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带着幼弟出嫁后 第98节(2 / 4)
“我叫邵振囍,阿奶和大家伙都喊我囍娃,你也可以这么喊我,以后,我们就是好兄弟了,我会罩着你,嘿嘿!”
团聚的日子总是匆匆,探亲假结束的囍娃,又经过无数道辗转后,裹挟着纷飞的雪花,精神抖擞地回到了连队,而此时同样已经回到学校的夏居雪,也收到了一份惊喜。
上个学期,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五七蔬菜队这几年的一些栽培种植情况进行了整理,撰写成文,分别投到了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农业刊物上,如今,有两篇已经发表了!
临下班前,忙活了一整天的邵振洲,终于有空把夏居雪的信拆开来看。
第一眼下去,他的眉头不由就舒展开了,脸上爬满了愉悦的笑容,似乎一天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继续浏览着字里行间那一段段洋溢着浓浓喜悦之情的文字,邵振洲为自家媳妇儿高兴的同时,想象着她在那头巧笑倩兮的模样,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牛郎织女两地分居的日子,果然熬人……
第141章 攻克盐碱地
感叹牛郎织女分居两地的日子苦熬人的邵振洲, 万万没有想到,他“熬”的日子,且还在后头呢!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转眼间,又一个三年匆匆而过, 时间进入1983年。
去年,夏居雪在一月份时已正式从农大毕业, 被分配到方山县科委工作, 邵振洲也因为几年来在领率机关工作和重大军事任务中显示出来的突出才能, 在去年六月时, 被正式任命为一团之长。
只是, 夏居雪因为工作性质, 需要经常泡在田间地头, 不下乡的日子,也是在县城上班, 周末才能回家,身为一团主官的邵振洲就更忙了,下连队、出公差、搞演习……每两周能在一起一晚,都算不错的了。
用邵振洲在某次做完夫妻功课后,跟夏居雪的玩笑话来说:“比熬鹰还难熬。”
这不,三月刚过, 两人又各自忙上了,邵振洲带人到靶场搞实弹演习去了, 夏居雪则又下乡了。
这几年, 顾书记大刀阔斧改革,不但大力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 还把治理盐碱地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亲自跟着普查队的同志,深入全县十二个由公社改回的乡镇,对各个村子盐碱地的分布、面积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汇总普查,绘制分布、分类图,商讨治理措施。
经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科学治理后,很多村镇土地盐碱的情况均得到了一定改善,还筛选出了一批耐盐的棉花、玉米、小麦等品种,但很多村子的吃菜问题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这次,县里就是要利用国家新推广的先进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攻下盐碱地的蔬菜种植关。
工作一年多,已经能独当一面的夏居雪,被安排到了她所熟悉的开阳公社,和她一组的,还有冯家良,以及开阳公社农技站一名姓向的技术员。
说起冯家良,当年恢复高考后,他也参加了高考,无奈他读书时底子有些薄,连着考了两年,才考上一个三年制的大专农校,去年7月毕业后,也被分配到县科委,和夏居雪又成了同事。
夏居雪第一站,选择了八合村,这个她印象比较深的盐碱重灾区,只是,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刚开始时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八合村村长在公社接受了新任务后,在当天的村民大会上,刚告知大家这一消息,说县里要派技术员下来教他们一种新的种菜技术——地膜覆盖栽培,需要找几块“试验地”,承诺成功了算大家的,失败了由县里承担大家的损失,却不但没人响应,还被大泼冷水。
“这两年,地里的产量是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要在盐碱地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功夫吗?这些年,我们又不是没有试过,那地里除了荒菜,就没见过其他菜能种活的,还说什么搞试验,我看就是瞎乱来!”
“就是,虽然这种菜的钱不用我们出,但这地却是实打实是我们自己的,到时候菜种不出来,又耽误了其他收成,亏的还不是我们?”
当然,也有半信半疑的。
“这也说不定,这个什么地膜种菜,我倒是听说过,上屯村你们知道吧,之前跟我们一样,也是没菜吃的,去年,乡里不是又在他们村子附近建了个水库嘛,他们村就跟着搞起了地膜种菜,去年就赚了钱,村里还拿了一部分钱出来,打了一个深水井,这下,浇灌的水和人喝的水,都解决了。”
有人不信:“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之前在外面搞副业时,就认得几个上屯村的,后来他们不是运气好,去部队的那个蔬菜队干活了嘛,如今还在那里呢,我上回在街上遇到他们,就是他们跟我说的,还说,这个地膜种菜,他们蔬菜队两年前就开始搞了,用地膜种出来的黄瓜西红柿茄子什么的,长得比其他的都好,那西红柿大的,能有一斤多呢,不但产量高,还能早熟……”
这个村民说的的确是实情。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四年前国家农科院刚从邻居小岛国引进的,能够保水、保温、保肥,不仅能加快作物生长、增加产量,还能降低肥料挥发损耗,是这年月国际领先的农业科技。
夏居雪他们学校的教授,就曾带着他们亲自进行过试验,试验很成功,种植的露地果菜,不但增产15%左右,还能提早10天上市,而且,在有拱棚加持的情况下,果类菜更是能比正常上市时间提早了一个多月。
这两年,在夏居雪的指导下,这门技术在五七蔬菜队不但已经普遍应用,而且,因为效益显著,副业队十一连也用上了。 ↑返回顶部↑
团聚的日子总是匆匆,探亲假结束的囍娃,又经过无数道辗转后,裹挟着纷飞的雪花,精神抖擞地回到了连队,而此时同样已经回到学校的夏居雪,也收到了一份惊喜。
上个学期,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五七蔬菜队这几年的一些栽培种植情况进行了整理,撰写成文,分别投到了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农业刊物上,如今,有两篇已经发表了!
临下班前,忙活了一整天的邵振洲,终于有空把夏居雪的信拆开来看。
第一眼下去,他的眉头不由就舒展开了,脸上爬满了愉悦的笑容,似乎一天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继续浏览着字里行间那一段段洋溢着浓浓喜悦之情的文字,邵振洲为自家媳妇儿高兴的同时,想象着她在那头巧笑倩兮的模样,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牛郎织女两地分居的日子,果然熬人……
第141章 攻克盐碱地
感叹牛郎织女分居两地的日子苦熬人的邵振洲, 万万没有想到,他“熬”的日子,且还在后头呢!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转眼间,又一个三年匆匆而过, 时间进入1983年。
去年,夏居雪在一月份时已正式从农大毕业, 被分配到方山县科委工作, 邵振洲也因为几年来在领率机关工作和重大军事任务中显示出来的突出才能, 在去年六月时, 被正式任命为一团之长。
只是, 夏居雪因为工作性质, 需要经常泡在田间地头, 不下乡的日子,也是在县城上班, 周末才能回家,身为一团主官的邵振洲就更忙了,下连队、出公差、搞演习……每两周能在一起一晚,都算不错的了。
用邵振洲在某次做完夫妻功课后,跟夏居雪的玩笑话来说:“比熬鹰还难熬。”
这不,三月刚过, 两人又各自忙上了,邵振洲带人到靶场搞实弹演习去了, 夏居雪则又下乡了。
这几年, 顾书记大刀阔斧改革,不但大力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 还把治理盐碱地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亲自跟着普查队的同志,深入全县十二个由公社改回的乡镇,对各个村子盐碱地的分布、面积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汇总普查,绘制分布、分类图,商讨治理措施。
经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科学治理后,很多村镇土地盐碱的情况均得到了一定改善,还筛选出了一批耐盐的棉花、玉米、小麦等品种,但很多村子的吃菜问题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这次,县里就是要利用国家新推广的先进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攻下盐碱地的蔬菜种植关。
工作一年多,已经能独当一面的夏居雪,被安排到了她所熟悉的开阳公社,和她一组的,还有冯家良,以及开阳公社农技站一名姓向的技术员。
说起冯家良,当年恢复高考后,他也参加了高考,无奈他读书时底子有些薄,连着考了两年,才考上一个三年制的大专农校,去年7月毕业后,也被分配到县科委,和夏居雪又成了同事。
夏居雪第一站,选择了八合村,这个她印象比较深的盐碱重灾区,只是,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刚开始时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八合村村长在公社接受了新任务后,在当天的村民大会上,刚告知大家这一消息,说县里要派技术员下来教他们一种新的种菜技术——地膜覆盖栽培,需要找几块“试验地”,承诺成功了算大家的,失败了由县里承担大家的损失,却不但没人响应,还被大泼冷水。
“这两年,地里的产量是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要在盐碱地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功夫吗?这些年,我们又不是没有试过,那地里除了荒菜,就没见过其他菜能种活的,还说什么搞试验,我看就是瞎乱来!”
“就是,虽然这种菜的钱不用我们出,但这地却是实打实是我们自己的,到时候菜种不出来,又耽误了其他收成,亏的还不是我们?”
当然,也有半信半疑的。
“这也说不定,这个什么地膜种菜,我倒是听说过,上屯村你们知道吧,之前跟我们一样,也是没菜吃的,去年,乡里不是又在他们村子附近建了个水库嘛,他们村就跟着搞起了地膜种菜,去年就赚了钱,村里还拿了一部分钱出来,打了一个深水井,这下,浇灌的水和人喝的水,都解决了。”
有人不信:“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之前在外面搞副业时,就认得几个上屯村的,后来他们不是运气好,去部队的那个蔬菜队干活了嘛,如今还在那里呢,我上回在街上遇到他们,就是他们跟我说的,还说,这个地膜种菜,他们蔬菜队两年前就开始搞了,用地膜种出来的黄瓜西红柿茄子什么的,长得比其他的都好,那西红柿大的,能有一斤多呢,不但产量高,还能早熟……”
这个村民说的的确是实情。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四年前国家农科院刚从邻居小岛国引进的,能够保水、保温、保肥,不仅能加快作物生长、增加产量,还能降低肥料挥发损耗,是这年月国际领先的农业科技。
夏居雪他们学校的教授,就曾带着他们亲自进行过试验,试验很成功,种植的露地果菜,不但增产15%左右,还能提早10天上市,而且,在有拱棚加持的情况下,果类菜更是能比正常上市时间提早了一个多月。
这两年,在夏居雪的指导下,这门技术在五七蔬菜队不但已经普遍应用,而且,因为效益显著,副业队十一连也用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