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2节(3 / 4)
“陈大人?”不知是什么事,陈如松先不攀惊呼,只喊大人。
陈通判笑着摇头,“咱们也是同族,我字文谨,你们唤我文谨族兄就好,今日是有事相商。”
“好,文谨族兄,快进来坐。”态度还是好的,他也就顺着称呼。
“媳妇你去上一杯茶来给族兄。”自从小景成了秀才,家里就会备有不错的茶叶,因为偶尔会有儿子的同窗或者别的拜访之人上门,茶和点心是招待的最好方式。
“不知族兄是有何事相商?”通判大人上门让陈如松有些疑惑,这位族兄能与自家商量什么事。
“是这样的,贤侄年纪轻轻就成了举人,听说还未婚配,不知可有定亲?”若非这位族弟的儿子太过优秀,又是上官相托,他也是不好意思上门的,这都成了媒婆。
“暂时还未有定亲,原是打算等他乡试过了再议。”陈如松心里有了猜测,只怕是来说亲的,就不知是为谁家。
没议亲就好,陈通判松了口气,说实话,二十岁的青年,又是农家人,这个年纪早就成了亲有了孩子,好在还没定亲。
“那如今正是要定亲的时候,我也就不迂回了,是同知大人瞧中贤侄,想将女儿许配给贤侄。”陈通判之所以为通判,就是比较直接的人。
同知可是正五品的官,瞧中儿子了?陈如松有些不信,不是他觉得儿子配不上,而是自家儿子到底只是举人,若说儿子中了进士,还好说,举人还是有些弱了。
陈如松也就这样说了,“同知大人可是五品官啊。”
陈通判知道这位族弟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解释道:“这位同知大人已在同知的官位上待了十几年,早年得罪了人,一直被压着,之后那人去世,同知大人才坎坎坷坷升到同知的官位,上头没人,也不是很有才干,到这已经到头了。”
到底是同族的,陈通判细细地解释,不管如何,同族的要相互帮衬。
“他这女儿是嫡女,虽是老来女,但从小被教养的很好,你嫂子说日后会是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他也不是不想找进士,但考中进士的,青年才俊要么是有妻室的,没有妻室的也瞧不上五品官,年纪大些的不是鳏夫就是有什么毛病。
要想找青年才俊,便只能在举人里找,咱们知景在这次举人中算是较好的,那些书香门第的子弟攀不上,何况知景出自义门陈氏,虽是旁支,可若非是旁支,他且还攀不上。”
陈通判就这样直白的将同知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很欣赏族弟的这个长子,是以说着说着就直接叫名了。
“原是如此。”这样一说,好似小景还挺抢手的。
“但说是这样说,同知大人,也算是如今族弟能议的最好的其中一家,放眼府城,知府是决计不会考虑贤侄,也没旁的比同知大的官员,何况许的还是嫡女,日后还是能帮着知景的,你可以好好考虑一番,都是族人,我说的没有半句假话。
同知大人是知道咱们同族,是以先让我来与你打听,你与弟妹好好想想,我便先回了,不管要不要相看,都捎个口信给我。”
陈通判也知道这个消息突然,在此之前,只怕族弟一家从没考虑过同知的女儿,是以不着急要答案,让他们缓一缓,好好想想,亲事是要深思熟虑才能决定的,可不能脑子一热就定下。
“好好好,多谢文谨族兄来一趟,不如吃顿饭再走吧,难得来一趟。”陈如松想留这位族兄吃顿饭,多了解了解这同知家里的情况。
“衙门还有事,晚些还要处理,下次再聚,我的住处就在府衙,有了决定就跟府衙的门房说,他会帮忙带话的。”陈通判并不是喜欢交际的性子,自觉消息说清楚了,便不想再留。
第107章 打听
陈通判觉得说得清楚, 但陈如松和杨稔夫妻俩却还了解甚少,关于儿子的亲事,了解的多细都不为过, 只是瞧着这位族兄急着走, 他们也只好相送。
送到门口,思索了片刻,陈如松说道:“文谨族兄,实不相瞒, 不日小景就要进京赶考, 我媳妇一人在家,亲事做不得数, 只怕有些不好思量。”几日后就要出发, 打听消息的时间都不够。
“我记得知景的名次并不高啊,如何这会就急着去考?”这就过于急切了, 陈通判不太认同。
陈如松也知道这次是绝不可能过的,乡试都是尾巴,会试没有希望,解释道:“我们并不抱有考过的希望,只是想让他试试水。”
“这不是纯属浪费银子么,去一次京城,要备二百两才能舒坦的去, 便是节省, 一百两银子也是要的, 一次一二百两,进士的难度大,几次未过都是极为普遍的,到时挣的还赶不上花的。”
陈通判记得自己当初, 家里比这离京城更近,都是心里有了把握族里长辈认可后才去的,还考了两次才中,他敢肯定,如今族弟的儿子心里是没有把握的,没把握还是别急的好,万一考个同进士,如今或许还高兴,日后会悔不当初的。
“小景如今没有先生教,只能自己琢磨,是以我让他先去试一试,回来后,他心里就有些低了,等他学到心里有把握再去考。” ↑返回顶部↑
陈通判笑着摇头,“咱们也是同族,我字文谨,你们唤我文谨族兄就好,今日是有事相商。”
“好,文谨族兄,快进来坐。”态度还是好的,他也就顺着称呼。
“媳妇你去上一杯茶来给族兄。”自从小景成了秀才,家里就会备有不错的茶叶,因为偶尔会有儿子的同窗或者别的拜访之人上门,茶和点心是招待的最好方式。
“不知族兄是有何事相商?”通判大人上门让陈如松有些疑惑,这位族兄能与自家商量什么事。
“是这样的,贤侄年纪轻轻就成了举人,听说还未婚配,不知可有定亲?”若非这位族弟的儿子太过优秀,又是上官相托,他也是不好意思上门的,这都成了媒婆。
“暂时还未有定亲,原是打算等他乡试过了再议。”陈如松心里有了猜测,只怕是来说亲的,就不知是为谁家。
没议亲就好,陈通判松了口气,说实话,二十岁的青年,又是农家人,这个年纪早就成了亲有了孩子,好在还没定亲。
“那如今正是要定亲的时候,我也就不迂回了,是同知大人瞧中贤侄,想将女儿许配给贤侄。”陈通判之所以为通判,就是比较直接的人。
同知可是正五品的官,瞧中儿子了?陈如松有些不信,不是他觉得儿子配不上,而是自家儿子到底只是举人,若说儿子中了进士,还好说,举人还是有些弱了。
陈如松也就这样说了,“同知大人可是五品官啊。”
陈通判知道这位族弟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解释道:“这位同知大人已在同知的官位上待了十几年,早年得罪了人,一直被压着,之后那人去世,同知大人才坎坎坷坷升到同知的官位,上头没人,也不是很有才干,到这已经到头了。”
到底是同族的,陈通判细细地解释,不管如何,同族的要相互帮衬。
“他这女儿是嫡女,虽是老来女,但从小被教养的很好,你嫂子说日后会是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他也不是不想找进士,但考中进士的,青年才俊要么是有妻室的,没有妻室的也瞧不上五品官,年纪大些的不是鳏夫就是有什么毛病。
要想找青年才俊,便只能在举人里找,咱们知景在这次举人中算是较好的,那些书香门第的子弟攀不上,何况知景出自义门陈氏,虽是旁支,可若非是旁支,他且还攀不上。”
陈通判就这样直白的将同知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很欣赏族弟的这个长子,是以说着说着就直接叫名了。
“原是如此。”这样一说,好似小景还挺抢手的。
“但说是这样说,同知大人,也算是如今族弟能议的最好的其中一家,放眼府城,知府是决计不会考虑贤侄,也没旁的比同知大的官员,何况许的还是嫡女,日后还是能帮着知景的,你可以好好考虑一番,都是族人,我说的没有半句假话。
同知大人是知道咱们同族,是以先让我来与你打听,你与弟妹好好想想,我便先回了,不管要不要相看,都捎个口信给我。”
陈通判也知道这个消息突然,在此之前,只怕族弟一家从没考虑过同知的女儿,是以不着急要答案,让他们缓一缓,好好想想,亲事是要深思熟虑才能决定的,可不能脑子一热就定下。
“好好好,多谢文谨族兄来一趟,不如吃顿饭再走吧,难得来一趟。”陈如松想留这位族兄吃顿饭,多了解了解这同知家里的情况。
“衙门还有事,晚些还要处理,下次再聚,我的住处就在府衙,有了决定就跟府衙的门房说,他会帮忙带话的。”陈通判并不是喜欢交际的性子,自觉消息说清楚了,便不想再留。
第107章 打听
陈通判觉得说得清楚, 但陈如松和杨稔夫妻俩却还了解甚少,关于儿子的亲事,了解的多细都不为过, 只是瞧着这位族兄急着走, 他们也只好相送。
送到门口,思索了片刻,陈如松说道:“文谨族兄,实不相瞒, 不日小景就要进京赶考, 我媳妇一人在家,亲事做不得数, 只怕有些不好思量。”几日后就要出发, 打听消息的时间都不够。
“我记得知景的名次并不高啊,如何这会就急着去考?”这就过于急切了, 陈通判不太认同。
陈如松也知道这次是绝不可能过的,乡试都是尾巴,会试没有希望,解释道:“我们并不抱有考过的希望,只是想让他试试水。”
“这不是纯属浪费银子么,去一次京城,要备二百两才能舒坦的去, 便是节省, 一百两银子也是要的, 一次一二百两,进士的难度大,几次未过都是极为普遍的,到时挣的还赶不上花的。”
陈通判记得自己当初, 家里比这离京城更近,都是心里有了把握族里长辈认可后才去的,还考了两次才中,他敢肯定,如今族弟的儿子心里是没有把握的,没把握还是别急的好,万一考个同进士,如今或许还高兴,日后会悔不当初的。
“小景如今没有先生教,只能自己琢磨,是以我让他先去试一试,回来后,他心里就有些低了,等他学到心里有把握再去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