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77节(3 / 4)
但今年注定是热闹的一年,外面的动静可真多,叫人难以沉下心,总是忍不住翘首观看。
先是三月里,扶桑的音乐家小泽先生带着米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这是十年后的第一次,稀罕得紧,于是当天的首都体育馆里,人潮涌动、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也是从那天开始,学校里悄悄兴起一股音乐热,小礼堂里总有琴声传出来,从《草原英雄小姐妹》《白毛女》,再到《命运交响曲》《星条旗永不落》,曲风越来越活泼大胆。
孙老有空时也会弹一些曲子,不过她最近都没空,忙着翻译别人的广告稿。
就在音乐会举行的这几天,沪市电视台播放了第一个外国广告,瑞国的名牌手表,虽然广告是全英文的,但并不影响宣传效果,据报道当天沪市本地商场这款手表的销售额翻了数倍,人流量暴增七百多。
市场反应这么好,京市电视台也迅速成立了广告部,但他们想让效果更好点,就找上孙老帮忙翻译文案,用华语介绍产品,让大家更快更容易了解那些外国货。
挣钱的事情,大家都很积极,工作效率奇高,很快大家就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了眼花缭乱的新广告。
广告带来的新奇还没褪去,意国人皮卡就带着他的“时尚”来到了京市。
金发碧眼,帅气的笑容,高大的身躯,都给人留下了印象,但真正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穿衣风格,他那一身飒爽的造型在军绿的海洋里显得十分出众,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
他在京市举办了国内的第一场时装秀,给当下的人们展示了各种新奇、鲜艳的服装,有人批判,有人惊叹,也有人在悄悄地模仿。
今年的春天格外热闹。
在五月的时候,八个试点国企改革的新闻再度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报道接连不断,而试点先锋首钢大厂更是捷报频频,彻底掀起了全国国企改革的浪潮。
这时候,一位诗人发表了新作,他激动的喊道:“我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1]
有这样想法的人何止是他,怀着这样的心情,各行各业的人都对自己手里的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挥汗如雨的加班。
七月里,扶桑著名企业家松下先生访华,此后盛田先生访华,他们的到来,让扶桑货在国内渐渐兴起,也吸引了一些扶桑企业来华投资。就比如沪市引进了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的生产线,津市引入了计算机,三洋电机也在京市设立了办事处。
京沪两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他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国内的变化不仅国人在关注着,国外也在关注。
这时候,林若云从《经济学人》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华的崛起会给世界市场带来致命冲击吗?”,撰稿人认为华国不缺土地、劳动力和资源,开放了环境,华国人在学习完先进经验后,掌握了如何生产商品、应该生产哪类商品,再通过合适的渠道出口时,华国制造必如洪水猛兽般席卷全世界。
但这时候没人相信他的话,毕竟如今国内还是“洋货”最流行,谁又敢去奢想有一天外国人会追捧华国货呢。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北岛《岗位》
第77章
今年夏天, 林若云和陈爱学手里头都没啥事,就没有留在京市过暑假的想法, 考完试便直接回老家了。
虽说他俩挣不到工分, 但是可以着帮家里干干自留地的活儿,帮忙喂养牲畜、挑水洗衣做饭,也能给家里人减轻不少负担。
这饲养牲畜的活真不轻松, 就吴氏这一户,便养了八只鸡、八只鸭、八只鹅,还养了四头猪!因为从今年开始, 农民自家养的猪可以拉到屠宰场去卖了换钱, 所以大伙养猪的积极性提高不少。
不止吴氏, 大嫂二嫂也各养了两头猪,还各有十几只鸡鸭鹅, 早晚喂食的时候,乌泱泱一大群, 整个院子里聒噪得很。
牲畜多, 效益好,但是活也重啊, 这猪草一割就是三四筐,田边的桑叶沾了农药不能要,就得要人去地里、山坡上一点一点的找。除了这, 那猪圈、鸡圈鸭圈也得天天清理,不然多臭啊。
林若云干了三天,累得不行。等玉米收完,家里人腾出手来了, 她就把这活儿还回去了, 她要进城去看小吃摊的情况。
到城里的时候九点多, 张秀芝才出完早摊回来,正准备吃早饭。
“若云妹子?你来了啊,快进来坐。吃过早饭没?” ↑返回顶部↑
先是三月里,扶桑的音乐家小泽先生带着米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这是十年后的第一次,稀罕得紧,于是当天的首都体育馆里,人潮涌动、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也是从那天开始,学校里悄悄兴起一股音乐热,小礼堂里总有琴声传出来,从《草原英雄小姐妹》《白毛女》,再到《命运交响曲》《星条旗永不落》,曲风越来越活泼大胆。
孙老有空时也会弹一些曲子,不过她最近都没空,忙着翻译别人的广告稿。
就在音乐会举行的这几天,沪市电视台播放了第一个外国广告,瑞国的名牌手表,虽然广告是全英文的,但并不影响宣传效果,据报道当天沪市本地商场这款手表的销售额翻了数倍,人流量暴增七百多。
市场反应这么好,京市电视台也迅速成立了广告部,但他们想让效果更好点,就找上孙老帮忙翻译文案,用华语介绍产品,让大家更快更容易了解那些外国货。
挣钱的事情,大家都很积极,工作效率奇高,很快大家就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了眼花缭乱的新广告。
广告带来的新奇还没褪去,意国人皮卡就带着他的“时尚”来到了京市。
金发碧眼,帅气的笑容,高大的身躯,都给人留下了印象,但真正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穿衣风格,他那一身飒爽的造型在军绿的海洋里显得十分出众,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
他在京市举办了国内的第一场时装秀,给当下的人们展示了各种新奇、鲜艳的服装,有人批判,有人惊叹,也有人在悄悄地模仿。
今年的春天格外热闹。
在五月的时候,八个试点国企改革的新闻再度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报道接连不断,而试点先锋首钢大厂更是捷报频频,彻底掀起了全国国企改革的浪潮。
这时候,一位诗人发表了新作,他激动的喊道:“我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1]
有这样想法的人何止是他,怀着这样的心情,各行各业的人都对自己手里的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挥汗如雨的加班。
七月里,扶桑著名企业家松下先生访华,此后盛田先生访华,他们的到来,让扶桑货在国内渐渐兴起,也吸引了一些扶桑企业来华投资。就比如沪市引进了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的生产线,津市引入了计算机,三洋电机也在京市设立了办事处。
京沪两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他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国内的变化不仅国人在关注着,国外也在关注。
这时候,林若云从《经济学人》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华的崛起会给世界市场带来致命冲击吗?”,撰稿人认为华国不缺土地、劳动力和资源,开放了环境,华国人在学习完先进经验后,掌握了如何生产商品、应该生产哪类商品,再通过合适的渠道出口时,华国制造必如洪水猛兽般席卷全世界。
但这时候没人相信他的话,毕竟如今国内还是“洋货”最流行,谁又敢去奢想有一天外国人会追捧华国货呢。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北岛《岗位》
第77章
今年夏天, 林若云和陈爱学手里头都没啥事,就没有留在京市过暑假的想法, 考完试便直接回老家了。
虽说他俩挣不到工分, 但是可以着帮家里干干自留地的活儿,帮忙喂养牲畜、挑水洗衣做饭,也能给家里人减轻不少负担。
这饲养牲畜的活真不轻松, 就吴氏这一户,便养了八只鸡、八只鸭、八只鹅,还养了四头猪!因为从今年开始, 农民自家养的猪可以拉到屠宰场去卖了换钱, 所以大伙养猪的积极性提高不少。
不止吴氏, 大嫂二嫂也各养了两头猪,还各有十几只鸡鸭鹅, 早晚喂食的时候,乌泱泱一大群, 整个院子里聒噪得很。
牲畜多, 效益好,但是活也重啊, 这猪草一割就是三四筐,田边的桑叶沾了农药不能要,就得要人去地里、山坡上一点一点的找。除了这, 那猪圈、鸡圈鸭圈也得天天清理,不然多臭啊。
林若云干了三天,累得不行。等玉米收完,家里人腾出手来了, 她就把这活儿还回去了, 她要进城去看小吃摊的情况。
到城里的时候九点多, 张秀芝才出完早摊回来,正准备吃早饭。
“若云妹子?你来了啊,快进来坐。吃过早饭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