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43节(1 / 4)
自家那俩熊孩子这会儿正给根叔的小孙子一起在地毯上玩儿呢。二弟妹看着。
“你爷爷带着人折腾回来的东西,放着浪费了,我看着挑了几样把屋子装饰一下,总算看着顺眼些了。就是这屋子太小,好些东西都放不下……”连旗袍都上了身的老太太,这会儿起范儿了,脖子上带着珍珠的项链,耳朵上手上都是玉的,水头非常透。穿着带毛毛的小白拖鞋,坐在沙发上,腰杆倍儿直,手里拿着一把小扇子,哎哟,还别说,这个气质,稳。
就这,还嫌弃房子小呢?
“那要不,把那边儿的房子收拾一下?咱们搬那边儿住去?那边儿宽敞。”向末就跟说太太说呢,他们刚得的房子大呀,三进呢,嫌这边儿小,折腾那边儿去呗,肯定能住开。老太太这风格,她可太喜欢了,有那么一股子老上海的劲儿,特别有风情。
“不用。我这两天相中了一个园子,价儿都谈好了,等房主腾出来房子,就收拾。来年入夏前,咱们就能搬到那边儿去了。你们那院子,还是你们自己拾掇吧。”方爷爷西装革履的,也没听说他有进视还是老花的,戴了一幅金丝边的眼镜,花白的头发往后梳成了大背头,特别气派。
“园子?”这时候还有这种地方吗?
“嗯,前清一个王老爷的房产。清朝没的时候,那老王爷把让儿子到京城来逃难,那处房子,原本是个五进的王府,子孙进京之后,生计无着,陆续的卖了大部分的宅院,只留下这一处大三进带个小花园的宅子。传到现在,剩下兄弟俩,一个要去南方沿海,一个要在京城做买卖,都没有本钱,意见又不合,才要卖宅子分家。”
“这样儿的房子,能保存下来,我不容易。”
“也没什么容易不容易的,几辈子人了,出上一两个进了革委会的,就能保一家子平安了。再说他们那边儿的,一直就吃老本儿,没做买卖,没犯法的,谁没事找他们去干啥。遗老遗少,那都是七八十年前的事儿了。人家也早把那身份洗干净了。”
“那怎么让您知道的呀?”方逐溪就逗老爷子呢。
“你爷爷想知道的事儿,还能问不出来?”老爷子脸上带着自得的笑。
“爷爷、奶奶,您两位现在这样穿,可以了吗?好气派呀。”向末就问呢。她都多久没穿旗袍了,也想穿了。
“前两天,木老板请客。也给我发了贴子,我跟你奶奶去应酬了一下。客人里多是要回国投资的华侨,都是早年就出国的。或者是他们的后人,穿样儿应景儿。在家里穿着过过瘾就行了,出去还是不太合适。”老爷子还是提醒了一句。
方奶奶就招手把向末叫到身边,看着她笑,“想要旗袍了吧?料子给你备着呢,赶明儿个找好裁缝给你做出来放着,用不了多久,肯定能派上用场。”
“奶奶最疼多了。么。”
撒娇嘛,小意思啦。
逗得老太太笑。
“你教教我弹钢琴呗?”
曾经做过钢琴家的人,看到钢琴,手指就忍不住的想动。可向末的出身,是真没学过,只能做个样子,让老太太教了。
这可算是说到老太太的心坎上了,她这荒废了几十年的老手艺,总算是找到了展示的机会。
向末顺便把忙忙给抱过来,跟着一起学吧。
好歹是个女娃儿,来年都要上小学了,还满地爬着玩儿呢,淘得哪里还有个姑娘的样子。
这下子算是又有活儿了。回家休息的时候,可有事儿干了。还不敢学得太快,怕弄得假了让人怀疑。也不知道老太太在家是怎么跟忙忙说的,小丫头还真坐住了,跟着学得挺好的。连喧喧都会简单弹几下了。老爷子一看这个情况,不能让老奶奶独美呀,又弄了一把小提琴,非得教孙子拉琴。连闹闹都不放过,把闹闹给折磨得够呛,他是那种屁股上长钉子的孩子,坐下一会儿就想跑,还拉琴,可是把他为难得不轻。要不是怕太爷爷不高兴,早跑了。
好在,老爷子挺忙得,那园子收回来了,他得看着人收拾。商会还时不时的就请他付个宴或是参加个会啥的。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生意的方爸比起来,当然是他老人家肚子里才有真货了。方二叔都比不了。而且方二叔现忙得脚不沾地,恨不能一个人劈八瓣了用。改革开放的口号虽然还没有打出来,但是跟外国人做生意,用资本家的方式跟资本家打交道,这个事儿是已经定下的。如今可以说是,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想捡哪一块儿,他正忙着捡钱呢,京里有方老爷子和方爸撑着,他一点儿都不想进京,开什么会呀,浪费时间。
那园子向末跟方逐溪也去看过了。
确实是老宅子了。房子都很旧很破了。但是里面那个小花园是真不错,除了亭子老一点儿,那石子,树木都不怕老的,长得是真好。之前那种草种花的地方,肯定是都被前面那些王爷子孙拔了种菜了。老爷子又都给改回来。
房子是大三进的,不是规整的四合院模式,带着两分江南园林的意思。屋子都建得挺错落。空间是真够大的。别说家里老老少少加起来才十口人,百十口子也能住得下。
等到八零年初夏,房子能入住的时候,反正是大院子那边儿放着的那些个老家具啥的,都消化得差不多了。方逐溪的业余时间,没干别的,就把那院子收拾出来了。只保留了外观古香古色的架子,内里都是偏现代风格的。能找见的现代化的东西都有。什么冰箱彩电洗衣机的,都置办着呢。
但是并没有入住。老爷子老太太年纪大了,就乐意子孙绕膝,全家都搬到新园子住的。老根叔老两口和大儿子一家也搬过去了。孩子们都大了,自己都能上学,不用看着了。他们一家就是帮着做些家常。
之前住的老宅子,留下他二儿子一家看着呢。小儿子找了本单位的对象结婚了,因着双职工,分了一套小三十平的筒子楼。计划生育开始了,也不让多生孩子了,小三十平够一家三口住的。不过看他们两口子那样儿,好像也没急着要孩子。 ↑返回顶部↑
“你爷爷带着人折腾回来的东西,放着浪费了,我看着挑了几样把屋子装饰一下,总算看着顺眼些了。就是这屋子太小,好些东西都放不下……”连旗袍都上了身的老太太,这会儿起范儿了,脖子上带着珍珠的项链,耳朵上手上都是玉的,水头非常透。穿着带毛毛的小白拖鞋,坐在沙发上,腰杆倍儿直,手里拿着一把小扇子,哎哟,还别说,这个气质,稳。
就这,还嫌弃房子小呢?
“那要不,把那边儿的房子收拾一下?咱们搬那边儿住去?那边儿宽敞。”向末就跟说太太说呢,他们刚得的房子大呀,三进呢,嫌这边儿小,折腾那边儿去呗,肯定能住开。老太太这风格,她可太喜欢了,有那么一股子老上海的劲儿,特别有风情。
“不用。我这两天相中了一个园子,价儿都谈好了,等房主腾出来房子,就收拾。来年入夏前,咱们就能搬到那边儿去了。你们那院子,还是你们自己拾掇吧。”方爷爷西装革履的,也没听说他有进视还是老花的,戴了一幅金丝边的眼镜,花白的头发往后梳成了大背头,特别气派。
“园子?”这时候还有这种地方吗?
“嗯,前清一个王老爷的房产。清朝没的时候,那老王爷把让儿子到京城来逃难,那处房子,原本是个五进的王府,子孙进京之后,生计无着,陆续的卖了大部分的宅院,只留下这一处大三进带个小花园的宅子。传到现在,剩下兄弟俩,一个要去南方沿海,一个要在京城做买卖,都没有本钱,意见又不合,才要卖宅子分家。”
“这样儿的房子,能保存下来,我不容易。”
“也没什么容易不容易的,几辈子人了,出上一两个进了革委会的,就能保一家子平安了。再说他们那边儿的,一直就吃老本儿,没做买卖,没犯法的,谁没事找他们去干啥。遗老遗少,那都是七八十年前的事儿了。人家也早把那身份洗干净了。”
“那怎么让您知道的呀?”方逐溪就逗老爷子呢。
“你爷爷想知道的事儿,还能问不出来?”老爷子脸上带着自得的笑。
“爷爷、奶奶,您两位现在这样穿,可以了吗?好气派呀。”向末就问呢。她都多久没穿旗袍了,也想穿了。
“前两天,木老板请客。也给我发了贴子,我跟你奶奶去应酬了一下。客人里多是要回国投资的华侨,都是早年就出国的。或者是他们的后人,穿样儿应景儿。在家里穿着过过瘾就行了,出去还是不太合适。”老爷子还是提醒了一句。
方奶奶就招手把向末叫到身边,看着她笑,“想要旗袍了吧?料子给你备着呢,赶明儿个找好裁缝给你做出来放着,用不了多久,肯定能派上用场。”
“奶奶最疼多了。么。”
撒娇嘛,小意思啦。
逗得老太太笑。
“你教教我弹钢琴呗?”
曾经做过钢琴家的人,看到钢琴,手指就忍不住的想动。可向末的出身,是真没学过,只能做个样子,让老太太教了。
这可算是说到老太太的心坎上了,她这荒废了几十年的老手艺,总算是找到了展示的机会。
向末顺便把忙忙给抱过来,跟着一起学吧。
好歹是个女娃儿,来年都要上小学了,还满地爬着玩儿呢,淘得哪里还有个姑娘的样子。
这下子算是又有活儿了。回家休息的时候,可有事儿干了。还不敢学得太快,怕弄得假了让人怀疑。也不知道老太太在家是怎么跟忙忙说的,小丫头还真坐住了,跟着学得挺好的。连喧喧都会简单弹几下了。老爷子一看这个情况,不能让老奶奶独美呀,又弄了一把小提琴,非得教孙子拉琴。连闹闹都不放过,把闹闹给折磨得够呛,他是那种屁股上长钉子的孩子,坐下一会儿就想跑,还拉琴,可是把他为难得不轻。要不是怕太爷爷不高兴,早跑了。
好在,老爷子挺忙得,那园子收回来了,他得看着人收拾。商会还时不时的就请他付个宴或是参加个会啥的。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生意的方爸比起来,当然是他老人家肚子里才有真货了。方二叔都比不了。而且方二叔现忙得脚不沾地,恨不能一个人劈八瓣了用。改革开放的口号虽然还没有打出来,但是跟外国人做生意,用资本家的方式跟资本家打交道,这个事儿是已经定下的。如今可以说是,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想捡哪一块儿,他正忙着捡钱呢,京里有方老爷子和方爸撑着,他一点儿都不想进京,开什么会呀,浪费时间。
那园子向末跟方逐溪也去看过了。
确实是老宅子了。房子都很旧很破了。但是里面那个小花园是真不错,除了亭子老一点儿,那石子,树木都不怕老的,长得是真好。之前那种草种花的地方,肯定是都被前面那些王爷子孙拔了种菜了。老爷子又都给改回来。
房子是大三进的,不是规整的四合院模式,带着两分江南园林的意思。屋子都建得挺错落。空间是真够大的。别说家里老老少少加起来才十口人,百十口子也能住得下。
等到八零年初夏,房子能入住的时候,反正是大院子那边儿放着的那些个老家具啥的,都消化得差不多了。方逐溪的业余时间,没干别的,就把那院子收拾出来了。只保留了外观古香古色的架子,内里都是偏现代风格的。能找见的现代化的东西都有。什么冰箱彩电洗衣机的,都置办着呢。
但是并没有入住。老爷子老太太年纪大了,就乐意子孙绕膝,全家都搬到新园子住的。老根叔老两口和大儿子一家也搬过去了。孩子们都大了,自己都能上学,不用看着了。他们一家就是帮着做些家常。
之前住的老宅子,留下他二儿子一家看着呢。小儿子找了本单位的对象结婚了,因着双职工,分了一套小三十平的筒子楼。计划生育开始了,也不让多生孩子了,小三十平够一家三口住的。不过看他们两口子那样儿,好像也没急着要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