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1 / 4)
这时候,彭超、俱难都在三阿,有10多万秦军把守。谢玄就这3万人,别无选择,一个字儿,拼!这彭超、俱难还没回过神儿来呢,晋军的犀利进攻已经开始了。彭超赶紧调兵迎战,可这时,北府兵的势头几乎就是挡不住了。两军混战一处,北府兵是个个以一敌三,把个秦兵杀得人人晕头转向,又是吃惊又是害怕。再想,真是打不过啊,还是赶紧逃跑吧。结果这一战,谢玄还是硬碰硬,大败彭超、俱难,前秦十几万人,被这3万北府兵打得丢盔弃甲。谢玄一举收回了三阿,解除了对广陵的威胁。
三胜秦军:攻克盱眙
现在,彭超和俱难一路败退,就退到他们不久前刚刚拿下的盱眙。谢玄一鼓作气,直上盱眙,打得彭超是根本喘不过气来。这俩好不容易稳住了军心,准备要在这儿死守,可是还没坐踏实,谢玄的追兵又已经兵临城下了。这时候的秦军是又疲惫又害怕,但人家可不管你这些,谢玄和手下田洛一共带了5万人,乘势就向盱眙发起了猛攻。
彭超是硬着头皮,跟谢玄又打了一仗,他本来刚刚站住脚,打算要守住盱眙,所以就得打呀。结果这一仗,又被杀得大败。全军士气这个低落,不至闻风丧胆,可也差不多了。然后继续败退。现在淮南就只有一个据点儿,那就是淮阴。无路可走,赶紧一路就逃向淮阴去了。
四胜秦军:决胜淮阴
谢玄一看现在这局势,彭超在淮南就剩一个淮阴啦,秦兵虽然还是不少,但已经被打得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可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候。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派参军刘牢之领一路人马,去攻打秦军在淮河上的浮航和白船,然后又派督护诸葛侃带领水军,夜里乘潮而上,烧掉淮河上的桥。这明明就是要切断秦军的退路啊,谢玄这是打定了主意,要把他们全部歼灭。
刘牢之和诸葛侃果然都是厉害角色,很快就都办成了。于是,谢玄发起总攻,就在淮阴,和彭超、俱难展开了决战。秦军被逼得背水一战,损失这个惨重,大将邵保,又被晋军临阵斩杀。彭超、俱难是想尽办法,带着剩下不多的残兵败将,逃过了淮河,这才歇了口气。
全歼秦军:大胜君川
这时的秦军好不容易渡过了淮河,已经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了。谢玄一看,这要不追,那可真就不对了,于是立即起兵,带着何谦、田洛,一路追击,到了君川这地方儿,赶上了秦军。这一回,那就真是毁灭性的打击了,秦军是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结果最后弄了个全军覆没,一个没剩。彭超、俱难拼了命地逃,才得幸免。
这里还出了件小事儿:本来已经败得一蹋胡涂,大家就都别说什么了,一块儿回去请罪吧。结果彭超、俱难俩人又打起来了。俱难就说这回大败都是彭超造成的,然后一气之下,就把彭超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司马柳浑给杀了。
苻坚一听败得这么惨,这两人还互相推委,立刻勃然大怒。派人推着囚车就去拘捕彭超,要把他抓进监狱。彭超一看,自己的宏图大计一下儿成了泡影,要说也没什么错儿啊,就这么,被一个年纪轻轻的谢玄打得一败涂地。他越想越觉得丢人,又害怕苻坚处置他,结果竟然就自杀了。俱难被苻坚抓回去,免为了庶人……
我们回头来清点一下儿,这一次淮南大战的战果:
投入兵力:前秦14万,东晋5万
战斗经过:大小战斗一共5轮,东晋5战5胜(有时也把淮阴和君川看成一回)
前秦战果:最远推进到距离广陵100里的三阿,威胁建康;战后退回淮北,但取得了重镇彭城
东晋战果:歼灭前秦14万人;斩杀秦将都颜、邵保;致使前秦名将彭超自杀、俱难被废;北府兵威震江淮,使秦兵望而生畏,为后来淝水之战的获胜在士气上打下了基础;把前秦势力控制在淮河以北,使首都脱离了威胁,从此后,东晋与前秦划淮河为界
随着淮南之战的结束,前秦和东晋的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进入了调整状态,苻坚也忙于分氐族人到各个方镇去了。对于东晋来说,那么这个时候,才是一段真正难得的太平岁月……
第七卷 乱世中的太平岁月---宰相风流
第一章 谢与马,共天下
这淮南一战,可是我们谢玄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一下儿挽救了大局啊。那么,立了这么大的功,自然就得行赏。于是捷报一传来,司马曜就立即下旨,加封谢玄冠军将军。又搭上我们那位“后父”王蕴一再地请求辞职,司马曜一看,正不想指望你呢,于是就把王蕴的徐州刺史也加给了谢玄。让王蕴去当会稽内史,继续管他的“江南军事”。王蕴目的达到,心里这个乐(东晋时就是有一批像王蕴这样儿的名士呢)。这一来,徐兖两州终于又恢复正常啦,重新成为了一个方镇。谢玄就从此成了建康最可信赖的保护人。
这是谢玄,那么谢安呢?谢安荐贤有功,居中指挥,调度有方,自然也要赏。司马曜又加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说他像桓温那样儿,有了自己的公府,可以招收主薄、长史等等属于他的手下了。(其实谢安开府显得有点儿晚,司马曜拜他为司徒的时候,他一直不肯拜,不然他就该以司徒开府,而不是卫将军)。谢安这一开府,召的第一位手下,就是他最喜欢的王献之。王献之也是欣然前往,谢安这位长辈兼上司,也是他的朋友,跟他一块做事儿,根本不必理会那些礼节,倒正合了这位风流公子的胃口。后来王献之和谢安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他从谢安这里做起,一直当到了中书令这样的高官,在当时琅玡王氏的子弟里,是很有出息的了。
当然了,对那个时代,光“加官”也还不够,“进爵”也是必须的。淮南之战后,谢家三人同时受封,谢安加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谢石封兴平县伯。
这真是和桓温那时候一样,一个家族的潜在力量真的强大的话,那就是根本挡不住的。不同的就是,桓温的爵位是通过吓唬朝廷要来的;谢家的爵位却是通过为国家做事儿换取的。其实要说起来,无论哪种方式,皇上的心里都不会太好受。只是现在司马曜要依靠谢安,他得指着人家给他撑住这个天下呢,所以不得不给,甚至还有那么点儿讨好的味道。还好谢安一向非常知趣儿,不会让他很难受,要说比起两位先皇,司马曜也真是运气不错了。
如果说4年前谢安录尚书事,是开启了东晋的“谢安时代”的话,那么现在,谢安为相,居中掌控国家大局;谢玄为将,在外手握重兵,作为谢安执政的有力后盾,这就已经是东晋很典型的“当轴士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局面了。谢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也将接近极顶,那么这个时期,对于东晋来说,就已经是——“谢与马,共天下”。
第二章 道家政治,成功于无形
既然是说一位被人们赞誉了一千多年的宰相,那么我们只说他的政治手段、气度胸襟,其实还是不够。对一位宰相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这就是他到底有哪些政绩?他在任期间,到底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那么这里,我们就来说说——谢安的治国大计。
第一:为政7年
大家说起来谢安执政,可能还以为他这个宰相当了多少年呢,其实并不是这样,从他公元376年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开始,到淝水之战,正是7年,淝水之战后,这个“尚书事”,就是他和司马道子“共录”了,然后一年多,他又主动放弃了中枢的一切大权,出镇广陵,亲自去指挥北伐。其实,谢安执政,就是从376到383这7年。要说起他的政绩,弄清这个时间还是很重要啊。
第二:执政纲领
要说每一位成功的宰相,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治国方针,而这套方针呢,又都是建立在他的执政纲领上。想起谢安隐居时,就说他最喜欢《诗经》里的这一句,“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把宏伟规划审查制定下来,把远大的谋略传达给众人”。现在来看,他果然就是这么干的。关于谢安的治国纲领,史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估计他肯定是在朝会上就传达给百官了,让他们接着往下贯彻,说不定就跟我们现在“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之类差不多。 ↑返回顶部↑
三胜秦军:攻克盱眙
现在,彭超和俱难一路败退,就退到他们不久前刚刚拿下的盱眙。谢玄一鼓作气,直上盱眙,打得彭超是根本喘不过气来。这俩好不容易稳住了军心,准备要在这儿死守,可是还没坐踏实,谢玄的追兵又已经兵临城下了。这时候的秦军是又疲惫又害怕,但人家可不管你这些,谢玄和手下田洛一共带了5万人,乘势就向盱眙发起了猛攻。
彭超是硬着头皮,跟谢玄又打了一仗,他本来刚刚站住脚,打算要守住盱眙,所以就得打呀。结果这一仗,又被杀得大败。全军士气这个低落,不至闻风丧胆,可也差不多了。然后继续败退。现在淮南就只有一个据点儿,那就是淮阴。无路可走,赶紧一路就逃向淮阴去了。
四胜秦军:决胜淮阴
谢玄一看现在这局势,彭超在淮南就剩一个淮阴啦,秦兵虽然还是不少,但已经被打得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可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候。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派参军刘牢之领一路人马,去攻打秦军在淮河上的浮航和白船,然后又派督护诸葛侃带领水军,夜里乘潮而上,烧掉淮河上的桥。这明明就是要切断秦军的退路啊,谢玄这是打定了主意,要把他们全部歼灭。
刘牢之和诸葛侃果然都是厉害角色,很快就都办成了。于是,谢玄发起总攻,就在淮阴,和彭超、俱难展开了决战。秦军被逼得背水一战,损失这个惨重,大将邵保,又被晋军临阵斩杀。彭超、俱难是想尽办法,带着剩下不多的残兵败将,逃过了淮河,这才歇了口气。
全歼秦军:大胜君川
这时的秦军好不容易渡过了淮河,已经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了。谢玄一看,这要不追,那可真就不对了,于是立即起兵,带着何谦、田洛,一路追击,到了君川这地方儿,赶上了秦军。这一回,那就真是毁灭性的打击了,秦军是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结果最后弄了个全军覆没,一个没剩。彭超、俱难拼了命地逃,才得幸免。
这里还出了件小事儿:本来已经败得一蹋胡涂,大家就都别说什么了,一块儿回去请罪吧。结果彭超、俱难俩人又打起来了。俱难就说这回大败都是彭超造成的,然后一气之下,就把彭超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司马柳浑给杀了。
苻坚一听败得这么惨,这两人还互相推委,立刻勃然大怒。派人推着囚车就去拘捕彭超,要把他抓进监狱。彭超一看,自己的宏图大计一下儿成了泡影,要说也没什么错儿啊,就这么,被一个年纪轻轻的谢玄打得一败涂地。他越想越觉得丢人,又害怕苻坚处置他,结果竟然就自杀了。俱难被苻坚抓回去,免为了庶人……
我们回头来清点一下儿,这一次淮南大战的战果:
投入兵力:前秦14万,东晋5万
战斗经过:大小战斗一共5轮,东晋5战5胜(有时也把淮阴和君川看成一回)
前秦战果:最远推进到距离广陵100里的三阿,威胁建康;战后退回淮北,但取得了重镇彭城
东晋战果:歼灭前秦14万人;斩杀秦将都颜、邵保;致使前秦名将彭超自杀、俱难被废;北府兵威震江淮,使秦兵望而生畏,为后来淝水之战的获胜在士气上打下了基础;把前秦势力控制在淮河以北,使首都脱离了威胁,从此后,东晋与前秦划淮河为界
随着淮南之战的结束,前秦和东晋的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进入了调整状态,苻坚也忙于分氐族人到各个方镇去了。对于东晋来说,那么这个时候,才是一段真正难得的太平岁月……
第七卷 乱世中的太平岁月---宰相风流
第一章 谢与马,共天下
这淮南一战,可是我们谢玄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一下儿挽救了大局啊。那么,立了这么大的功,自然就得行赏。于是捷报一传来,司马曜就立即下旨,加封谢玄冠军将军。又搭上我们那位“后父”王蕴一再地请求辞职,司马曜一看,正不想指望你呢,于是就把王蕴的徐州刺史也加给了谢玄。让王蕴去当会稽内史,继续管他的“江南军事”。王蕴目的达到,心里这个乐(东晋时就是有一批像王蕴这样儿的名士呢)。这一来,徐兖两州终于又恢复正常啦,重新成为了一个方镇。谢玄就从此成了建康最可信赖的保护人。
这是谢玄,那么谢安呢?谢安荐贤有功,居中指挥,调度有方,自然也要赏。司马曜又加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说他像桓温那样儿,有了自己的公府,可以招收主薄、长史等等属于他的手下了。(其实谢安开府显得有点儿晚,司马曜拜他为司徒的时候,他一直不肯拜,不然他就该以司徒开府,而不是卫将军)。谢安这一开府,召的第一位手下,就是他最喜欢的王献之。王献之也是欣然前往,谢安这位长辈兼上司,也是他的朋友,跟他一块做事儿,根本不必理会那些礼节,倒正合了这位风流公子的胃口。后来王献之和谢安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他从谢安这里做起,一直当到了中书令这样的高官,在当时琅玡王氏的子弟里,是很有出息的了。
当然了,对那个时代,光“加官”也还不够,“进爵”也是必须的。淮南之战后,谢家三人同时受封,谢安加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谢石封兴平县伯。
这真是和桓温那时候一样,一个家族的潜在力量真的强大的话,那就是根本挡不住的。不同的就是,桓温的爵位是通过吓唬朝廷要来的;谢家的爵位却是通过为国家做事儿换取的。其实要说起来,无论哪种方式,皇上的心里都不会太好受。只是现在司马曜要依靠谢安,他得指着人家给他撑住这个天下呢,所以不得不给,甚至还有那么点儿讨好的味道。还好谢安一向非常知趣儿,不会让他很难受,要说比起两位先皇,司马曜也真是运气不错了。
如果说4年前谢安录尚书事,是开启了东晋的“谢安时代”的话,那么现在,谢安为相,居中掌控国家大局;谢玄为将,在外手握重兵,作为谢安执政的有力后盾,这就已经是东晋很典型的“当轴士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局面了。谢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也将接近极顶,那么这个时期,对于东晋来说,就已经是——“谢与马,共天下”。
第二章 道家政治,成功于无形
既然是说一位被人们赞誉了一千多年的宰相,那么我们只说他的政治手段、气度胸襟,其实还是不够。对一位宰相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这就是他到底有哪些政绩?他在任期间,到底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那么这里,我们就来说说——谢安的治国大计。
第一:为政7年
大家说起来谢安执政,可能还以为他这个宰相当了多少年呢,其实并不是这样,从他公元376年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开始,到淝水之战,正是7年,淝水之战后,这个“尚书事”,就是他和司马道子“共录”了,然后一年多,他又主动放弃了中枢的一切大权,出镇广陵,亲自去指挥北伐。其实,谢安执政,就是从376到383这7年。要说起他的政绩,弄清这个时间还是很重要啊。
第二:执政纲领
要说每一位成功的宰相,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治国方针,而这套方针呢,又都是建立在他的执政纲领上。想起谢安隐居时,就说他最喜欢《诗经》里的这一句,“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把宏伟规划审查制定下来,把远大的谋略传达给众人”。现在来看,他果然就是这么干的。关于谢安的治国纲领,史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估计他肯定是在朝会上就传达给百官了,让他们接着往下贯彻,说不定就跟我们现在“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之类差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