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3 / 4)
魏昌延仔细的观察了一下, “应该不是诈降,汴京的官老爷们最是会审时度势, 在局面如此明了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自寻死路的。”
苏锦楼眼神不善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人,“新帝才刚坐上皇位不久, 屁股底下的龙椅都还没捂热,这就驾崩了?而且连丧钟都没敲,恐怕不是寿终正寝吧。”
别看这些人现在乖的像只猫,一旦发生了利益冲突,发起狠来比之猛虎还要凶狠,没看他们胆大妄为的连皇帝都能逼死了嘛,以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而言,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的?
果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利益,君权在这些人眼中亦是不值一提。
魏昌延提醒道,“将军,我们该进城了,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是啊,”苏锦楼长叹一声,“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博弈。”
都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苏锦楼如今要面临的不仅是一个已经腐朽了一半的国家,还有汴京城里雄踞多年的世家。
光帝年老昏聩,一直都在粉饰太平,即便知道某些事情不对,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近年来大庆政务腐败,朝廷内外的官员不是随波逐流就是结党营私,他们久居庙堂之上,所想者无一不是功名利禄,所做者无一不是昧上瞒下包揽功劳,完全忘却了民情民意。
除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大的隐患就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世家,这些世家传承多年,几乎每代族人都在朝廷任职,不管是京师还是地方,都能见到世家子弟的踪影。
家族分封,移孝于衷,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权上世家已形成了家族的私有化,底下的百姓名义上是忠于皇族,实际上真正得利的是这些世家,他们借着皇帝的名,管理着江山百姓,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集团。
而世家表面上虽然看着光鲜亮丽,讲究忠孝仁义,实则最是两面三刀,见利忘义,当家族利益与皇权对立之时,他们能毫不犹豫的罔顾君权舍弃忠君之道,最典型的就是周文显被逼禅位且连命都没能保住。
苏锦楼若想政令通行,不受钳制,他必须要在皇权与世家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先前因为光帝的软弱无能养大了世家的胃口,苏锦楼要想虎口夺食恐怕要大费一番周折。
若是可以选择,苏锦楼宁愿简单粗暴的将世家彻底打压下去,但形势却不允许。
世家存在这么些年,底蕴深厚,所教导出来的孩子在眼界以及知识面上是那些寒门子弟拍马而赶不及的,世家子弟往往在家族里就接受政务的指导,而那些寒门子弟唯有登科以后受封为官才逐渐接触政务,两者之间根本不能比较,用现代的话来说,世家子弟赢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寒门子弟也不一定都能经得住权势与金钱的诱惑,古往今来,亦出现过不少出身农门的贪官污吏。
不论是寒门子亦或是世家子均有好有坏,苏锦楼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故而,世家子弟与寒门士子两者兼用是为上上之策,他所能做的就是削弱世家的影响力,将皇权凌驾于世家权力之上。
皇权可以受世家牵制但却不能被世家钳制,牵制与钳制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能影响皇帝的政令,后者却是能强行限制皇帝的命令。
一个国家的掌权者若是一家独大,整个朝堂就变成了一言堂,那么这个国家迟早要出纰漏,所以各方牵制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利大于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世家与皇权的博弈中,皇权彻底被世家打压。
苏锦楼不愿当傀儡皇帝,更不愿步入光帝与周文显的后尘,光帝倚重文臣,将京师以及皇宫治安都交给了臣子,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员,世家联合,与周氏皇族之人里应外合,旦夕之间就把周文显这个皇帝给逼死了。
苏锦楼生怕哪一日自己也被世家在背后捅刀子,所以他与世家之间必定有一场战争,且这场战争不同于战场上真枪真刀的干架,这种无形的博弈才是最艰难的。
苏锦楼走到为首的老者身前,躬身亲自将老者扶起,“不知这位老者如何称呼?”
“草民周立仁拜见新帝。”
苏锦楼赶忙避开身去,“周老先生,本将乃是大庆的臣子,当不得新帝之称,亦不敢受您的拜礼。”
周立仁老泪纵横,“将军,新帝突发恶疾驾崩西去,曾留下禅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将军,还请将军莫要推辞啊。”
辅国公在一旁帮腔,“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黎民百姓还等着将军主持大局呢,还请将军即刻登基。”
此话一出,身后的朝臣皆纷纷出言相劝,“请将军即刻登基。”
苏锦楼矜持了一会儿,原本以他的性子,他宁愿直接打进京师,也不愿在城门口与这些人虚与委蛇,但魏先生说了,不能别人主动投诚,我们就要上赶着接受,要端着范儿,要让别人求着自己当皇帝,这样才能让那些心高气傲的权贵彻底弯下脊梁,有时候折辱亦是一种笼络的手段。
笼络不拢络苏锦楼不清楚,他只知道,看着这些人明明瞧不起他却偏偏还要哭着喊着求他当皇帝,这滋味,一个字,爽!
苏锦楼和周立仁你来我往推辞了好半天,在众臣的恳求声中终于勉为其难的同意登基一事。
众人连忙起身让出一条道来,苏锦楼领人昂首阔步向皇城走去,不料突然从左边窜出一个脸颊瘦削,身量中等的中年男人,那男人手举匕首面目狰狞拼死刺向苏锦楼,口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返回顶部↑
苏锦楼眼神不善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人,“新帝才刚坐上皇位不久, 屁股底下的龙椅都还没捂热,这就驾崩了?而且连丧钟都没敲,恐怕不是寿终正寝吧。”
别看这些人现在乖的像只猫,一旦发生了利益冲突,发起狠来比之猛虎还要凶狠,没看他们胆大妄为的连皇帝都能逼死了嘛,以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而言,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的?
果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利益,君权在这些人眼中亦是不值一提。
魏昌延提醒道,“将军,我们该进城了,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是啊,”苏锦楼长叹一声,“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博弈。”
都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苏锦楼如今要面临的不仅是一个已经腐朽了一半的国家,还有汴京城里雄踞多年的世家。
光帝年老昏聩,一直都在粉饰太平,即便知道某些事情不对,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近年来大庆政务腐败,朝廷内外的官员不是随波逐流就是结党营私,他们久居庙堂之上,所想者无一不是功名利禄,所做者无一不是昧上瞒下包揽功劳,完全忘却了民情民意。
除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大的隐患就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世家,这些世家传承多年,几乎每代族人都在朝廷任职,不管是京师还是地方,都能见到世家子弟的踪影。
家族分封,移孝于衷,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权上世家已形成了家族的私有化,底下的百姓名义上是忠于皇族,实际上真正得利的是这些世家,他们借着皇帝的名,管理着江山百姓,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集团。
而世家表面上虽然看着光鲜亮丽,讲究忠孝仁义,实则最是两面三刀,见利忘义,当家族利益与皇权对立之时,他们能毫不犹豫的罔顾君权舍弃忠君之道,最典型的就是周文显被逼禅位且连命都没能保住。
苏锦楼若想政令通行,不受钳制,他必须要在皇权与世家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先前因为光帝的软弱无能养大了世家的胃口,苏锦楼要想虎口夺食恐怕要大费一番周折。
若是可以选择,苏锦楼宁愿简单粗暴的将世家彻底打压下去,但形势却不允许。
世家存在这么些年,底蕴深厚,所教导出来的孩子在眼界以及知识面上是那些寒门子弟拍马而赶不及的,世家子弟往往在家族里就接受政务的指导,而那些寒门子弟唯有登科以后受封为官才逐渐接触政务,两者之间根本不能比较,用现代的话来说,世家子弟赢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寒门子弟也不一定都能经得住权势与金钱的诱惑,古往今来,亦出现过不少出身农门的贪官污吏。
不论是寒门子亦或是世家子均有好有坏,苏锦楼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故而,世家子弟与寒门士子两者兼用是为上上之策,他所能做的就是削弱世家的影响力,将皇权凌驾于世家权力之上。
皇权可以受世家牵制但却不能被世家钳制,牵制与钳制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能影响皇帝的政令,后者却是能强行限制皇帝的命令。
一个国家的掌权者若是一家独大,整个朝堂就变成了一言堂,那么这个国家迟早要出纰漏,所以各方牵制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利大于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世家与皇权的博弈中,皇权彻底被世家打压。
苏锦楼不愿当傀儡皇帝,更不愿步入光帝与周文显的后尘,光帝倚重文臣,将京师以及皇宫治安都交给了臣子,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员,世家联合,与周氏皇族之人里应外合,旦夕之间就把周文显这个皇帝给逼死了。
苏锦楼生怕哪一日自己也被世家在背后捅刀子,所以他与世家之间必定有一场战争,且这场战争不同于战场上真枪真刀的干架,这种无形的博弈才是最艰难的。
苏锦楼走到为首的老者身前,躬身亲自将老者扶起,“不知这位老者如何称呼?”
“草民周立仁拜见新帝。”
苏锦楼赶忙避开身去,“周老先生,本将乃是大庆的臣子,当不得新帝之称,亦不敢受您的拜礼。”
周立仁老泪纵横,“将军,新帝突发恶疾驾崩西去,曾留下禅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将军,还请将军莫要推辞啊。”
辅国公在一旁帮腔,“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黎民百姓还等着将军主持大局呢,还请将军即刻登基。”
此话一出,身后的朝臣皆纷纷出言相劝,“请将军即刻登基。”
苏锦楼矜持了一会儿,原本以他的性子,他宁愿直接打进京师,也不愿在城门口与这些人虚与委蛇,但魏先生说了,不能别人主动投诚,我们就要上赶着接受,要端着范儿,要让别人求着自己当皇帝,这样才能让那些心高气傲的权贵彻底弯下脊梁,有时候折辱亦是一种笼络的手段。
笼络不拢络苏锦楼不清楚,他只知道,看着这些人明明瞧不起他却偏偏还要哭着喊着求他当皇帝,这滋味,一个字,爽!
苏锦楼和周立仁你来我往推辞了好半天,在众臣的恳求声中终于勉为其难的同意登基一事。
众人连忙起身让出一条道来,苏锦楼领人昂首阔步向皇城走去,不料突然从左边窜出一个脸颊瘦削,身量中等的中年男人,那男人手举匕首面目狰狞拼死刺向苏锦楼,口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