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4 / 4)
至于礼亲王的子孙,又有谁无辜吗?裴庭安的父亲,那时在封底,都被人以太子之称称呼,其他几位庶子,也没有一个不掺和其中的,既然他们敢做,自然要敢当,怎么就成了不仁呢?
裴祐之那时想得挺简单,身为大夏朝的皇帝,何虚顾忌如此之多?他和父皇,无需讨好别人,也无需为那虚无缥缈的好名声做什么努力。
不过很快,他也在父皇的讲解下明白了,皇帝虽说是九五之尊,掌管天下,可这并不代表当了皇帝,天下人就发自内心的服气,自古以来,多少皇帝亡于反叛?多少兴盛王朝最后衰败。当皇帝的,要做到平衡周边的势力,无论是世家兵权清流工商农民,要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当好这个皇帝,那就简单了。
当然,裴闹春也在和儿子沟通的过程中,明白了裴祐之的单纯,这倒也不能都算是他的问题,只是裴祐之从没有竞争对手,从小裴闹春为他选的老师,基本都是最端正、最有名望的圣贤,他所学的,虽然是治国之术,可全都是所谓的“正道”,说白了,他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权谋算计,说是多疑,可这多疑也只不过让他遇事多想两圈,真正处理起事情来,依旧是直线条的思维。
这些在原身看来,自然是全不合格。
原身想的简单,只觉得儿子没有承担起他的期盼,又想当年,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不也自己学会了这么多吗?可他却没有想过,环境不同,他甚至没有试着多多引导儿子几回,就想要放弃,就算裴祐之有能力改变,也没有这个机会。
“如何不对?”裴闹春饶有兴致地提问,这也是父子俩相处的常态了,更多的时候,是裴祐之来发言,发表自己也许没那么完善的见解,最后再让父皇纠正。
“儿臣觉得,礼亲王世子,年纪尚且,据我了解,应当不至于此。”裴祐之斟酌着发言,找着可能性,在脑中组装,“会不会是,有旁人引诱他歪了心性?”
他感觉这想法挺合理的,没准是礼亲王身边有人想讨好于他,就勾着年纪还小的礼亲王去玩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最后才会闹成这样。 ↑返回顶部↑
裴祐之那时想得挺简单,身为大夏朝的皇帝,何虚顾忌如此之多?他和父皇,无需讨好别人,也无需为那虚无缥缈的好名声做什么努力。
不过很快,他也在父皇的讲解下明白了,皇帝虽说是九五之尊,掌管天下,可这并不代表当了皇帝,天下人就发自内心的服气,自古以来,多少皇帝亡于反叛?多少兴盛王朝最后衰败。当皇帝的,要做到平衡周边的势力,无论是世家兵权清流工商农民,要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当好这个皇帝,那就简单了。
当然,裴闹春也在和儿子沟通的过程中,明白了裴祐之的单纯,这倒也不能都算是他的问题,只是裴祐之从没有竞争对手,从小裴闹春为他选的老师,基本都是最端正、最有名望的圣贤,他所学的,虽然是治国之术,可全都是所谓的“正道”,说白了,他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权谋算计,说是多疑,可这多疑也只不过让他遇事多想两圈,真正处理起事情来,依旧是直线条的思维。
这些在原身看来,自然是全不合格。
原身想的简单,只觉得儿子没有承担起他的期盼,又想当年,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不也自己学会了这么多吗?可他却没有想过,环境不同,他甚至没有试着多多引导儿子几回,就想要放弃,就算裴祐之有能力改变,也没有这个机会。
“如何不对?”裴闹春饶有兴致地提问,这也是父子俩相处的常态了,更多的时候,是裴祐之来发言,发表自己也许没那么完善的见解,最后再让父皇纠正。
“儿臣觉得,礼亲王世子,年纪尚且,据我了解,应当不至于此。”裴祐之斟酌着发言,找着可能性,在脑中组装,“会不会是,有旁人引诱他歪了心性?”
他感觉这想法挺合理的,没准是礼亲王身边有人想讨好于他,就勾着年纪还小的礼亲王去玩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最后才会闹成这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