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120节(3 / 4)
看到他们有几条生产线,还有这么大的实验室,及研发团队,客户还是很满意的,很快就签订了合同。
其实研发团队真的不大,总共就朱星宇带着三个工程师,一共四个人而已。不过客户来参观时,简书枚拉了几个技工过来充门面,包括她自己都在这里工作。
客户只看到大家都在忙,哪里知道谁是真正的研发工程师,哪个又是充人数的呢。
事后,郭总还笑她:“你这面子工程搞的不错啊。对方一看到我们有十多号工作人员,就觉得我们这个团队很不错了。”
养得起十多号研发人员的公司,还是蛮有实力的。
简书枚笑道:“幸好当初把这个实验室和办公室都设计的够大,办公桌椅的备的足够多。不然这么多人还没地方安呢。”
程秋华也笑了,当时因为有的是空闲地方,给研发部门分的位置就足够大。要是现在再来搞,可没这么大的地方给研发部门了。
这也是他们不再扩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整个厂区已经没地方扩张了,他们租的这个地方当时觉得很大,现在已经很挤了。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宿楼,都挤满了。可以说,唯有研发部,占的地盘最宽松。
这样反而让来参观的客户,觉得他们公司挺重视研发团队的。也算是无心之功了。
但如果再去租个大点的厂房,也挺麻烦的。工厂搬迁可是个大工程,光是那么多机器设备要搬就不是小事,而且生产线还得重新架设,也得需要些时间才能搞好。
生产这边是不能停的,最多也就是放几天假。可是放假的时候专门去搞搬迁,搞重新架设,也来不及。还有就是,暂时他们也不想再扩大,能在这里挤得下,就先挤着吧。
在一个地方做惯了,再换个地方又得一些麻烦事。比如要去工商税务等单位变更公司地址吧,这些流程跑下来,又得好几天。
还有,你换个地方,还有些员工不一定肯跟着你走啊。有的人就愿意在这附近工作,亲戚朋友都在附近。动一次,搞不好就得再大招工一次。
想想各种麻烦事情,大家都提不起搬迁的兴趣来。
而且方博洋曾经提过的让他们买块地自己盖厂房,他们也在花心思打听。只不过,附近他们都买不起,太贵,而且要求也严格,就算有钱,他们也不一定能买得下来。
但这个想法,大家也一直放在心上。等待机会吧,能行就行,不能行再说吧。实际上,他们也有留意更大点的厂房。如果这里实在挤不下了,迟早也是要搬的。
第151章 调整
新三角公司与郭总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后, 双方的生意都慢慢增加了。
程秋华能通过客户的转介绍接到odm的单子,张进波也一样可以。
而且这是个有一就有二,有二就多个的新项目。他们自从开始接这种单后, 这方面的业务增长还是蛮快的。不过有些项目, 在朱星宇的评估下, 没有接。
这些项目,不接的原因, 要么难度太大,他们还不够实力。要么时间太短, 来不及做出来。要么给的钱太少意思。总之,朱星宇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要和客户谈, 搞的他都没多少时间专心搞自己手头的项目了。
不过,他带的三个人,现在已经成长起来,基本可以独挡一面了。
他就对程秋华和郭总说:“周末我们去招工。再找几个人来,不然我就是忙死了,也搞不过来了。”
张进波不管招聘的事情, 每次招聘都是程秋华出面。
程秋华和郭总都赞同, 郭总还说:“这次找两个工作经验丰富一些的人吧。”
“对,要人一进来就能上手干活。不然你太累了, 还干不出活来。”程秋华也说。
朱星宇说:“我打算找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是真正做过两年的人,应当是一来就可以上手的。而且我想找真正有设计能力的工程师。这个要求其实有点高,所以薪水要相应的给高一点。”
也就是说,他打算一次招三个人进来, 一个水平高的, 能直接搞设计的, 两个有一定经验, 可以很快上手的。
郭总和程秋华都不反对。反正招人都得靠朱星宇来挑,朱星宇满意才行。
“多出点钱没关系。只要来的人能做好事就行了。” ↑返回顶部↑
其实研发团队真的不大,总共就朱星宇带着三个工程师,一共四个人而已。不过客户来参观时,简书枚拉了几个技工过来充门面,包括她自己都在这里工作。
客户只看到大家都在忙,哪里知道谁是真正的研发工程师,哪个又是充人数的呢。
事后,郭总还笑她:“你这面子工程搞的不错啊。对方一看到我们有十多号工作人员,就觉得我们这个团队很不错了。”
养得起十多号研发人员的公司,还是蛮有实力的。
简书枚笑道:“幸好当初把这个实验室和办公室都设计的够大,办公桌椅的备的足够多。不然这么多人还没地方安呢。”
程秋华也笑了,当时因为有的是空闲地方,给研发部门分的位置就足够大。要是现在再来搞,可没这么大的地方给研发部门了。
这也是他们不再扩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整个厂区已经没地方扩张了,他们租的这个地方当时觉得很大,现在已经很挤了。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宿楼,都挤满了。可以说,唯有研发部,占的地盘最宽松。
这样反而让来参观的客户,觉得他们公司挺重视研发团队的。也算是无心之功了。
但如果再去租个大点的厂房,也挺麻烦的。工厂搬迁可是个大工程,光是那么多机器设备要搬就不是小事,而且生产线还得重新架设,也得需要些时间才能搞好。
生产这边是不能停的,最多也就是放几天假。可是放假的时候专门去搞搬迁,搞重新架设,也来不及。还有就是,暂时他们也不想再扩大,能在这里挤得下,就先挤着吧。
在一个地方做惯了,再换个地方又得一些麻烦事。比如要去工商税务等单位变更公司地址吧,这些流程跑下来,又得好几天。
还有,你换个地方,还有些员工不一定肯跟着你走啊。有的人就愿意在这附近工作,亲戚朋友都在附近。动一次,搞不好就得再大招工一次。
想想各种麻烦事情,大家都提不起搬迁的兴趣来。
而且方博洋曾经提过的让他们买块地自己盖厂房,他们也在花心思打听。只不过,附近他们都买不起,太贵,而且要求也严格,就算有钱,他们也不一定能买得下来。
但这个想法,大家也一直放在心上。等待机会吧,能行就行,不能行再说吧。实际上,他们也有留意更大点的厂房。如果这里实在挤不下了,迟早也是要搬的。
第151章 调整
新三角公司与郭总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后, 双方的生意都慢慢增加了。
程秋华能通过客户的转介绍接到odm的单子,张进波也一样可以。
而且这是个有一就有二,有二就多个的新项目。他们自从开始接这种单后, 这方面的业务增长还是蛮快的。不过有些项目, 在朱星宇的评估下, 没有接。
这些项目,不接的原因, 要么难度太大,他们还不够实力。要么时间太短, 来不及做出来。要么给的钱太少意思。总之,朱星宇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要和客户谈, 搞的他都没多少时间专心搞自己手头的项目了。
不过,他带的三个人,现在已经成长起来,基本可以独挡一面了。
他就对程秋华和郭总说:“周末我们去招工。再找几个人来,不然我就是忙死了,也搞不过来了。”
张进波不管招聘的事情, 每次招聘都是程秋华出面。
程秋华和郭总都赞同, 郭总还说:“这次找两个工作经验丰富一些的人吧。”
“对,要人一进来就能上手干活。不然你太累了, 还干不出活来。”程秋华也说。
朱星宇说:“我打算找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是真正做过两年的人,应当是一来就可以上手的。而且我想找真正有设计能力的工程师。这个要求其实有点高,所以薪水要相应的给高一点。”
也就是说,他打算一次招三个人进来, 一个水平高的, 能直接搞设计的, 两个有一定经验, 可以很快上手的。
郭总和程秋华都不反对。反正招人都得靠朱星宇来挑,朱星宇满意才行。
“多出点钱没关系。只要来的人能做好事就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