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以身为主(2 / 5)
加上易州、涿州放弃抵抗。导致大军在前期推进过快,粮草转运没能跟上。
三十万大军远离补给,供应跟不上,加上师老兵疲,被北辽以逸待劳击溃了……
第三,当时的朝廷对于北辽的战力估计不足。那时候的北辽,正是建国初期,都是经历过大阵仗的将帅…~
跟现在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现在根本推进是稳步推进不说,就说粮食供应,军卒士气,军备等等,都不是那是可比的。
真不知道王安石为什么会这样想?再说了,他赵曦压根就一点都不受什么太宗的影响…~
“官家,从一开始大军的稳步推进策略,老臣就以为官家是在避免太宗亲征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倒也真不客气。
“王相,想多了。现在是现在,曾经是曾经,朕没有执念。”
“之所以稳步推进,是基于国朝与北辽的对比。我朝是以战车兵为主,骑兵为辅,不宜突进。”
“其次,北辽两年内乱,反倒是与当初的我朝大军形势雷同。这时候我朝更应该稳步推进。”
“另外一个就是朕曾经跟诸位提过的可能性。朕以为,差不多到那个时候了,这样的契机出现了…~”
赵曦肯定不能说他的灵魂不属于这个时代,压根对什么太宗没感觉吧……
“官家是说北辽会按照朝廷预想的方式作战?”
这时候章惇也接话了。
章惇是不相信官家会受什么太宗的影响。
就现在朝廷既定的战术,压根就不存在意外的可能。
近四十万大军,每间隔二三十里便是一处战车放线和骑兵的混合营帐,连绵整个河北道的防线。
每一处营帐之间,都有斥候游曳,几乎把整个防线做到了无缝连接,根本不存在让北辽穿插绕后的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当初朝廷预想过的…~
“朕估计时机差不多出现了……”
“官家,北辽遣使臣是为了迷惑我朝大军?”
“有这个可能,否则,以形势来判断,北辽应该早些时候就该谈判了,没必要等到现在。”
想想也是。
大战爆发已经快两个月了,北辽一直被大宋压着打,不断的把防线向后撤。
倘若真的北辽有谈判的意思,应该早就要谈判了,甚至在大宋全歼然后的那五万精锐骑兵时,北辽就应该遣使谈判。
因为,那时候北辽的内部环境已经相当恶劣了。
“朕想问,战争到了现在,北辽的战损多大比例?”
“回陛下,据统计,前方奏报斩杀不足十五万,也就是说不足北辽大军的三成。”
数据大家都清楚,章惇这样接茬,无非是想把话题继续下去。 ↑返回顶部↑
三十万大军远离补给,供应跟不上,加上师老兵疲,被北辽以逸待劳击溃了……
第三,当时的朝廷对于北辽的战力估计不足。那时候的北辽,正是建国初期,都是经历过大阵仗的将帅…~
跟现在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现在根本推进是稳步推进不说,就说粮食供应,军卒士气,军备等等,都不是那是可比的。
真不知道王安石为什么会这样想?再说了,他赵曦压根就一点都不受什么太宗的影响…~
“官家,从一开始大军的稳步推进策略,老臣就以为官家是在避免太宗亲征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倒也真不客气。
“王相,想多了。现在是现在,曾经是曾经,朕没有执念。”
“之所以稳步推进,是基于国朝与北辽的对比。我朝是以战车兵为主,骑兵为辅,不宜突进。”
“其次,北辽两年内乱,反倒是与当初的我朝大军形势雷同。这时候我朝更应该稳步推进。”
“另外一个就是朕曾经跟诸位提过的可能性。朕以为,差不多到那个时候了,这样的契机出现了…~”
赵曦肯定不能说他的灵魂不属于这个时代,压根对什么太宗没感觉吧……
“官家是说北辽会按照朝廷预想的方式作战?”
这时候章惇也接话了。
章惇是不相信官家会受什么太宗的影响。
就现在朝廷既定的战术,压根就不存在意外的可能。
近四十万大军,每间隔二三十里便是一处战车放线和骑兵的混合营帐,连绵整个河北道的防线。
每一处营帐之间,都有斥候游曳,几乎把整个防线做到了无缝连接,根本不存在让北辽穿插绕后的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当初朝廷预想过的…~
“朕估计时机差不多出现了……”
“官家,北辽遣使臣是为了迷惑我朝大军?”
“有这个可能,否则,以形势来判断,北辽应该早些时候就该谈判了,没必要等到现在。”
想想也是。
大战爆发已经快两个月了,北辽一直被大宋压着打,不断的把防线向后撤。
倘若真的北辽有谈判的意思,应该早就要谈判了,甚至在大宋全歼然后的那五万精锐骑兵时,北辽就应该遣使谈判。
因为,那时候北辽的内部环境已经相当恶劣了。
“朕想问,战争到了现在,北辽的战损多大比例?”
“回陛下,据统计,前方奏报斩杀不足十五万,也就是说不足北辽大军的三成。”
数据大家都清楚,章惇这样接茬,无非是想把话题继续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