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8)(2 / 4)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身为认真听课的好学生,当然要深入贯彻落实师傅的指导思想。
三个人嘀嘀咕咕不好好念书,旁边的侍读学士也不管,皇上只强调不准让阿哥们逃课,至于上课时有没有好好听他们管不了,连讲课的师傅都不会管,他们这些品级更低的侍读学士自然也不会去管。
好不容易熬过去上午的课,三个小家伙连饭都不想吃,迫不及待想去看他们的新住处。
既来之则安之,住哪儿都是住,紫禁城一共就那么大,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他们勤快些多跑几步路的事情,全当锻炼体力了。
其实,三哥四哥他们搬出去后,就算他们挪到乾东所乾西所,再过几年九哥十哥十一哥也会搬走,到时候他们身边会搬来新的弟弟,还不如不折腾。
先吃饭,吃完饭再过去。胤*老大哥*祈将三个兴奋到找不着北的弟弟拎到亭子里,以身作则开始扒饭,脑子里还在想着堤坝模型。
治水有风险,筑堤需谨慎,在生产力条件底下的时代,筑堤挖渠这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事情更是得慎之又慎。
四哥回来歇了两天就又出门了,说是靳辅和小于成龙又吵了起来,还是因为治水的事情,只他们两个人吵其实不是大事,架不住有人利用这次的骂战偷偷站队浑水摸鱼,这康熙就忍不了了。
朝堂之上党争必不可能,皇帝要做的不是消除党争,而是想办法在其中找到平衡,让相争的党派既针锋相对,又能为他所用,
对皇帝来说,朝中大臣们全然一条心,比他们是一盘散沙更可怕。
前些年索额图卯足了劲儿和明珠斗,明珠懒得搭理他,倒他也不是吃了亏不还嘴的性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惹到他了当然也要反击。
后来太子想法子把索额图治老实了,那家伙又辞了保和殿大学士的职位,被太子指挥的脚不沾地,看着甚至比当大学士的时候还要精神。
索额图没心思管朝堂争斗,那这次暗中推波助澜的人就有的琢磨了。
人无完人,明珠为官很有一手,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地位高了控制不住的就想结党营私,纳兰府上盖了那么多藏书楼,里面的书可不尽是正当手段得来的。
在康熙眼中这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明珠有把柄被他拿捏着,以后处置起来也方便,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并不想和明珠翻脸。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说也是容若的阿玛,现在这样就很好,不然他还真发愁该怎么办。
靳辅是个干实事的官,这些年治理水患功劳很大,他可以确定,明珠支持靳辅治水肯定不是因为党派利益,因为靳辅没那个功夫给权倾朝野的明相送礼。
他也没钱送礼。
明珠这边排除嫌疑,索额图那边也排除嫌疑,纵观整个朝堂,还能蹦哒的就只剩下他南书房这些德高望重的江南士人了。
康熙是个能屈能伸的皇帝,在朝廷不稳的时候,为了让天下人安心,他能冒着性命危险跑去江南祭祀孔子,也能在江南士人将他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广开鸿儒博学科,让那些心不在朝廷的硬骨头们身居高位。
别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要为前朝守节,至少在表面上,他们的姿态做的很足,天下士人都观望着他们的态度,就是想为子孙后代开路也得顾忌自己的名声。
所谓名声,就是他们不愿意为鞑子朝廷效力,却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身不由己远离故乡去京城,但是就算他们到了京城,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绝对不为鞑子朝廷干活儿,他们吃朝廷住朝廷的花朝廷的,还要用朝廷的钱来缅怀前朝故国,为前朝修史。
这种自欺欺人听上去令人发笑,偏偏吃这套的人还不少。
切,如果这样能让他们觉得脸上好看些,非这么想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那些人利用朝廷提升名望,朝廷也利用他们消弭天下士人的抵触之心,他们满人治国到底还是不如汉人,要治理好那么大的地方,没有汉人的帮助根本不行。
康熙对他们的关系看的非常清楚,同时,他也是个睚眦必报的皇帝,他心里有个小账本,所有得罪过他的人都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如果他想不起来那人也就罢了,如果想起来,眨眼间就能想出一串儿的过错。
江南士人在前朝就一直在争话语权,争来争去争到现在,终于还是忍不住又开始了。
康熙对那些找事儿的家伙恨的牙痒痒,听靳辅和小于成龙吵架更是头疼,如果俩人真的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也就罢了,偏偏这俩人吵的谁都有道理,上次吵过之后耗干国库才得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这次又开始吵,总不能还冲着他的国库来。
皇帝陛下心疼银子,正好上次胤禛办差办的好,这个儿子对治水也关注了好几年,于是就又把人派出去了。
如今不是雨季,不用局限在浑河附近,带上河道总督衙门的人全国各处走一走,如果有好的主意就呈上来,年轻的阿哥看上去似乎并不靠谱,但是万一见鬼了呢。 ↑返回顶部↑
三个人嘀嘀咕咕不好好念书,旁边的侍读学士也不管,皇上只强调不准让阿哥们逃课,至于上课时有没有好好听他们管不了,连讲课的师傅都不会管,他们这些品级更低的侍读学士自然也不会去管。
好不容易熬过去上午的课,三个小家伙连饭都不想吃,迫不及待想去看他们的新住处。
既来之则安之,住哪儿都是住,紫禁城一共就那么大,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他们勤快些多跑几步路的事情,全当锻炼体力了。
其实,三哥四哥他们搬出去后,就算他们挪到乾东所乾西所,再过几年九哥十哥十一哥也会搬走,到时候他们身边会搬来新的弟弟,还不如不折腾。
先吃饭,吃完饭再过去。胤*老大哥*祈将三个兴奋到找不着北的弟弟拎到亭子里,以身作则开始扒饭,脑子里还在想着堤坝模型。
治水有风险,筑堤需谨慎,在生产力条件底下的时代,筑堤挖渠这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事情更是得慎之又慎。
四哥回来歇了两天就又出门了,说是靳辅和小于成龙又吵了起来,还是因为治水的事情,只他们两个人吵其实不是大事,架不住有人利用这次的骂战偷偷站队浑水摸鱼,这康熙就忍不了了。
朝堂之上党争必不可能,皇帝要做的不是消除党争,而是想办法在其中找到平衡,让相争的党派既针锋相对,又能为他所用,
对皇帝来说,朝中大臣们全然一条心,比他们是一盘散沙更可怕。
前些年索额图卯足了劲儿和明珠斗,明珠懒得搭理他,倒他也不是吃了亏不还嘴的性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惹到他了当然也要反击。
后来太子想法子把索额图治老实了,那家伙又辞了保和殿大学士的职位,被太子指挥的脚不沾地,看着甚至比当大学士的时候还要精神。
索额图没心思管朝堂争斗,那这次暗中推波助澜的人就有的琢磨了。
人无完人,明珠为官很有一手,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地位高了控制不住的就想结党营私,纳兰府上盖了那么多藏书楼,里面的书可不尽是正当手段得来的。
在康熙眼中这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明珠有把柄被他拿捏着,以后处置起来也方便,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并不想和明珠翻脸。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说也是容若的阿玛,现在这样就很好,不然他还真发愁该怎么办。
靳辅是个干实事的官,这些年治理水患功劳很大,他可以确定,明珠支持靳辅治水肯定不是因为党派利益,因为靳辅没那个功夫给权倾朝野的明相送礼。
他也没钱送礼。
明珠这边排除嫌疑,索额图那边也排除嫌疑,纵观整个朝堂,还能蹦哒的就只剩下他南书房这些德高望重的江南士人了。
康熙是个能屈能伸的皇帝,在朝廷不稳的时候,为了让天下人安心,他能冒着性命危险跑去江南祭祀孔子,也能在江南士人将他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广开鸿儒博学科,让那些心不在朝廷的硬骨头们身居高位。
别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要为前朝守节,至少在表面上,他们的姿态做的很足,天下士人都观望着他们的态度,就是想为子孙后代开路也得顾忌自己的名声。
所谓名声,就是他们不愿意为鞑子朝廷效力,却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身不由己远离故乡去京城,但是就算他们到了京城,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绝对不为鞑子朝廷干活儿,他们吃朝廷住朝廷的花朝廷的,还要用朝廷的钱来缅怀前朝故国,为前朝修史。
这种自欺欺人听上去令人发笑,偏偏吃这套的人还不少。
切,如果这样能让他们觉得脸上好看些,非这么想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那些人利用朝廷提升名望,朝廷也利用他们消弭天下士人的抵触之心,他们满人治国到底还是不如汉人,要治理好那么大的地方,没有汉人的帮助根本不行。
康熙对他们的关系看的非常清楚,同时,他也是个睚眦必报的皇帝,他心里有个小账本,所有得罪过他的人都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如果他想不起来那人也就罢了,如果想起来,眨眼间就能想出一串儿的过错。
江南士人在前朝就一直在争话语权,争来争去争到现在,终于还是忍不住又开始了。
康熙对那些找事儿的家伙恨的牙痒痒,听靳辅和小于成龙吵架更是头疼,如果俩人真的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也就罢了,偏偏这俩人吵的谁都有道理,上次吵过之后耗干国库才得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这次又开始吵,总不能还冲着他的国库来。
皇帝陛下心疼银子,正好上次胤禛办差办的好,这个儿子对治水也关注了好几年,于是就又把人派出去了。
如今不是雨季,不用局限在浑河附近,带上河道总督衙门的人全国各处走一走,如果有好的主意就呈上来,年轻的阿哥看上去似乎并不靠谱,但是万一见鬼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