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1节(3 / 4)
横了这得意忘形的老头子一眼后,杨母拉着出息的外孙的手,一脸慈爱,“外婆就知道小景是个有出息的。”
“知行也在读书,读得如何?”大外孙有老婆子关心,他就问问二外孙。
知行摇了摇头,作不好意思状,“不如大哥。”
“你还小呢,听先生教,认真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就好。”大外孙太有出息了,是例外,总不会好事都让女儿占了,一个有大出息,另一个也有大出息,只要不太差就行。
“弟弟们都回他们的家了么?”杨稔问道。
杨母点头,“人太多,我就叫他们几家回去,知道你来了,应当马上就会过来。”
果然,杨母话音落下没多久,人就都来了。
“爹娘,大姐大姐夫,小景知行康康。”得知出息的大姐一家这会来了,杨家几个弟弟都领着一家人过来。
杨家本就枝繁叶茂,是个大家族,就杨父杨母七个孩子,五个儿子各自生了好几个孩子,最少的是杨二弟,因着与媳妇聚少离多,这会就两个儿子,其余四个弟弟都有不少孩子。
一大家子聚集在老宅,三四十号人,都快站不下了。
难怪娘要让他们回去,瞧着人多的,还算大的院子都显得太狭窄。
但看着这乌泱泱的亲人,杨稔心里也高兴,人多才好,两个孩子跟着表哥表姐玩去了,留着大人在这闲聊。
外甥成为了举人老爷,这真是做梦一般的突然,杨家几个弟弟这会是半梦半醒,看着小景就像是文曲星转世。
几个弟媳中,杨大弟媳跟姑子不和睦,当初还小小得罪过,如今只求姑子别记仇,否则没有好日子过,不敢说话。
杨三弟媳、杨四弟媳与杨五弟媳都是没跟姑子相处多少的,她们进门时,杨稔都在县城住着,一年也就只有过年打过交到,有时刚好回了娘家,这一年都是没见过面的,也不好搭话。
只有杨二弟媳,与大姑姐相处了一些时日,知道这位姑姐是十分好相处的,先开口说话,“小景如今这样有出息,大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如今确实是要享他的福。”日后,小景也是家里挣钱的劳动力了,还是不用做苦力的。
杨二弟媳开了头,另外的几位弟媳跟着恭维几句,也就顺势一块说着话。
几位弟弟就与陈如松说着话。
杨稔一家人到府城过的这三年,杨家的变化也是明显的。
米糕的营生,杨母都告诉了几个儿子,几个儿子养了兔子,又各自试过卖米糕,不过只有杨二弟媳坚持下去,因为她男人在县城,征得杨稔和陈如松同意后,夫妻俩一块住在县城的房子里,杨二弟媳就每日做米糕卖,杨二弟去饭馆做工。
孩子出钱让二老帮忙带着,不租田地,自己的那一点地也让给二老种,两人在县城干活,起早贪黑,日子虽辛苦了些,但挣得的还不错。
其余几家则专攻养兔子这个技艺,也租地种,兔子多了,镇上卖价低了些,但比当初只能租种田地,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杨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过得好了。
便是小景没中举,对于这个让他们小小的发达了的大姐一家,都会热情不已。
于是夫妻俩被拥簇着 ,听着杨家弟弟弟媳们的好话,脸上的笑就没放下过,好听的话是真的会令人心情愉悦的。
在杨家待到准备夕食的时候,一家人告辞,杨父杨母留饭。
“我们村长让过去吃顿饭,商量商量小景中举的事。”
确实要商量,杨父理解,外孙中举,也是事关陈家一族的大喜事,二老便没强留。
在村长家吃饭,其实就是商量酒席之事,以及小景中举,要注意什么,还有族里的奖励。 ↑返回顶部↑
“知行也在读书,读得如何?”大外孙有老婆子关心,他就问问二外孙。
知行摇了摇头,作不好意思状,“不如大哥。”
“你还小呢,听先生教,认真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就好。”大外孙太有出息了,是例外,总不会好事都让女儿占了,一个有大出息,另一个也有大出息,只要不太差就行。
“弟弟们都回他们的家了么?”杨稔问道。
杨母点头,“人太多,我就叫他们几家回去,知道你来了,应当马上就会过来。”
果然,杨母话音落下没多久,人就都来了。
“爹娘,大姐大姐夫,小景知行康康。”得知出息的大姐一家这会来了,杨家几个弟弟都领着一家人过来。
杨家本就枝繁叶茂,是个大家族,就杨父杨母七个孩子,五个儿子各自生了好几个孩子,最少的是杨二弟,因着与媳妇聚少离多,这会就两个儿子,其余四个弟弟都有不少孩子。
一大家子聚集在老宅,三四十号人,都快站不下了。
难怪娘要让他们回去,瞧着人多的,还算大的院子都显得太狭窄。
但看着这乌泱泱的亲人,杨稔心里也高兴,人多才好,两个孩子跟着表哥表姐玩去了,留着大人在这闲聊。
外甥成为了举人老爷,这真是做梦一般的突然,杨家几个弟弟这会是半梦半醒,看着小景就像是文曲星转世。
几个弟媳中,杨大弟媳跟姑子不和睦,当初还小小得罪过,如今只求姑子别记仇,否则没有好日子过,不敢说话。
杨三弟媳、杨四弟媳与杨五弟媳都是没跟姑子相处多少的,她们进门时,杨稔都在县城住着,一年也就只有过年打过交到,有时刚好回了娘家,这一年都是没见过面的,也不好搭话。
只有杨二弟媳,与大姑姐相处了一些时日,知道这位姑姐是十分好相处的,先开口说话,“小景如今这样有出息,大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如今确实是要享他的福。”日后,小景也是家里挣钱的劳动力了,还是不用做苦力的。
杨二弟媳开了头,另外的几位弟媳跟着恭维几句,也就顺势一块说着话。
几位弟弟就与陈如松说着话。
杨稔一家人到府城过的这三年,杨家的变化也是明显的。
米糕的营生,杨母都告诉了几个儿子,几个儿子养了兔子,又各自试过卖米糕,不过只有杨二弟媳坚持下去,因为她男人在县城,征得杨稔和陈如松同意后,夫妻俩一块住在县城的房子里,杨二弟媳就每日做米糕卖,杨二弟去饭馆做工。
孩子出钱让二老帮忙带着,不租田地,自己的那一点地也让给二老种,两人在县城干活,起早贪黑,日子虽辛苦了些,但挣得的还不错。
其余几家则专攻养兔子这个技艺,也租地种,兔子多了,镇上卖价低了些,但比当初只能租种田地,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杨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过得好了。
便是小景没中举,对于这个让他们小小的发达了的大姐一家,都会热情不已。
于是夫妻俩被拥簇着 ,听着杨家弟弟弟媳们的好话,脸上的笑就没放下过,好听的话是真的会令人心情愉悦的。
在杨家待到准备夕食的时候,一家人告辞,杨父杨母留饭。
“我们村长让过去吃顿饭,商量商量小景中举的事。”
确实要商量,杨父理解,外孙中举,也是事关陈家一族的大喜事,二老便没强留。
在村长家吃饭,其实就是商量酒席之事,以及小景中举,要注意什么,还有族里的奖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