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1 / 4)
等史建瑭将凤翔围得水泄不通而王建援军仍然未到之时,李茂贞这才发现自己的山南险障全都被王建给拿了。李茂贞大呼上当,哭骂:“贼王八!王八贼!你他娘的比网吧还不要脸,无耻!下流!气死我也。”
李茂贞的鼻涕还没擦干净呢,守洋州的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也投降了王建。拓跋思敬心里琢磨:“李茂贞两面受敌,早晚要完蛋,不如跟王建,好吃好喝的,划算。”
李茂贞大骂王建耍他,但被耍的不仅是李茂贞,王建手下第一功狗王宗涤也被王建耍了。王宗涤懂军事、善揽人心,王建开始怀疑王宗涤。加上王宗佶等人屡在王建面前栽王宗涤,王建决定除掉王宗涤。
王宗涤死前长叹:“兔死狗烹,何代不然?韩信大功于高祖,犹不免横死,蜀中今已尽附节帅囊下,节帅已经用不着我了,能为节帅死,何憾?”王建不想多废话,直接绞死了王宗涤。
据有汉中要地,王建的蜀中就可以固若金汤了。三国时刘备为什么拼了老本也要夺回汉中?汉中是蜀中盆地的天然防御屏障,没有汉中就没有蜀中的安全。刘备知道,王建自然也知道。王建这么玩李茂贞从道德上来说是讲不过去的,君子言当有信。但乱世中千万别讲什么仁义道德,那都是骗人的玩意,在从林世界中,唯一的真理正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换成李茂贞,他一样会这么做的。
要说王建也真是交上了狗屎运,就在不久前,淮南杨行密攻鄂州(今湖北武汉),荆南节度使成汭出水师去救鄂州。结果兵败,成汭投水自尽,荆南乱做一团。王建反正已经不要脸了,此时更不客气,出兵东向,连下地处巴东的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施州(今湖北恩施)、夔州(今重庆奉节)。
当然,王建马上就要面临一次真正的考验:史建瑭带着蒲军来了。
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
长安,崇德坊,陇西郡王府。李曜面前摊开摆着一道诏书,是刚刚从宫中送来宣谕过的。不出李曜意外,皇帝经过这次无谓地抢权挣扎,结果被无情的事实摆了一道之后总算看清了局势,不仅借此次凯旋之机再次册封李曜为秦王,而且大方地送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头衔。
“门下:昭德以爵,前王令范;功懋懋赏,有国遗训。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我太尉、中书令、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尚书左仆射、河中尹、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太保、辅国大将军、上柱国、陇西郡王存曜,宇量冲深,风神爽悟。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茂贞盗寇秦陇,全忠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汴梁僣擅,伊洛未清;幽州逞凶,燕地犹梗。宜当总戎致讨,则可问罪群小。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复,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宜加褒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封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增邑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一旁的李巨川见李曜一直闭着眼睛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敲打面前的横案,知道他还在犹豫,不仅笑道:“右相,依仆愚见,这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不妨领了,秦王嘛……反正已经辞了一次,何不再辞一次?”
李曜未曾说话,甚至未曾睁眼,倒是李袭吉若有所思道:“再辞一次……下己这意思,莫非是希望明公三辞秦王而诏不许,以正天下视听?”
李巨川点头笑道:“正是。”
李袭吉沉吟道:“此番若辞秦王,是第二辞,三辞却不知是何时?”
李巨川哈哈一笑:“不远矣,待史将军拿下兴元,还怕不是三辞之日?”
李袭吉也笑了起来:“下己倒是早有计较……”他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明公莫非还有疑虑?”
李曜沉默了一下,轻轻叹道:“此番再辞,自是当为,不过我须得在三辞之时,完全掌握关中四塞,若不然,这秦王叫得可不那么顺耳。”
李袭吉迟疑道:“这却有何不同?不也一样只差兴元了么?”
“倒是不然。”李巨川看了李曜一眼,摇头道:“右相这话,怕是意指金商昭戎军吧?”
李曜睁开眼睛,并不掩饰,直接承认道:“不错,我意在取兴元之前,先拿金商。”
李巨川眉头轻轻一挑,反问道:“不知右相胸中成竹是何模样?”
李曜淡淡一笑,语气却极具霸气:“不如何,修书一封,让冯行袭献土来见罢了。”
李巨川闻言大笑,李袭吉也沉吟着点头,道:“冯行袭占据金商算不得太久,其麾下军兵不过三四万,偏又掌控武关要塞,他自己也该知道长安对他辖区势在必得……如今右相同时打赢东西两场大战,兵威之盛,傲视天下,修书一封与他,只消许他高官厚禄得保,仆料他必然会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李曜微微一笑,便不在这件事上多费口舌,只道:“这信就由袭吉先生代笔吧,许他一个工部侍郎,告诉他本相手中的工部,比此前可大有不同。”
李袭吉领命,又笑道:“明公手中的工部,怕是有史以来最有实权的工部了,有此工部侍郎一职,料那冯行袭不会负隅顽抗。”
李曜点点头,站起身来,道:“走,去看看本相的总参谋部筹划得如何了,顺道,咱们再讨论一下国宝那边的汉中……嗯,兴元之战怎么个打法。”三人于是前往宫中。
李曜准备成立的总参谋部,预备设立在皇城大明宫少阳院,离龙首池不远处。由于此时禁中宿卫全是李曜这个“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统领,他这一行进宫自然毫无阻碍。说起来,他一边做右相中书令,一边又是太尉兼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当真算是总摄军政了。倘若再加上河中节度使这种外官,那还真应了方才诏书里那句“职兼内外”,该说是职兼内外、总摄军政。
李曜一行穿左金吾仗院过了昭训门,李曜对宫中宿卫微微皱眉,但忍着没说话,等到了总参谋部,召集一批军中仔细遴选出的第一批参谋官们,又将兵部上下要员聚齐,才开声道:“方才过昭训门,见了禁中军兵,一个个面黄肌瘦、没精打采,毫无军人气象,一旦关中有警,济得甚事!如今我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见这禁军宿卫模样,甚是不满。这等精神怠懈,装备杂乱,岂是禁军风范?我意,朝廷当拨足饷,重振十二卫,每卫足额足具,也以七千人为限。如今编制有不符此数者,多则清退分流,少则添入补齐。此事由兵部及总参谋部联合处置,兵部负责招募、安置,总参负责遴选、分配。”
兵部及总参一干人听了,精神振奋,李袭吉、李巨川等人也颇为开心。兵部和总参乐见增兵不奇怪,李袭吉和李巨川其实也好理解。此前李曜一直坚定的执行精兵政策,明明辖地不小,周边威胁也大,却只有十余万兵马,纵然李曜用起兵来似乎也没显得不足,但在他们看来,这兵力实在太少。
要知道,朱温的辖地如果按面积来算,也并不比李曜如今大多少,而经济实力,虽然中原富庶,却毕竟少了李曜那种工农并举的先进制度,恐怕还未必比得上李曜,但他却常备三十万大军!按照二李的心思,明公手中至少也得有个二十余万大军,才真正能够震慑天下群雄。 ↑返回顶部↑
李茂贞的鼻涕还没擦干净呢,守洋州的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也投降了王建。拓跋思敬心里琢磨:“李茂贞两面受敌,早晚要完蛋,不如跟王建,好吃好喝的,划算。”
李茂贞大骂王建耍他,但被耍的不仅是李茂贞,王建手下第一功狗王宗涤也被王建耍了。王宗涤懂军事、善揽人心,王建开始怀疑王宗涤。加上王宗佶等人屡在王建面前栽王宗涤,王建决定除掉王宗涤。
王宗涤死前长叹:“兔死狗烹,何代不然?韩信大功于高祖,犹不免横死,蜀中今已尽附节帅囊下,节帅已经用不着我了,能为节帅死,何憾?”王建不想多废话,直接绞死了王宗涤。
据有汉中要地,王建的蜀中就可以固若金汤了。三国时刘备为什么拼了老本也要夺回汉中?汉中是蜀中盆地的天然防御屏障,没有汉中就没有蜀中的安全。刘备知道,王建自然也知道。王建这么玩李茂贞从道德上来说是讲不过去的,君子言当有信。但乱世中千万别讲什么仁义道德,那都是骗人的玩意,在从林世界中,唯一的真理正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换成李茂贞,他一样会这么做的。
要说王建也真是交上了狗屎运,就在不久前,淮南杨行密攻鄂州(今湖北武汉),荆南节度使成汭出水师去救鄂州。结果兵败,成汭投水自尽,荆南乱做一团。王建反正已经不要脸了,此时更不客气,出兵东向,连下地处巴东的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施州(今湖北恩施)、夔州(今重庆奉节)。
当然,王建马上就要面临一次真正的考验:史建瑭带着蒲军来了。
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
长安,崇德坊,陇西郡王府。李曜面前摊开摆着一道诏书,是刚刚从宫中送来宣谕过的。不出李曜意外,皇帝经过这次无谓地抢权挣扎,结果被无情的事实摆了一道之后总算看清了局势,不仅借此次凯旋之机再次册封李曜为秦王,而且大方地送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头衔。
“门下:昭德以爵,前王令范;功懋懋赏,有国遗训。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我太尉、中书令、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尚书左仆射、河中尹、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太保、辅国大将军、上柱国、陇西郡王存曜,宇量冲深,风神爽悟。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茂贞盗寇秦陇,全忠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汴梁僣擅,伊洛未清;幽州逞凶,燕地犹梗。宜当总戎致讨,则可问罪群小。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复,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宜加褒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封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增邑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一旁的李巨川见李曜一直闭着眼睛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敲打面前的横案,知道他还在犹豫,不仅笑道:“右相,依仆愚见,这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不妨领了,秦王嘛……反正已经辞了一次,何不再辞一次?”
李曜未曾说话,甚至未曾睁眼,倒是李袭吉若有所思道:“再辞一次……下己这意思,莫非是希望明公三辞秦王而诏不许,以正天下视听?”
李巨川点头笑道:“正是。”
李袭吉沉吟道:“此番若辞秦王,是第二辞,三辞却不知是何时?”
李巨川哈哈一笑:“不远矣,待史将军拿下兴元,还怕不是三辞之日?”
李袭吉也笑了起来:“下己倒是早有计较……”他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明公莫非还有疑虑?”
李曜沉默了一下,轻轻叹道:“此番再辞,自是当为,不过我须得在三辞之时,完全掌握关中四塞,若不然,这秦王叫得可不那么顺耳。”
李袭吉迟疑道:“这却有何不同?不也一样只差兴元了么?”
“倒是不然。”李巨川看了李曜一眼,摇头道:“右相这话,怕是意指金商昭戎军吧?”
李曜睁开眼睛,并不掩饰,直接承认道:“不错,我意在取兴元之前,先拿金商。”
李巨川眉头轻轻一挑,反问道:“不知右相胸中成竹是何模样?”
李曜淡淡一笑,语气却极具霸气:“不如何,修书一封,让冯行袭献土来见罢了。”
李巨川闻言大笑,李袭吉也沉吟着点头,道:“冯行袭占据金商算不得太久,其麾下军兵不过三四万,偏又掌控武关要塞,他自己也该知道长安对他辖区势在必得……如今右相同时打赢东西两场大战,兵威之盛,傲视天下,修书一封与他,只消许他高官厚禄得保,仆料他必然会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李曜微微一笑,便不在这件事上多费口舌,只道:“这信就由袭吉先生代笔吧,许他一个工部侍郎,告诉他本相手中的工部,比此前可大有不同。”
李袭吉领命,又笑道:“明公手中的工部,怕是有史以来最有实权的工部了,有此工部侍郎一职,料那冯行袭不会负隅顽抗。”
李曜点点头,站起身来,道:“走,去看看本相的总参谋部筹划得如何了,顺道,咱们再讨论一下国宝那边的汉中……嗯,兴元之战怎么个打法。”三人于是前往宫中。
李曜准备成立的总参谋部,预备设立在皇城大明宫少阳院,离龙首池不远处。由于此时禁中宿卫全是李曜这个“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统领,他这一行进宫自然毫无阻碍。说起来,他一边做右相中书令,一边又是太尉兼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当真算是总摄军政了。倘若再加上河中节度使这种外官,那还真应了方才诏书里那句“职兼内外”,该说是职兼内外、总摄军政。
李曜一行穿左金吾仗院过了昭训门,李曜对宫中宿卫微微皱眉,但忍着没说话,等到了总参谋部,召集一批军中仔细遴选出的第一批参谋官们,又将兵部上下要员聚齐,才开声道:“方才过昭训门,见了禁中军兵,一个个面黄肌瘦、没精打采,毫无军人气象,一旦关中有警,济得甚事!如今我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见这禁军宿卫模样,甚是不满。这等精神怠懈,装备杂乱,岂是禁军风范?我意,朝廷当拨足饷,重振十二卫,每卫足额足具,也以七千人为限。如今编制有不符此数者,多则清退分流,少则添入补齐。此事由兵部及总参谋部联合处置,兵部负责招募、安置,总参负责遴选、分配。”
兵部及总参一干人听了,精神振奋,李袭吉、李巨川等人也颇为开心。兵部和总参乐见增兵不奇怪,李袭吉和李巨川其实也好理解。此前李曜一直坚定的执行精兵政策,明明辖地不小,周边威胁也大,却只有十余万兵马,纵然李曜用起兵来似乎也没显得不足,但在他们看来,这兵力实在太少。
要知道,朱温的辖地如果按面积来算,也并不比李曜如今大多少,而经济实力,虽然中原富庶,却毕竟少了李曜那种工农并举的先进制度,恐怕还未必比得上李曜,但他却常备三十万大军!按照二李的心思,明公手中至少也得有个二十余万大军,才真正能够震慑天下群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