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4)
赵氏去世了。
陆昌兴打开信便放声大哭,差点背过气去。萧氏见状,连忙吩咐人将府中的红色灯笼给取了下来,挂上了白幡。姜德音也快手快脚地摘了自己的耳饰,又给三个小娃都换上了素净点的衣裳。
陆安珩倒是没什么感觉,赵氏于他而言,只是刚穿过来碰上的一个偏心老太太。加上赵氏还特地磋磨过萧氏,接着陆家分家,陆安珩一年都见不了赵氏几回,对这个祖母真的很难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陆安珏就更不用说了,当初进京时,陆安珏还是个三头身的小豆丁,这么多年不见,对赵氏的印象都开始模糊了。这会儿听到赵氏去世的消息,阖府上下,真正伤心的,只有陆昌兴一个。
陆安珩心下略微有些恍惚,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赵氏的面容来,心中复杂难言,尽数化作了嘴边的一声长叹。
六十多岁的赵氏走得很是安详,无病无灾,只是睡过去便没有再醒来。陆昌兴哭得险些昏厥过去,回过神来后大骂自己不孝,沉着脸吩咐下人收拾东西,打算明天一早便启程赶往扬州奔丧。
陆安珩和陆安珏连忙给朝廷递了辞呈,按照规矩,祖母去世,孙辈也得丁忧一年。
陆昌兴正沉浸在悲痛之中,陆安珩兄弟俩也不愿再让他伤心,奋笔疾书写下辞呈,又给妻家报信说明了此事,陆安珩还费心联络上了一艘客船,而后温声安慰陆昌兴,又让小汤圆领着三个弟妹在陆昌兴面前装了回可怜,这才让陆昌兴勉强吃了点东西。
等到第二天,元德帝批了陆安珩的辞呈后,已经连夜收拾好行囊的陆家人全都踏上了回扬州的大船上。
小汤圆已经明白什么是去世了,三个小的却还是天真懵懂的年纪,头一回坐船都兴奋得紧,叽叽喳喳地嘀咕个没完。
陆安珩看着,心中的沉重之意便去了几分,忍不住抬眼看了看神情灰败的陆昌兴,冲着小汤圆使了个眼色。
小汤圆很是伶俐,领着小月亮三人转移了陆昌兴的注意力,让他眼中添了些许神采。
陆安珩暗自松了口气,实在是陆昌兴表现出的状态太差,陆安珩都担心还没到扬州,陆昌兴又撑不住倒下了。到时候在船上缺医少药的,那就麻烦了。
好在小汤圆几人很是给力,成天在陆昌兴面前卖萌,陆昌兴看着眼前活波可爱的孙子孙女,总算是恢复了几分精神。
到了扬州后,陆昌兴完全顾不上带来的行李物件,原先的宅子都不打算去了,径直往大房的宅子奔。
陆安珩只得吩咐长风几人将行李搬到二房原先在扬州置办的宅子里,自己则带着姜德音和小汤圆几个跟在陆昌兴后头,前去给赵氏磕头。
陆昌平老了许多,见了陆昌兴,兄弟俩又是一番抱头痛哭。陆安珩被这气氛所感染,也红了眼眶。只是小月亮似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有点惊着了,吓得陆安珩也顾不上伤心了,赶紧将小月亮抱在怀里哄了许久,等到小月亮睡了过去都没敢撒手。
陆安瑜也早已成家,身后跟了两个孩子,陆昌平后头生的五郎也娶妻生子。陆安珩这一代,堂兄弟五人,总共生了七个孩子,也算是人丁兴旺了。
赵氏的后事办得极为热闹,陆昌兴出于愧疚自责,一力主张要大办丧事,让老太太走得体面。银子全都由他出,其他人自然也没意见。
办完赵氏的丧事后,陆安珩也沉默了一阵子,陪着陆昌兴扎扎实实地守了一年孝。等到他出了孝期,姬玄的信已经从京中传了过来,催着陆安珩赶紧回京复职,户部还等着他干活呢。
陆昌兴却是不大愿意进京了,想要在扬州给赵氏守完两年的孝再回京。陆安珏则自告奋勇地留下照顾双亲,这一年,陆安珏仿佛迷上了扬州城,自己也想在扬州多待些时日,便拜托陆安珩为他求个扬州的官职,到时候他再和陆昌兴一同进京,也算是有个照应。
陆安珩无法,只得应了。
是以这次回京的,只有陆安珩夫妻并三个孩子,颇是有几分冷清。
陆安珩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的风景,不由想起了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陆安珩忍不住有些恍惚,不知不觉,竟是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当年那个对京城满怀憧憬的十一岁少年,如今已经有妻有子,快要步入而立之年了。当年那些天真的想法,在元德帝他们的支持下,终于成了现实。
陆安珩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还是为百姓们做出了些许贡献的,脸上不由浮现出一个满意的笑意来。
等到大船进了京,陆安珩略微回府休整了一番,立马就收到了姬玄的召唤:快点来干活!
陆安珩仔细一想,这会儿正是种二季土豆的时候。去年年底,自己还在扬州时,朝廷便拨了不少土豆下去给农户们种,等到自己回京前,扬州百姓也迎来了土豆的大丰收,满城一片欢腾。
想必其他地方也一样,元德帝怕是又收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奏折了。
现在又到了种二季土豆的时候,户部肯定没个清闲,怪不得姬玄连着催了好几回让自己回京呢。 ↑返回顶部↑
陆昌兴打开信便放声大哭,差点背过气去。萧氏见状,连忙吩咐人将府中的红色灯笼给取了下来,挂上了白幡。姜德音也快手快脚地摘了自己的耳饰,又给三个小娃都换上了素净点的衣裳。
陆安珩倒是没什么感觉,赵氏于他而言,只是刚穿过来碰上的一个偏心老太太。加上赵氏还特地磋磨过萧氏,接着陆家分家,陆安珩一年都见不了赵氏几回,对这个祖母真的很难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陆安珏就更不用说了,当初进京时,陆安珏还是个三头身的小豆丁,这么多年不见,对赵氏的印象都开始模糊了。这会儿听到赵氏去世的消息,阖府上下,真正伤心的,只有陆昌兴一个。
陆安珩心下略微有些恍惚,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赵氏的面容来,心中复杂难言,尽数化作了嘴边的一声长叹。
六十多岁的赵氏走得很是安详,无病无灾,只是睡过去便没有再醒来。陆昌兴哭得险些昏厥过去,回过神来后大骂自己不孝,沉着脸吩咐下人收拾东西,打算明天一早便启程赶往扬州奔丧。
陆安珩和陆安珏连忙给朝廷递了辞呈,按照规矩,祖母去世,孙辈也得丁忧一年。
陆昌兴正沉浸在悲痛之中,陆安珩兄弟俩也不愿再让他伤心,奋笔疾书写下辞呈,又给妻家报信说明了此事,陆安珩还费心联络上了一艘客船,而后温声安慰陆昌兴,又让小汤圆领着三个弟妹在陆昌兴面前装了回可怜,这才让陆昌兴勉强吃了点东西。
等到第二天,元德帝批了陆安珩的辞呈后,已经连夜收拾好行囊的陆家人全都踏上了回扬州的大船上。
小汤圆已经明白什么是去世了,三个小的却还是天真懵懂的年纪,头一回坐船都兴奋得紧,叽叽喳喳地嘀咕个没完。
陆安珩看着,心中的沉重之意便去了几分,忍不住抬眼看了看神情灰败的陆昌兴,冲着小汤圆使了个眼色。
小汤圆很是伶俐,领着小月亮三人转移了陆昌兴的注意力,让他眼中添了些许神采。
陆安珩暗自松了口气,实在是陆昌兴表现出的状态太差,陆安珩都担心还没到扬州,陆昌兴又撑不住倒下了。到时候在船上缺医少药的,那就麻烦了。
好在小汤圆几人很是给力,成天在陆昌兴面前卖萌,陆昌兴看着眼前活波可爱的孙子孙女,总算是恢复了几分精神。
到了扬州后,陆昌兴完全顾不上带来的行李物件,原先的宅子都不打算去了,径直往大房的宅子奔。
陆安珩只得吩咐长风几人将行李搬到二房原先在扬州置办的宅子里,自己则带着姜德音和小汤圆几个跟在陆昌兴后头,前去给赵氏磕头。
陆昌平老了许多,见了陆昌兴,兄弟俩又是一番抱头痛哭。陆安珩被这气氛所感染,也红了眼眶。只是小月亮似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有点惊着了,吓得陆安珩也顾不上伤心了,赶紧将小月亮抱在怀里哄了许久,等到小月亮睡了过去都没敢撒手。
陆安瑜也早已成家,身后跟了两个孩子,陆昌平后头生的五郎也娶妻生子。陆安珩这一代,堂兄弟五人,总共生了七个孩子,也算是人丁兴旺了。
赵氏的后事办得极为热闹,陆昌兴出于愧疚自责,一力主张要大办丧事,让老太太走得体面。银子全都由他出,其他人自然也没意见。
办完赵氏的丧事后,陆安珩也沉默了一阵子,陪着陆昌兴扎扎实实地守了一年孝。等到他出了孝期,姬玄的信已经从京中传了过来,催着陆安珩赶紧回京复职,户部还等着他干活呢。
陆昌兴却是不大愿意进京了,想要在扬州给赵氏守完两年的孝再回京。陆安珏则自告奋勇地留下照顾双亲,这一年,陆安珏仿佛迷上了扬州城,自己也想在扬州多待些时日,便拜托陆安珩为他求个扬州的官职,到时候他再和陆昌兴一同进京,也算是有个照应。
陆安珩无法,只得应了。
是以这次回京的,只有陆安珩夫妻并三个孩子,颇是有几分冷清。
陆安珩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的风景,不由想起了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陆安珩忍不住有些恍惚,不知不觉,竟是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当年那个对京城满怀憧憬的十一岁少年,如今已经有妻有子,快要步入而立之年了。当年那些天真的想法,在元德帝他们的支持下,终于成了现实。
陆安珩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还是为百姓们做出了些许贡献的,脸上不由浮现出一个满意的笑意来。
等到大船进了京,陆安珩略微回府休整了一番,立马就收到了姬玄的召唤:快点来干活!
陆安珩仔细一想,这会儿正是种二季土豆的时候。去年年底,自己还在扬州时,朝廷便拨了不少土豆下去给农户们种,等到自己回京前,扬州百姓也迎来了土豆的大丰收,满城一片欢腾。
想必其他地方也一样,元德帝怕是又收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奏折了。
现在又到了种二季土豆的时候,户部肯定没个清闲,怪不得姬玄连着催了好几回让自己回京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