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4 / 4)
新一轮的斗争马上就要开局,这一回较量和上一回相比,虽然骨子里都是抑制和削弱桓氏对朝廷的威胁,但局势可已经发生了变化。桓温的时代,谢安与他交锋时,他已经做得很强了,谁也没办法,于是谢安就一直顺势而为,老天让我忍,我就心甘情愿地忍,直到抓住了桓温的弱点,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给他致命的打击。
但是这一回,谢安可是处在主动地位了。实话说,就是他要整桓冲。他为什么要整桓冲?因为这个时候,北方前秦已经灭掉了前燕,日益变得强大。大举南侵那是早晚的事。瞧瞧这局势,当时所有与北方接壤的州郡,都在桓家手里。从上游荆州到下游徐州,桓家是全线受敌(荆州刺史是桓温的弟弟桓豁,并统领上游六州军事)。这多可怕,桓家不可能扛住啊!首先,它根本没有那么多能统兵的将领和那么多的军队。其次,它也根本没把保卫国家当成头等大事,它还想哪天有机会,再下建康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桓家真想一门心思先保卫国家,朝廷也不可能全力支持它。这是很明白的,我支持你,不断给你输送粮饷物资,把你养大,就算出现了奇迹,你能把前秦打败,那你还不一回头就把我给吞掉,况且,很可能你还没打前秦呢,就先回头来灭我了。这比起桓温那时候,只会更加可怕。那我为什么要支持你,除非我比那个晋惠帝还要白痴。
就这样一个危急的局面,到处都是像乱麻纠缠在一起的矛盾。怎么办?谢安看得清楚,如果不改变势力格局,这问题就根本解决不了。东晋亡国也就指日可待了。这个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全面规划,但是当时,包括王彪之他们,都并不理解他。其实只要看一看后面,他是怎么有计划按步骤地实现这个目标的,这思路就明白得很了。
其实他的这个目标很明确,这就是:让桓冲让出下游!而且越快越好,因为收回下游后,朝廷还要进行战备。如果能够做到的话,那么首先增加了对抗前秦的力量,更有取胜把握;其次,桓家势力得到了抑制,再不会出现桓温那时的严重情况;再次,势力平衡之后,国家内部就不再处于紧张状态,连百姓都会安心,就可以致力于调理内政了。而这个,就是东晋所特有的——“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局面。
我们来看看谢安实现这战略的步骤: ↑返回顶部↑
但是这一回,谢安可是处在主动地位了。实话说,就是他要整桓冲。他为什么要整桓冲?因为这个时候,北方前秦已经灭掉了前燕,日益变得强大。大举南侵那是早晚的事。瞧瞧这局势,当时所有与北方接壤的州郡,都在桓家手里。从上游荆州到下游徐州,桓家是全线受敌(荆州刺史是桓温的弟弟桓豁,并统领上游六州军事)。这多可怕,桓家不可能扛住啊!首先,它根本没有那么多能统兵的将领和那么多的军队。其次,它也根本没把保卫国家当成头等大事,它还想哪天有机会,再下建康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桓家真想一门心思先保卫国家,朝廷也不可能全力支持它。这是很明白的,我支持你,不断给你输送粮饷物资,把你养大,就算出现了奇迹,你能把前秦打败,那你还不一回头就把我给吞掉,况且,很可能你还没打前秦呢,就先回头来灭我了。这比起桓温那时候,只会更加可怕。那我为什么要支持你,除非我比那个晋惠帝还要白痴。
就这样一个危急的局面,到处都是像乱麻纠缠在一起的矛盾。怎么办?谢安看得清楚,如果不改变势力格局,这问题就根本解决不了。东晋亡国也就指日可待了。这个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全面规划,但是当时,包括王彪之他们,都并不理解他。其实只要看一看后面,他是怎么有计划按步骤地实现这个目标的,这思路就明白得很了。
其实他的这个目标很明确,这就是:让桓冲让出下游!而且越快越好,因为收回下游后,朝廷还要进行战备。如果能够做到的话,那么首先增加了对抗前秦的力量,更有取胜把握;其次,桓家势力得到了抑制,再不会出现桓温那时的严重情况;再次,势力平衡之后,国家内部就不再处于紧张状态,连百姓都会安心,就可以致力于调理内政了。而这个,就是东晋所特有的——“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局面。
我们来看看谢安实现这战略的步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