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36节(3 / 4)
向老娘也把闹闹接回家了。之前探亲那半个月,小可怜就被迫戒了奶,改喝奶粉了。如今八个多月,可以吃饭,用不着向末这个奶妈了,就把孩子抱回去哄了。
两口子舍不得,可又没办法,上班没时间看呀。就每天往家里跑一趟,看孩子。别让孩子觉得爸妈不要他了。
瞿麦也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三年级,他一直跟着龙师父学医,字都认识的。学校又不怎么教课,也没学啥东西,都是语录语录的,他都认得,根本不用学。就是数学,二嫂单独给他补一补,很快就能赶上进步。他在学校,也是看医书的时候多,有不懂的,晚上回来方逐溪给他答疑。
方逐溪时不时的就跟着场长出差,忙活了一个多月,算是把拖拉机的事情给办成了。农垦那边儿听说能搞到拖拉机,比李场长还着急呢。都没让农场出粮食,人家全给包了。发了整整两趟车的粮食,直接运到机械厂的仓库里的。去的时候装着粮食,出来的时候就装得拖拉机。别人也不知道那车是空的还是满的呀。就是拉着拖拉机,说是农场买的,也很合情合理。只不过是申请到的配额是二十辆,出厂的有三十五辆而已。之前做的两辆货车也超额多给了一辆。零件足足装了两个车厢。回来之后方逐溪跟农垦的技术员一起忙了半个月,拆了几辆农垦的报废车,又给组了两辆车出来。
红星农场得了五辆拖拉机,一辆货车。剩下的都给农垦了。货车满车带回来半车的豆油半车的杂粮种子还有甜菜种子。
方逐溪分了五十斤豆油,各式的种子他都要了点,打算在自家的地里都种上。
给家里送回去二十斤豆油和一点甜菜籽,还有一些土豆种子。土豆这东西,繁殖的代数越多,产量就越低,换一换种子,能提高产量。
开化之前,省里又组织了好多个学习班动员生产大会啥的,哪个部门的都有。向末和方逐溪都去省里学习了半个月。把瞿麦自己扔家里,孩得一半得自己做饭,一半时间不是在二哥家蹭饭就是在三哥家蹭饭。说是要好好照顾孩子,这都照顾得是啥呀!
瞿麦自己倒是很高兴,觉得他自己是大人了,能看家了,把家里收拾得立立整整,干干净净的。还不忘了,隔上几天就到村里去看看他小侄子,把他自己的零花钱,都换成糖块和冰糖啥的,给他侄子买零嘴了。孩子能不能吃他也不懂,就是觉得他自己最爱吃的,要给小侄子买。
等这引起事情都忙活完,地就开化了。
那就开始要忙起来了。
养猪厂和饲料场的新厂房都开始扩建,新厂房还都做了水泥地面。这人还没住上水泥地面呢,猪倒是先住上了。又打了压力井,还安了水泵,能直接冲刷地面,更卫生,也更规范了。
屠宰场也建起来了,又招了一批工人,特别是招了十个杀猪的,向大姨家的大姐夫刘双喜会杀猪,这次就给招进来了。英子姐也招进了工人岗。新招了两百的工人,都是种地的普通岗,这个向末也没打招呼,负责招人的也是本地人,还是向大哥的发小儿,好得能穿一条裤子,条件合格的,都给招进来了,根本用不着特意交代。
两口子成了双职工,没几天就招呼着村里人帮忙,把前砖后土的房子建起来了,开工之前,就搬家了。老爷子年前就没了。两口子说带着老太太一起搬,老太太不干,守着家里的自留地和房子呢。就在家带孩子。老太太干活磨磨叽叽的不利落,心里到是挺明白的,知道她要是跟大儿子走了,那房子和自留地,剩下几个儿子能抢得打起来。还不如她在家里,让几个儿子帮着种了,大儿子家的口粮就够了,两口子的工资就都能攒下,大儿子养他们老两口的老,她就得偏着大儿子两口子。
向末家的房子,也让大家帮忙,在西侧又接了一间,后面也按照方逐溪的设计,加一半间房那么宽,比正房稍矮一点的一趟单层墙的三个半间的厦房,北墙上开着玻璃窗。把厨房挪到厦房的东间,把正房东间的炕也改到北炕连上灶。厦房中间用他自己做的柜子隔开,当置物架子。西边一半都做仓房。这样的厦房墙薄,冬天冷,夏天热,但是不住人,并不影响什么。
这样,正房的中间一整间就做了客厅和餐厅。东间之前的小半间改成书房,写字台衣柜都换到了阳面儿,阳光更好了。
加盖的西间靠着西墙搭的炕,灶堂开要墙外,这样直接在西墙外就能烧炕,不用抱柴禾进屋,不脏屋子。西间单给矍麦住。一整铺的大炕,来客人的话,也能住。还给他做了书桌,书架。瞿麦自己也喜欢跟着捣鼓木工活儿,向军就帮着他,当练手给他那屋里添东西,想做什么就做呗,向末跟方逐溪两口子也不管,由着他们折腾去。
向大哥一冬天都没闲着,带着人刨粪捡粪,开化了又拖老战友,找关系,买了水泥回来,那粪肥池子。争取种子下地,就能用上肥。
赵国庆还不算笨,跟着司机班的混了一个月,学会开车了。新拖拉机一进场,他这熟练工就直接上岗调到了司机班,总算是不用天天修理地球,能干上技术工种了,工资也提也一级。但是他还是老觉得之前的努力被何朗然和王采薇给废掉了,过不去这个坎,老是跟那俩不对付,连带着,跟他关系好的,都更加不搭理那俩了。那两人也越发的被孤立,不过他们应该也习惯了。
开始耗进之前,农场又分来六十个知青。知青每年都有,农场已经两年没分下来人了。前面两批都是京津地区来的,这一批都是上海的。王家园子村里也头一次分知青了,分了八个。向大哥又带着人给他们建了一个新了知青院,来就来了,来了就干活呗。林场也分了三十六个,其中就有方云期。
这运作的效率是够高的。才两个月时间,方妈还真就把方云期给安排到东北来了。可能是考虑到影响,没给分到农场来,分到介绍信上看不出有什和关系的林场。就离着三十里路,近得很。
方逐溪和向末特意过去一趟,给准备了被褥送过去,又给带了两袋子粮食,放在三嫂的娘家了。回家之后没几天,向老爹就带回了消息,说是老夏帮着想了办法,让方云期跟着他做向导,搬到家里跟他一起住了。
这可是太好了,不用跟着吃大锅饭,还不用干重活,就天天在林子里溜达就成,要是再能跟着老夏学上个一招半式的,就再好没有的。
农场这边,李场长接了个农垦的电话,带着货车,拉上两头猪就出门了。回来后没几天,农垦就支援了十车化肥。
这就要开始忙起来了。
第50章 山村一枝花11 愣头青……
化肥, 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很少之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五十年代在国内就开始有使用的,只是没推广。
前两年, 村子里挨家挨户都给发过化肥, 可是农民不会用,按照说明书上的量给作物上肥, 可东北的土地是黑土,本身就肥,与其他土地上一样的肥, 苗就烧死了。还毁了一年的庄稼, 玉米来不及种了,抢着能再种一茬秋菜,好歹没让地荒废一整年。等来年再发化肥,就没有用了。宁可都倒了用那化肥袋子装东西, 也不把化肥往地里上。
这两年也就不发了。 ↑返回顶部↑
两口子舍不得,可又没办法,上班没时间看呀。就每天往家里跑一趟,看孩子。别让孩子觉得爸妈不要他了。
瞿麦也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三年级,他一直跟着龙师父学医,字都认识的。学校又不怎么教课,也没学啥东西,都是语录语录的,他都认得,根本不用学。就是数学,二嫂单独给他补一补,很快就能赶上进步。他在学校,也是看医书的时候多,有不懂的,晚上回来方逐溪给他答疑。
方逐溪时不时的就跟着场长出差,忙活了一个多月,算是把拖拉机的事情给办成了。农垦那边儿听说能搞到拖拉机,比李场长还着急呢。都没让农场出粮食,人家全给包了。发了整整两趟车的粮食,直接运到机械厂的仓库里的。去的时候装着粮食,出来的时候就装得拖拉机。别人也不知道那车是空的还是满的呀。就是拉着拖拉机,说是农场买的,也很合情合理。只不过是申请到的配额是二十辆,出厂的有三十五辆而已。之前做的两辆货车也超额多给了一辆。零件足足装了两个车厢。回来之后方逐溪跟农垦的技术员一起忙了半个月,拆了几辆农垦的报废车,又给组了两辆车出来。
红星农场得了五辆拖拉机,一辆货车。剩下的都给农垦了。货车满车带回来半车的豆油半车的杂粮种子还有甜菜种子。
方逐溪分了五十斤豆油,各式的种子他都要了点,打算在自家的地里都种上。
给家里送回去二十斤豆油和一点甜菜籽,还有一些土豆种子。土豆这东西,繁殖的代数越多,产量就越低,换一换种子,能提高产量。
开化之前,省里又组织了好多个学习班动员生产大会啥的,哪个部门的都有。向末和方逐溪都去省里学习了半个月。把瞿麦自己扔家里,孩得一半得自己做饭,一半时间不是在二哥家蹭饭就是在三哥家蹭饭。说是要好好照顾孩子,这都照顾得是啥呀!
瞿麦自己倒是很高兴,觉得他自己是大人了,能看家了,把家里收拾得立立整整,干干净净的。还不忘了,隔上几天就到村里去看看他小侄子,把他自己的零花钱,都换成糖块和冰糖啥的,给他侄子买零嘴了。孩子能不能吃他也不懂,就是觉得他自己最爱吃的,要给小侄子买。
等这引起事情都忙活完,地就开化了。
那就开始要忙起来了。
养猪厂和饲料场的新厂房都开始扩建,新厂房还都做了水泥地面。这人还没住上水泥地面呢,猪倒是先住上了。又打了压力井,还安了水泵,能直接冲刷地面,更卫生,也更规范了。
屠宰场也建起来了,又招了一批工人,特别是招了十个杀猪的,向大姨家的大姐夫刘双喜会杀猪,这次就给招进来了。英子姐也招进了工人岗。新招了两百的工人,都是种地的普通岗,这个向末也没打招呼,负责招人的也是本地人,还是向大哥的发小儿,好得能穿一条裤子,条件合格的,都给招进来了,根本用不着特意交代。
两口子成了双职工,没几天就招呼着村里人帮忙,把前砖后土的房子建起来了,开工之前,就搬家了。老爷子年前就没了。两口子说带着老太太一起搬,老太太不干,守着家里的自留地和房子呢。就在家带孩子。老太太干活磨磨叽叽的不利落,心里到是挺明白的,知道她要是跟大儿子走了,那房子和自留地,剩下几个儿子能抢得打起来。还不如她在家里,让几个儿子帮着种了,大儿子家的口粮就够了,两口子的工资就都能攒下,大儿子养他们老两口的老,她就得偏着大儿子两口子。
向末家的房子,也让大家帮忙,在西侧又接了一间,后面也按照方逐溪的设计,加一半间房那么宽,比正房稍矮一点的一趟单层墙的三个半间的厦房,北墙上开着玻璃窗。把厨房挪到厦房的东间,把正房东间的炕也改到北炕连上灶。厦房中间用他自己做的柜子隔开,当置物架子。西边一半都做仓房。这样的厦房墙薄,冬天冷,夏天热,但是不住人,并不影响什么。
这样,正房的中间一整间就做了客厅和餐厅。东间之前的小半间改成书房,写字台衣柜都换到了阳面儿,阳光更好了。
加盖的西间靠着西墙搭的炕,灶堂开要墙外,这样直接在西墙外就能烧炕,不用抱柴禾进屋,不脏屋子。西间单给矍麦住。一整铺的大炕,来客人的话,也能住。还给他做了书桌,书架。瞿麦自己也喜欢跟着捣鼓木工活儿,向军就帮着他,当练手给他那屋里添东西,想做什么就做呗,向末跟方逐溪两口子也不管,由着他们折腾去。
向大哥一冬天都没闲着,带着人刨粪捡粪,开化了又拖老战友,找关系,买了水泥回来,那粪肥池子。争取种子下地,就能用上肥。
赵国庆还不算笨,跟着司机班的混了一个月,学会开车了。新拖拉机一进场,他这熟练工就直接上岗调到了司机班,总算是不用天天修理地球,能干上技术工种了,工资也提也一级。但是他还是老觉得之前的努力被何朗然和王采薇给废掉了,过不去这个坎,老是跟那俩不对付,连带着,跟他关系好的,都更加不搭理那俩了。那两人也越发的被孤立,不过他们应该也习惯了。
开始耗进之前,农场又分来六十个知青。知青每年都有,农场已经两年没分下来人了。前面两批都是京津地区来的,这一批都是上海的。王家园子村里也头一次分知青了,分了八个。向大哥又带着人给他们建了一个新了知青院,来就来了,来了就干活呗。林场也分了三十六个,其中就有方云期。
这运作的效率是够高的。才两个月时间,方妈还真就把方云期给安排到东北来了。可能是考虑到影响,没给分到农场来,分到介绍信上看不出有什和关系的林场。就离着三十里路,近得很。
方逐溪和向末特意过去一趟,给准备了被褥送过去,又给带了两袋子粮食,放在三嫂的娘家了。回家之后没几天,向老爹就带回了消息,说是老夏帮着想了办法,让方云期跟着他做向导,搬到家里跟他一起住了。
这可是太好了,不用跟着吃大锅饭,还不用干重活,就天天在林子里溜达就成,要是再能跟着老夏学上个一招半式的,就再好没有的。
农场这边,李场长接了个农垦的电话,带着货车,拉上两头猪就出门了。回来后没几天,农垦就支援了十车化肥。
这就要开始忙起来了。
第50章 山村一枝花11 愣头青……
化肥, 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很少之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五十年代在国内就开始有使用的,只是没推广。
前两年, 村子里挨家挨户都给发过化肥, 可是农民不会用,按照说明书上的量给作物上肥, 可东北的土地是黑土,本身就肥,与其他土地上一样的肥, 苗就烧死了。还毁了一年的庄稼, 玉米来不及种了,抢着能再种一茬秋菜,好歹没让地荒废一整年。等来年再发化肥,就没有用了。宁可都倒了用那化肥袋子装东西, 也不把化肥往地里上。
这两年也就不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