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节(2 / 4)
她一方面拒绝接受现实,认为自己的人生还停留在18岁,另一方面又分裂出了“candy”这个人格,这是她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取的名字。
安妮要饰演30岁的莫莉,还要饰演18岁的莫莉,更要演11岁的candy!
这个剧本太疯狂了。
埃迪则饰演心理医生乔纳森,一位在治疗中爱上了自己病人的心理医生,可他爱上的,是18岁的莫莉,还是30岁的莫莉?甚至这并不是爱,只是candy的存在,治愈了乔纳森的心理伤痕,让他对candy产生了心理依恋?!
剧本里甚至没有明说!
埃迪要饰演一名医生,他同时也是一个病人,甚至是一个隐藏极深的恋童癖?
这个剧本仿佛有魔性,如果说安妮能靠什么拿奥斯卡,还有比《糖果》更适合的剧本吗?
未婚怀孕又流产,却始终忘不了自己曾经有一个“女儿”的30岁女人莫莉;眷恋自己青春美好,坚持认为自己刚刚满18岁的少女莫莉;不知道自己是人格分裂的产物,拥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以为自己是莫莉的女儿的11岁小姑娘candy——这三个角色,可不会靠特效来呈现,30岁、18岁还有11岁,都得靠安妮自己来演!
上一个镜头,她可能是那个30岁还一事无成的莫莉。
下一个镜头,她或许就变成了18岁还憧憬着未来,还能肆意挥洒青春的18岁莫莉。
更可怕是,镜头根本不变换,不剪辑,她要在同一个长镜头里,切换3个不同的人格,让观众看明白这是三个人——演好了,安妮绝对可以凭借此片冲奥,可以封神,演不好,那就是安妮出道一来,最滑稽的一部电影了!
最可怕的就是,观众想:她在干什么?!
------题外话------
晚安,这个剧本设定快把我也人格分裂了
第424章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碰撞!
埃迪是临时接下这个电影的,他不像尼古拉斯那样有充裕的事前准备时间。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能看出智商和学识能带给人的优势,埃迪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将《糖果》的故事了然于心。
他要如何演好乔纳森?
12岁就在伦敦西区表演音乐剧的埃迪在表演上是偏表现派的——演技的流派本来没有高下差别,只有演的好还是不好。埃迪这种表演技法,有效避免了演员长期无法从角色中脱离,继而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
尼古拉斯的抑郁症就是这样来的,拍摄结束了,却无法分清现实和虚幻角色。
安妮是彻头彻脑的体验派,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和角色不分彼此,所以她在银幕上的角色才那么富有感染力。她能在几年里演了那么多不同的角色还没步尼古拉斯的后尘,是因为她的金手指不仅能迅速进入角色,还能很快脱离,但从《黑寡妇》起,安妮已经开始尝试在金手指和她真实演技之中寻找平衡。
总的来说,她依然没有脱离‘体验派’,她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中的表演方式。她和埃迪的对戏,是‘表现派’和‘体验派’的激烈碰撞——
埃迪花了两周时间,已经将他的“乔纳森”架构完成,“乔纳森”这个人物有了骨架,埃迪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乔纳森”慢慢用细节填充完整。
安妮也见识到了表现派的高手是怎么演戏的。
埃迪给乔纳森设计了完整的生活习惯,一个会爱上患者,一个自己就有心理伤痕的心理医生,他又不做外科手术,他的工作中不会接触到污秽物,他却有一遍又一遍洗手的洁癖。
这是剧本里没有的,埃迪主动和潘文华沟通,潘导认为对方这想法不错。
对潘文华这样的导演来说,要怎么表现这一点?除了穿插着不停洗手的镜头,还有乔纳森的助理对别人说忘记换消毒洗手液的镜头。洁癖当然不止表现在洗手习惯上,莫莉第一次来乔纳森的办公室,她化着花哨的彩妆,穿着啦啦队员才会穿得背心和超短裙。
她努力想保持镇定,神色中又透露出惊慌。
“莫莉·胡克?”
乔纳森低头扫了一眼预约的资料,病人莫莉·胡克,今年30岁。
30岁的莫莉,穿着适合她的热辣背心和超短裙,化着花哨的糖果色妆容,终于下定决心要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哦,这对她来说,不仅是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经济上更有压力,所以她慌张的,语速极快的点头: ↑返回顶部↑
安妮要饰演30岁的莫莉,还要饰演18岁的莫莉,更要演11岁的candy!
这个剧本太疯狂了。
埃迪则饰演心理医生乔纳森,一位在治疗中爱上了自己病人的心理医生,可他爱上的,是18岁的莫莉,还是30岁的莫莉?甚至这并不是爱,只是candy的存在,治愈了乔纳森的心理伤痕,让他对candy产生了心理依恋?!
剧本里甚至没有明说!
埃迪要饰演一名医生,他同时也是一个病人,甚至是一个隐藏极深的恋童癖?
这个剧本仿佛有魔性,如果说安妮能靠什么拿奥斯卡,还有比《糖果》更适合的剧本吗?
未婚怀孕又流产,却始终忘不了自己曾经有一个“女儿”的30岁女人莫莉;眷恋自己青春美好,坚持认为自己刚刚满18岁的少女莫莉;不知道自己是人格分裂的产物,拥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以为自己是莫莉的女儿的11岁小姑娘candy——这三个角色,可不会靠特效来呈现,30岁、18岁还有11岁,都得靠安妮自己来演!
上一个镜头,她可能是那个30岁还一事无成的莫莉。
下一个镜头,她或许就变成了18岁还憧憬着未来,还能肆意挥洒青春的18岁莫莉。
更可怕是,镜头根本不变换,不剪辑,她要在同一个长镜头里,切换3个不同的人格,让观众看明白这是三个人——演好了,安妮绝对可以凭借此片冲奥,可以封神,演不好,那就是安妮出道一来,最滑稽的一部电影了!
最可怕的就是,观众想:她在干什么?!
------题外话------
晚安,这个剧本设定快把我也人格分裂了
第424章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碰撞!
埃迪是临时接下这个电影的,他不像尼古拉斯那样有充裕的事前准备时间。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能看出智商和学识能带给人的优势,埃迪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将《糖果》的故事了然于心。
他要如何演好乔纳森?
12岁就在伦敦西区表演音乐剧的埃迪在表演上是偏表现派的——演技的流派本来没有高下差别,只有演的好还是不好。埃迪这种表演技法,有效避免了演员长期无法从角色中脱离,继而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
尼古拉斯的抑郁症就是这样来的,拍摄结束了,却无法分清现实和虚幻角色。
安妮是彻头彻脑的体验派,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和角色不分彼此,所以她在银幕上的角色才那么富有感染力。她能在几年里演了那么多不同的角色还没步尼古拉斯的后尘,是因为她的金手指不仅能迅速进入角色,还能很快脱离,但从《黑寡妇》起,安妮已经开始尝试在金手指和她真实演技之中寻找平衡。
总的来说,她依然没有脱离‘体验派’,她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中的表演方式。她和埃迪的对戏,是‘表现派’和‘体验派’的激烈碰撞——
埃迪花了两周时间,已经将他的“乔纳森”架构完成,“乔纳森”这个人物有了骨架,埃迪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乔纳森”慢慢用细节填充完整。
安妮也见识到了表现派的高手是怎么演戏的。
埃迪给乔纳森设计了完整的生活习惯,一个会爱上患者,一个自己就有心理伤痕的心理医生,他又不做外科手术,他的工作中不会接触到污秽物,他却有一遍又一遍洗手的洁癖。
这是剧本里没有的,埃迪主动和潘文华沟通,潘导认为对方这想法不错。
对潘文华这样的导演来说,要怎么表现这一点?除了穿插着不停洗手的镜头,还有乔纳森的助理对别人说忘记换消毒洗手液的镜头。洁癖当然不止表现在洗手习惯上,莫莉第一次来乔纳森的办公室,她化着花哨的彩妆,穿着啦啦队员才会穿得背心和超短裙。
她努力想保持镇定,神色中又透露出惊慌。
“莫莉·胡克?”
乔纳森低头扫了一眼预约的资料,病人莫莉·胡克,今年30岁。
30岁的莫莉,穿着适合她的热辣背心和超短裙,化着花哨的糖果色妆容,终于下定决心要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哦,这对她来说,不仅是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经济上更有压力,所以她慌张的,语速极快的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