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2 / 4)
叶敏昭这时候也反过味来了,他之所以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陈嘉在其中没有起什么好的作用。
正统灰溜溜地从避暑山庄日夜兼程赶返京城,同时派陈嘉带领上万精锐人马围攻真定卫。回到真定卫之后,李陵立刻就将兵权交给了叶敏瑜,他也明白,现在这种形式之下,他根本就没有叶敏瑜的号召力,他起来造反也完全没有合法性,为了不被朝廷轻易消灭,只有将兵权交给叶敏瑜。
叶敏瑜用最快的速度整顿了真定卫,以四千人马诱敌深入,在真定卫数十里外的黑虎岭设下伏兵,将陈嘉的一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陈嘉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冒死突围,仅带着数百人逃脱。
此战之后,叶敏瑜收编御林军八千多人,加上河北都指挥使司的一万多人,人马达到了两万多人,声势大震。与此同时,众人在真定卫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起义军走向。
有人建议趁着地方尚未就叛乱做好准备,立刻发兵攻打河北保定、邯郸等几个大城市,以此为基地逐步包围京师。更有人被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激得信心爆棚,纷纷建议由河北直扑京师,只要拿下了京师,叶敏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坐上龙庭,那时候他们就都是开国的功臣了。
叶敏瑜一阵苦笑。京师有精兵二十万,又城高墙厚,粮草堆积如山,莫说是他手中只有区区两万人,便是再多十倍也休想攻下大楚帝国的心脏。何况城里还有叶邑辰这位常胜将军。
李陵提出一个方案,向北攻击大同、宣府一线,只要占住了这些长城一线的城池,就可以外联突兀,与突兀的大部族组成联军,借助突兀骁勇的骑兵帮助叶敏瑜夺回皇位。
这个办法可谓十分狠辣,突兀和大楚这几年纷争不断,只要叶敏瑜振臂一呼,突兀人羡慕中原富庶的生活和灿烂的文明,只要叶敏瑜愿意和他们联手攻击内地,他们肯定愿意聚集在叶敏瑜的麾下,倒时候不费一钱一粮,就能聚集起以十万计身经百战的战士,日后叶敏瑜打下了京师,再回头对付突兀人就是了。
这个方案十分诱人,也很有可行性,却被叶敏瑜毫不犹豫地否决掉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借助突兀的人马攻打朝廷,就算真能成事,日后倒霉的也是老百姓。
众人商议了一番,又拿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南下,一是东进。南下一条路是从河北出发,途径山东,直取南京。南京乃是□□龙兴之地,开国之初的首都,后来太宗登上大位,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太宗晚年才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南京现在是第二首都,地位仅次于北边的京师,政治上的地位尤其重要,若是能够拿下南京,就是无法打回北京,也可以和北京划江而治。
这套方案的缺点就是南京距离河北千里迢迢,途中变数太多。一个不慎起义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东挺进,进军关中,控扼陕西。关中的好处在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历史上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意思是说百万之兵攻打关中,两万人足以拒之。
若能取下西安,一统中原不敢说,割据一隅还是很有希望的。
叶敏瑜苦思良久,决定挺进关中。
叶邑辰在大兴的庄子上听到了叶敏瑜叛乱的消息,心中自也有千百种滋味。雨澜这时候也听到了消息,震惊之余,急急忙忙跑来和王爷商量:“赵王怎么说反就反了?他不是皇上内定的储君吗?皇上身子不好,他再熬几年就可以登基当皇帝了,何必这个时候造反呢,真是殊为不智!”
叶邑辰道:“正因为他是皇上内定的储君,才有人逼着他不得不造反!”
雨澜大吃一惊:“你是说小王爷?他怎么有本事做出这种事情来?”在雨澜的心目之中,叶敏瑜和慧妃在朝中根本没有任何势力,他怎么就能逼着叶敏瑜造反的。
叶邑辰微微一笑:“瞧瞧,包括你在内,绝大多数人,都被他们母子给骗了!”
雨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若这一切是慧妃和叶敏昭的诡计,他们的心思未免太过深沉。雨澜不愿多想,她这次来找王爷是想催着他赶快回京的。“具体是什么□□,我懒得知道,谁当皇帝也和我没关系,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住在这里太不安全了,咱们还是赶快带着孩子们回京吧!万一赵王带人带过来那可就麻烦了。”
叶邑辰噗嗤一笑,拉着雨澜在他的身边坐下。“你别怕!叶敏瑜不是傻子,就他那点实力,现在借他一个胆子,他也不敢来打北京的。”
雨澜对军事方面所知不多,不过她知道王爷是个中翘楚,既然王爷说叶敏瑜不会打北京,那他就一定不会来。
她在王爷的身边坐下,才发现王爷的书案上放着一副巨型的地图。她好奇地问:“赵王不会打北京,那他会打哪儿?”
叶邑辰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对于叶敏瑜的动向他早已有所判断,便对妻子说:“他有三条路好走,要么北上联络突兀,要么南下袭取南京,要么东进攻略关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条路是北上,若是换了叶敏昭,他必定会北上向突兀人借兵,因为他是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不过以叶敏瑜的性子,应该做不出这种事情来!若是南下的话,此去南京千里迢迢,山东河南都是兵精粮足,沿江为了防范蜀汉更是部署了许多兵士,可谓危险重重。所以他最有可能的去向就是向东,攻略关中!”
雨澜见他侃侃而谈,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不由道:“那你要不要把这些告诉皇上!”
叶邑辰淡淡道:“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摆明了不想插手。若他肯出马,收拾叶敏瑜还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对叶敏瑜也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前他不肯站在叶敏瑜的一边,倒不是因为他在两兄弟之间更喜欢叶敏昭,而是权衡利弊之后,为了利益最大化才有此选择。
接下来的事儿他可不愿意多搀和。他心里也有本账,只要不是他带兵围剿,叶敏瑜应该能够顺利达到西安!感情上,他也不大希望这个侄子就这么挂了!
“咱们不但不能回去,你还得对外放出消息去,就说我病了,病得十分厉害,连床都下不来了?”
雨澜有些愕然地看着他。旋即也就明白了,他这是不想带兵出去讨伐叶敏瑜。提起打仗,皇上现在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邑辰了。雨澜也不想叶邑辰出去打仗,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雨澜不敢怠慢,很快便放出消息说叶邑辰因为夏天贪凉在屋子里放了过多的冰,不小心着了凉,因为一开始没注意,结果高烧不退,病情十分严重。 ↑返回顶部↑
正统灰溜溜地从避暑山庄日夜兼程赶返京城,同时派陈嘉带领上万精锐人马围攻真定卫。回到真定卫之后,李陵立刻就将兵权交给了叶敏瑜,他也明白,现在这种形式之下,他根本就没有叶敏瑜的号召力,他起来造反也完全没有合法性,为了不被朝廷轻易消灭,只有将兵权交给叶敏瑜。
叶敏瑜用最快的速度整顿了真定卫,以四千人马诱敌深入,在真定卫数十里外的黑虎岭设下伏兵,将陈嘉的一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陈嘉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冒死突围,仅带着数百人逃脱。
此战之后,叶敏瑜收编御林军八千多人,加上河北都指挥使司的一万多人,人马达到了两万多人,声势大震。与此同时,众人在真定卫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起义军走向。
有人建议趁着地方尚未就叛乱做好准备,立刻发兵攻打河北保定、邯郸等几个大城市,以此为基地逐步包围京师。更有人被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激得信心爆棚,纷纷建议由河北直扑京师,只要拿下了京师,叶敏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坐上龙庭,那时候他们就都是开国的功臣了。
叶敏瑜一阵苦笑。京师有精兵二十万,又城高墙厚,粮草堆积如山,莫说是他手中只有区区两万人,便是再多十倍也休想攻下大楚帝国的心脏。何况城里还有叶邑辰这位常胜将军。
李陵提出一个方案,向北攻击大同、宣府一线,只要占住了这些长城一线的城池,就可以外联突兀,与突兀的大部族组成联军,借助突兀骁勇的骑兵帮助叶敏瑜夺回皇位。
这个办法可谓十分狠辣,突兀和大楚这几年纷争不断,只要叶敏瑜振臂一呼,突兀人羡慕中原富庶的生活和灿烂的文明,只要叶敏瑜愿意和他们联手攻击内地,他们肯定愿意聚集在叶敏瑜的麾下,倒时候不费一钱一粮,就能聚集起以十万计身经百战的战士,日后叶敏瑜打下了京师,再回头对付突兀人就是了。
这个方案十分诱人,也很有可行性,却被叶敏瑜毫不犹豫地否决掉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借助突兀的人马攻打朝廷,就算真能成事,日后倒霉的也是老百姓。
众人商议了一番,又拿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南下,一是东进。南下一条路是从河北出发,途径山东,直取南京。南京乃是□□龙兴之地,开国之初的首都,后来太宗登上大位,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太宗晚年才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南京现在是第二首都,地位仅次于北边的京师,政治上的地位尤其重要,若是能够拿下南京,就是无法打回北京,也可以和北京划江而治。
这套方案的缺点就是南京距离河北千里迢迢,途中变数太多。一个不慎起义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东挺进,进军关中,控扼陕西。关中的好处在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历史上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意思是说百万之兵攻打关中,两万人足以拒之。
若能取下西安,一统中原不敢说,割据一隅还是很有希望的。
叶敏瑜苦思良久,决定挺进关中。
叶邑辰在大兴的庄子上听到了叶敏瑜叛乱的消息,心中自也有千百种滋味。雨澜这时候也听到了消息,震惊之余,急急忙忙跑来和王爷商量:“赵王怎么说反就反了?他不是皇上内定的储君吗?皇上身子不好,他再熬几年就可以登基当皇帝了,何必这个时候造反呢,真是殊为不智!”
叶邑辰道:“正因为他是皇上内定的储君,才有人逼着他不得不造反!”
雨澜大吃一惊:“你是说小王爷?他怎么有本事做出这种事情来?”在雨澜的心目之中,叶敏瑜和慧妃在朝中根本没有任何势力,他怎么就能逼着叶敏瑜造反的。
叶邑辰微微一笑:“瞧瞧,包括你在内,绝大多数人,都被他们母子给骗了!”
雨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若这一切是慧妃和叶敏昭的诡计,他们的心思未免太过深沉。雨澜不愿多想,她这次来找王爷是想催着他赶快回京的。“具体是什么□□,我懒得知道,谁当皇帝也和我没关系,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住在这里太不安全了,咱们还是赶快带着孩子们回京吧!万一赵王带人带过来那可就麻烦了。”
叶邑辰噗嗤一笑,拉着雨澜在他的身边坐下。“你别怕!叶敏瑜不是傻子,就他那点实力,现在借他一个胆子,他也不敢来打北京的。”
雨澜对军事方面所知不多,不过她知道王爷是个中翘楚,既然王爷说叶敏瑜不会打北京,那他就一定不会来。
她在王爷的身边坐下,才发现王爷的书案上放着一副巨型的地图。她好奇地问:“赵王不会打北京,那他会打哪儿?”
叶邑辰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对于叶敏瑜的动向他早已有所判断,便对妻子说:“他有三条路好走,要么北上联络突兀,要么南下袭取南京,要么东进攻略关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条路是北上,若是换了叶敏昭,他必定会北上向突兀人借兵,因为他是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不过以叶敏瑜的性子,应该做不出这种事情来!若是南下的话,此去南京千里迢迢,山东河南都是兵精粮足,沿江为了防范蜀汉更是部署了许多兵士,可谓危险重重。所以他最有可能的去向就是向东,攻略关中!”
雨澜见他侃侃而谈,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不由道:“那你要不要把这些告诉皇上!”
叶邑辰淡淡道:“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摆明了不想插手。若他肯出马,收拾叶敏瑜还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对叶敏瑜也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前他不肯站在叶敏瑜的一边,倒不是因为他在两兄弟之间更喜欢叶敏昭,而是权衡利弊之后,为了利益最大化才有此选择。
接下来的事儿他可不愿意多搀和。他心里也有本账,只要不是他带兵围剿,叶敏瑜应该能够顺利达到西安!感情上,他也不大希望这个侄子就这么挂了!
“咱们不但不能回去,你还得对外放出消息去,就说我病了,病得十分厉害,连床都下不来了?”
雨澜有些愕然地看着他。旋即也就明白了,他这是不想带兵出去讨伐叶敏瑜。提起打仗,皇上现在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邑辰了。雨澜也不想叶邑辰出去打仗,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雨澜不敢怠慢,很快便放出消息说叶邑辰因为夏天贪凉在屋子里放了过多的冰,不小心着了凉,因为一开始没注意,结果高烧不退,病情十分严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