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3)(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远处的帐篷里,胤禟和蒙古台吉们打的火热,少年人面上带笑,很容易让人卸下防备,汗王们基本上都在大帐中听皇帝训话,留在外面的都是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台吉。
  伸手不打笑脸人,他先和这些台吉们打好关系,等过些年这些台吉上位,现在的交情很有用处,十几二十岁的台吉们能接触不少事务,商贾之事不是秘密,他先打听好消息,然后再决定从哪儿下手。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就是徽州,山右就是山西。
  草原上不打仗的时候商机很多,很多山西商人都懂好几种语言,蒙古台吉们对那些仿佛能拿出无数钱财的山西人印象极深,他们在草原上开了钱庄,没钱了可以去那儿借钱,那些人好说话的很,银子要多少给多少。
  胤禟看着他们理所当然的模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们有说什么时候还钱吗?利息多少你们知道吗?
  多尔济台吉挠挠头,利息多少来着,没太记住,不过还钱倒没啥期限,钱庄的人说如果手头紧,每月只还利息就成。
  说起晋商在草原上开的钱庄,其他台吉也有无数的话想说,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就算手头不紧,看到别人借钱借的那么容易心里也痒痒。
  有便宜不占是傻蛋,先把钱借出来再说。
  胤禟难以言喻的看着说的正起兴的蒙古台吉们,只想说他们不是在占便宜,他们是被当成便宜的傻蛋,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三岁小孩儿都懂的道理,他们怎么会觉得那些商人会无缘无故给他们送钱花?
  现在态度好那是还没到翻脸的时候,等到晋商将草原上的生意尽数纳入手中,看他们催账催的急不急。
  民间有句俗话,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他们从钱庄借钱,利息肯定不像印子钱那么高,毕竟蒙古人虽然憨,又不是傻子,利息太高了他们肯定不会借,但是钱庄开在草原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朝廷不插手,几十年之后,蒙古草原的地契能全跑山西商人手中。
  难怪汗阿玛放任他打压晋商,这不打压不行啊。
  咱们这儿经常有商队去北边,他们卖的茶砖挺好,每次回来都能换数不清的毛皮牛羊,茶砖贵的很,中原的茶砖也那么贵吗?多尔济长那么大还没出过草原,对传说中的繁华京城好奇的很。
  胤禟扯扯嘴角,让自己的笑容显得不那么僵硬,那得看是什么茶,以后如果有机会,台吉去京城的时候去找我,到时候让你尝尝贡茶的味道。
  多谢十阿哥。多尔济台吉笑的露出满口大白牙,旁边,其他台吉的反应和他无甚区别。
  胤禟:
  就、咱也不好直接开口是不是。
  日头偏西,大帐外的宴席准备妥当,火堆上架着腌制好的羊肉,桌上摆着的吃食都很有草原特色,下人们忙忙碌碌,生怕什么地方出差池。
  宴席的座位分的非常仔细,精确到个人,皇子们坐在一块儿,蒙古王公们坐在对面,大臣们坐在另一边儿,女眷们又是一片。
  胤禟下午受了不少刺激,和蒙古台吉们道别后直接来到宴上,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开始和胤祈吐槽,他实在忍不住了,再听下去他甚至想请旨留在蒙古帮蒙古王公打理家业。
  也不需要太多报酬,他们老老实实的不搞事儿,赚到的银子八二分就行,他八,蒙古王公们二。
  山西商人大多懂汉语和蒙语,还有些会说俄罗斯话,海上交易茶叶是重头戏,这边交易茶叶也是重头戏,对外的生意他倒不担心,商贾出境要经过朝廷允许,只有带着龙票的商队才能去俄罗斯经商,龙票掌握在朝廷手中,生意做成什么样他们心里有底。
  但是钱庄票号这个真的是吓人,中原人知道印子钱碰不得,去借钱的都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哪向这些蒙古人,个个人傻钱多,就差在脸上写了我好骗几个大字。
  九哥,弟弟想好了,晋商办票号,我们也办,我们少赚些利息,先把钱庄开遍大清,汇通天下,银钱汇兑这种事情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胤禟鸡血上头,今天晚上不睡觉也得把计划写出来。
  背靠大树好乘凉,商贾再有钱也没有朝廷有钱,私人票号有兑不出钱的可能,朝廷出品绝对没有这个隐患,除非大清亡了,不然凭票肯定能兑出钱。
  想想看,如果有两千两银子要从草原带到南方沿海,寻常钱庄覆盖不到那么远的地方没法用银票,背着银子又太重,路上还容易被人盯上,说不定哪天半夜就被人抢了,这时候让他轻车上阵,抵达目的地后用十两银子把钱取出来,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会同意,剩下那个是傻子。
  不说路上的安全问题,就算运气好碰不上强盗,从草原大老远跑到南边多花的钱就不只十两。
  银子如此,同理,也能用这法子来运货,在汇通天下的钱庄票号的基础上,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此一来,不管是晋商徽商还是潮商,都没办法再一家独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