可爱。
她微微抿嘴笑了一声,摇摇头,才道:“我知道的。”
“思妤将我视作家人,我又何尝不是把你当成体己的亲妹妹来看待。今日叫你来,便也是想要关起门来,和你说些体己的话。”
思妤听罢,赶忙又坐近了些,从阿慈的掌心里抽||出一只手来,又覆到她的手上,郑重道:“嫂嫂你讲。”
阿慈便道:“我如今是你的嫂嫂,但亦有一重身份,是这端王府的女主人。这些日子王府发丧,我虽未理事,却也仔细瞧过王府中的情况,私以为,王府里头有些积弊,不得不去。倘使只我一人在这里住,见到这些弊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可如今你尚未出嫁,定也仍要在这王府里住一些时候的。我想来想去,觉着还是应当打起精神来,将这个家好生整治一番。且看你意下如何?”
思妤闻言,怔了半晌,忽然又红了眼道:“嫂嫂,嫂嫂这是想开了?”
阿慈浅笑一声:“我原也没有多么的想不开。”
思妤赶忙道:“我只瞧着这些天来,嫂嫂日日以泪洗面,人也消沉,加之嫂嫂本就清瘦,这一来更又清减了好几圈,我自然以为嫂嫂是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来了,心中一直十分难过。可刚听嫂嫂这几句话,显然是振作了许多。我一时间高兴,方才这样问的,嫂嫂莫怪。”
阿慈轻轻摇头:“不怪。”
思妤这才又松了口气般,道:“嫂嫂你能萌生治家的念头,我实在是惊喜之至。你能振作一些,王兄在九泉之下也能放心一些,我定是二话不说支持你的。”
她说着,望向阿慈的双眼渐渐地也亮了起来。
阿慈拍了拍她的手,一时亦觉着很是宽慰。
她想,自己欲要扎根端王府,势必先爹摆正她端王妃的位子。可从她入端王府一直到今日,明里暗里的观察之下,却发觉王府中的下人们面上虽还是恭敬的,实则却并不将她放在眼里。非但是她,就连太后远亲、从建府以来便一直住在王府中的思妤,也只因为无权无势,除了王爷之外无依无靠,受了不少下人的漠视甚至于白眼。
当日请太医时,连林嬷嬷这样的领头掌事嬷嬷都会对她出言不逊,阿慈便深知王府下人之间的风气已是差到了一定的境地了。
再加上她几次三番看到下人们做事不成规矩,这些时日王爷发丧,底下人操办丧事又极其铺张浪费,阿慈便更坚定了要在三司给出初步结论以前,先整治端王府的想法。
她在这王府当中,没什么信得过的人,唯一令她感到安心的就是小姑了。
因小姑和她一样,王爷的故去,对她没有一丝一毫的益处,于是这一日才将她喊了来。阿慈的手还按在她的手上,接着道:“只是我虽然有心治家,但到底才入王府不久,了解不深。当日教引嬷嬷们虽也提过一些,可讲的也只是陛下太后这些贵人的情况,并未说起王府底下的人如何……”
“嫂嫂何须教引嬷嬷们来讲,”思妤不等阿慈说完,就已自告奋勇道,“嫂嫂问我便是,我从建府之初就在这里住了。陛下倚重王兄,没有将王兄发去封地,但王兄也很忙,王府没个女主人,我的身份又不好说话,于是这里一直就是由胡管家和林嬷嬷在打理的。平时胡管家负责前院的事,林嬷嬷掌后院的事,但遇到须前后院都须使力的大事时,也是听胡管家的。他们二人具体各做些什么主,手底下又有哪些得力的家丁仆妇,嫂嫂全只问我就清楚了。”
阿慈笑道:“我今日请你来,除了与你商量想治家的念头外,也就是要同你请教的。”
思妤这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意识到自己方才是把她的话给打断了。于是红着脸笑了一会儿,才又细细地把王府中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这一说,就一直从未时说到了酉时。
小姑讲得事无巨细,阿慈也一一听好了、记下来。
原本说完了也就说完了,只是阿慈想到那一日迟恒对她的叮嘱,便又问了两句关于迟恒的。思妤只道:“迟大人是王兄生前最要好的人,因他祖上两代皆任过翰林,是以两人从小便在一处进学。后来迟大人入朝为官,又因能干且为人正直,深得陛下赏识,年纪轻轻便官至左都御史,与王兄来往也就更密了。嫂嫂未入府以前,他还时常同王兄饮酒作诗至兴起,就宿在府中的。” ↑返回顶部↑
思妤便向林嬷嬷一颔首,推开门进去。
阿慈正在临窗一张铺了软垫的圈椅上坐着,面前摆了一只火盆子,瞧见思妤进屋,又喊她将门带上,随即招招手:“过来坐。”
思妤应着,到她身旁显然是已经备好的另一张椅上坐下,方问道:“嫂嫂今日叫我来,可是有何吩咐?”
阿慈先默默拉过了思妤的手,这才叹道:“思妤,王爷如今已入土为安了,我本该就随了他一起去的,可王爷死得不明不白,又将你留给了我,我才在这端王府里苟活了下来。从今尔后,就是你我相依为命了……”
她说着,又沉沉地叹了一声,登时也勾起了思妤的伤心来。
她亦红了眼道:“嫂嫂,我这条命生来就是有些苦的,从小时起便没了爹娘,幸得还有王兄待我好,可如今连王兄也不在了,我就只剩下嫂嫂你了。这些日子我时常想,嫂嫂许是注定要与我做一家人的,只瞧嫂嫂闺名里头带个‘念’字,我带一个‘思’字,就是老天爷也以为你我该凑在一处,所以教我入了京,又教嫂嫂入了王府。”
阿慈倒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说辞,心中诧异了一瞬,转而又想起思妤正是冒失的年纪,于是也不感到怪异了,反倒觉着她的念头别出心裁,有些傻气,又显得天真可爱。
她微微抿嘴笑了一声,摇摇头,才道:“我知道的。”
“思妤将我视作家人,我又何尝不是把你当成体己的亲妹妹来看待。今日叫你来,便也是想要关起门来,和你说些体己的话。”
思妤听罢,赶忙又坐近了些,从阿慈的掌心里抽||出一只手来,又覆到她的手上,郑重道:“嫂嫂你讲。”
阿慈便道:“我如今是你的嫂嫂,但亦有一重身份,是这端王府的女主人。这些日子王府发丧,我虽未理事,却也仔细瞧过王府中的情况,私以为,王府里头有些积弊,不得不去。倘使只我一人在这里住,见到这些弊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可如今你尚未出嫁,定也仍要在这王府里住一些时候的。我想来想去,觉着还是应当打起精神来,将这个家好生整治一番。且看你意下如何?”
思妤闻言,怔了半晌,忽然又红了眼道:“嫂嫂,嫂嫂这是想开了?”
阿慈浅笑一声:“我原也没有多么的想不开。”
思妤赶忙道:“我只瞧着这些天来,嫂嫂日日以泪洗面,人也消沉,加之嫂嫂本就清瘦,这一来更又清减了好几圈,我自然以为嫂嫂是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来了,心中一直十分难过。可刚听嫂嫂这几句话,显然是振作了许多。我一时间高兴,方才这样问的,嫂嫂莫怪。”
阿慈轻轻摇头:“不怪。”
思妤这才又松了口气般,道:“嫂嫂你能萌生治家的念头,我实在是惊喜之至。你能振作一些,王兄在九泉之下也能放心一些,我定是二话不说支持你的。”
她说着,望向阿慈的双眼渐渐地也亮了起来。
阿慈拍了拍她的手,一时亦觉着很是宽慰。
她想,自己欲要扎根端王府,势必先爹摆正她端王妃的位子。可从她入端王府一直到今日,明里暗里的观察之下,却发觉王府中的下人们面上虽还是恭敬的,实则却并不将她放在眼里。非但是她,就连太后远亲、从建府以来便一直住在王府中的思妤,也只因为无权无势,除了王爷之外无依无靠,受了不少下人的漠视甚至于白眼。
当日请太医时,连林嬷嬷这样的领头掌事嬷嬷都会对她出言不逊,阿慈便深知王府下人之间的风气已是差到了一定的境地了。
再加上她几次三番看到下人们做事不成规矩,这些时日王爷发丧,底下人操办丧事又极其铺张浪费,阿慈便更坚定了要在三司给出初步结论以前,先整治端王府的想法。
她在这王府当中,没什么信得过的人,唯一令她感到安心的就是小姑了。
因小姑和她一样,王爷的故去,对她没有一丝一毫的益处,于是这一日才将她喊了来。阿慈的手还按在她的手上,接着道:“只是我虽然有心治家,但到底才入王府不久,了解不深。当日教引嬷嬷们虽也提过一些,可讲的也只是陛下太后这些贵人的情况,并未说起王府底下的人如何……”
“嫂嫂何须教引嬷嬷们来讲,”思妤不等阿慈说完,就已自告奋勇道,“嫂嫂问我便是,我从建府之初就在这里住了。陛下倚重王兄,没有将王兄发去封地,但王兄也很忙,王府没个女主人,我的身份又不好说话,于是这里一直就是由胡管家和林嬷嬷在打理的。平时胡管家负责前院的事,林嬷嬷掌后院的事,但遇到须前后院都须使力的大事时,也是听胡管家的。他们二人具体各做些什么主,手底下又有哪些得力的家丁仆妇,嫂嫂全只问我就清楚了。”
阿慈笑道:“我今日请你来,除了与你商量想治家的念头外,也就是要同你请教的。”
思妤这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意识到自己方才是把她的话给打断了。于是红着脸笑了一会儿,才又细细地把王府中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这一说,就一直从未时说到了酉时。
小姑讲得事无巨细,阿慈也一一听好了、记下来。
原本说完了也就说完了,只是阿慈想到那一日迟恒对她的叮嘱,便又问了两句关于迟恒的。思妤只道:“迟大人是王兄生前最要好的人,因他祖上两代皆任过翰林,是以两人从小便在一处进学。后来迟大人入朝为官,又因能干且为人正直,深得陛下赏识,年纪轻轻便官至左都御史,与王兄来往也就更密了。嫂嫂未入府以前,他还时常同王兄饮酒作诗至兴起,就宿在府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