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3 / 4)
戚一斐的外家, 据说是广州府有名的巨富, 主要经营海外生意,全家的男丁都常年漂泊在海外,来往于世界各地。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是个极其排外的家族式商行,经营模式就一条——只用自己人。
苏林还和戚一斐打趣过, 连他们家战斗力惊人的大白鹅, 那都是自产自销。
大概是碍于商贾之子不得科举的古训, 苏林入朝后, 一直对自己的身世三缄其口。但其实,大启早在一百来年前,就已经不怎么管这种事情了。甚至随着海外商业的蓬勃发展,商人为大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都是真金白银的,朝廷有病了才会把这些人往外推。
不让商人之子科举的,准确的说,只在太祖那开头的几代,这还是因为太祖个人的喜恶,他对商人有很大的偏见。
大启发展至今,早就没这种规矩了,甚至很鼓励商人让儿子科举。
但也许苏林就是这么一个谨慎的人,大家也只是模糊的知道他爹很有钱,有钱到嫁女入京那一年,差点让人误以为他这是在借机,明着给当朝首辅行贿。
戚夫人带过来的,那真是十里红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还有大量很多人见都没见过的舶来品。曾有人妄言,这大概是连公主出嫁,都不见得会有的排场。
也因此,戚夫当年在在京城,很是带起了一阵海外风,人人以学她的穿衣打扮为傲。
因为那就代表了最是流行的东西。
一直到后来戚夫人去世,仍有人不忘她与丈夫神仙眷侣出游的样子,惊艳了整个旧时光。
而这些嫁妆,在戚夫人去后,就都被戚老爷子封存了起来,放在库房里,分文未动。后来又加了些,被戚一斐当做他阿姊的嫁妆,全部送到了西北。就这,戚一斐还嫌不够。虽然戚一斐当时还没有现代的记忆,印象里却总觉得,父母的遗产该不分男女,姐弟平分。但周围的人都说,他未来是要继承全部的顶梁柱,没辙之下,他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
戚一依却死活不愿意答应,把母亲所有的嫁妆都带走,更不用说还添了其他那么多。不过最终,在戚一斐的坚持,他只留了母亲嫁妆中的一样,作为纪念。
说回苏家。
作为广州富商,苏家按理来说,应该是很有名的才对,但却不然。至今都没有人准确的知道,广州府的哪个商贾之家,是戚小郡王和小郡主的外家。
甚至连戚一斐姐弟,都对自己的外祖家知道的不深,除了小舅,他们与那边几乎没有来往。
只听小舅说,他们有兄弟姐妹四人,三个哥哥,一个妹妹,苏小舅是男孩里最小的。
因家人常年在大海上,消息不易传达,当年戚一斐的娘去世时,也只有苏林这一个哥哥在身旁。反倒是戚一斐他爹早早病逝的时候,大舅、二舅乃至外祖都不远万里的赶到,来了个整整齐齐。
戚一斐和他阿姊当时还小,对外家已经全无印象了。
再后来两家就没了联系,戚一依成婚匆忙,更是来不及通知,连苏林都一样。他当时正在外地当父母官,接到外甥女要远嫁司徒家的信时,戚一斐已经跨马送他姐去西北了。后来他们在路上,又收到了一封小舅的信。他最终还是回了京,哪怕明知道见不到戚一依了,也回来了。
外祖和大舅、二舅还是联系不上,据说是又一次出海了,这次出的比较远,大概要好几年后才能回来。
明明是这样生疏的关系,但戚一斐却对外祖家印象很好。
一是因为小舅苏林,二就是因为戚老爷子总是提起,仿佛生怕戚一斐姐弟忘记。这两年戚老爷子都算是说的少了,前些年,他们还小的时候,每每拿到什么东西,戚老爷子都要念上一句:“这可是你们外祖特意给你们淘换来的,他爱重你们如珍宝,你们也要记得孝顺他。”
戚一斐似懂非懂,但却对外祖印象极好,因为这是个会给他带来各种好吃好玩的大好人,还不会唠叨他。
苏林是进入官场后,才有了些才子的名声,他自己还不愿意承认,总说是靠同行衬托,为人十分低调,和他家族一样,低调的有些过了头。当年因为戚一斐,苏林得以进入勤为径书斋教书,给诸皇子打基础。因外形俊朗,谈吐幽默,颇得天和帝的青睐,眼看着就要混出头了,他却自请外调,离开了政治中心。
这一走,苏林就再没有回来。
闻罪对戚一斐的家事可以说是了若指掌,苏林出现的这么巧合,就绝无可能是真的巧合。周大人也在信的后面,道破了苏林的真身。
周大人在来信中,直接就表达了对戚老爷子身份的怀疑。“戚望京”是后来改过的名字,而原来那个姓戚的孩子,本身并不爱读书……是什么能让人在一夕间性格大变?还是变得特别聪明,直接可以考上状元?中间甚至没有经过多少苦读。
“被穿了!”戚一斐再正经不过的,给出了闻罪这个答案。
闻罪掐头去尾,没有告诉戚一斐,这是有关于他祖父的过去,只是试探着问了戚一斐的看法。没想到戚一斐却给了这么一个不着四六的回答。
“你快少看点话本吧,”闻罪笑骂了一句,“都要把你看傻了。” ↑返回顶部↑
苏林还和戚一斐打趣过, 连他们家战斗力惊人的大白鹅, 那都是自产自销。
大概是碍于商贾之子不得科举的古训, 苏林入朝后, 一直对自己的身世三缄其口。但其实,大启早在一百来年前,就已经不怎么管这种事情了。甚至随着海外商业的蓬勃发展,商人为大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都是真金白银的,朝廷有病了才会把这些人往外推。
不让商人之子科举的,准确的说,只在太祖那开头的几代,这还是因为太祖个人的喜恶,他对商人有很大的偏见。
大启发展至今,早就没这种规矩了,甚至很鼓励商人让儿子科举。
但也许苏林就是这么一个谨慎的人,大家也只是模糊的知道他爹很有钱,有钱到嫁女入京那一年,差点让人误以为他这是在借机,明着给当朝首辅行贿。
戚夫人带过来的,那真是十里红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还有大量很多人见都没见过的舶来品。曾有人妄言,这大概是连公主出嫁,都不见得会有的排场。
也因此,戚夫当年在在京城,很是带起了一阵海外风,人人以学她的穿衣打扮为傲。
因为那就代表了最是流行的东西。
一直到后来戚夫人去世,仍有人不忘她与丈夫神仙眷侣出游的样子,惊艳了整个旧时光。
而这些嫁妆,在戚夫人去后,就都被戚老爷子封存了起来,放在库房里,分文未动。后来又加了些,被戚一斐当做他阿姊的嫁妆,全部送到了西北。就这,戚一斐还嫌不够。虽然戚一斐当时还没有现代的记忆,印象里却总觉得,父母的遗产该不分男女,姐弟平分。但周围的人都说,他未来是要继承全部的顶梁柱,没辙之下,他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
戚一依却死活不愿意答应,把母亲所有的嫁妆都带走,更不用说还添了其他那么多。不过最终,在戚一斐的坚持,他只留了母亲嫁妆中的一样,作为纪念。
说回苏家。
作为广州富商,苏家按理来说,应该是很有名的才对,但却不然。至今都没有人准确的知道,广州府的哪个商贾之家,是戚小郡王和小郡主的外家。
甚至连戚一斐姐弟,都对自己的外祖家知道的不深,除了小舅,他们与那边几乎没有来往。
只听小舅说,他们有兄弟姐妹四人,三个哥哥,一个妹妹,苏小舅是男孩里最小的。
因家人常年在大海上,消息不易传达,当年戚一斐的娘去世时,也只有苏林这一个哥哥在身旁。反倒是戚一斐他爹早早病逝的时候,大舅、二舅乃至外祖都不远万里的赶到,来了个整整齐齐。
戚一斐和他阿姊当时还小,对外家已经全无印象了。
再后来两家就没了联系,戚一依成婚匆忙,更是来不及通知,连苏林都一样。他当时正在外地当父母官,接到外甥女要远嫁司徒家的信时,戚一斐已经跨马送他姐去西北了。后来他们在路上,又收到了一封小舅的信。他最终还是回了京,哪怕明知道见不到戚一依了,也回来了。
外祖和大舅、二舅还是联系不上,据说是又一次出海了,这次出的比较远,大概要好几年后才能回来。
明明是这样生疏的关系,但戚一斐却对外祖家印象很好。
一是因为小舅苏林,二就是因为戚老爷子总是提起,仿佛生怕戚一斐姐弟忘记。这两年戚老爷子都算是说的少了,前些年,他们还小的时候,每每拿到什么东西,戚老爷子都要念上一句:“这可是你们外祖特意给你们淘换来的,他爱重你们如珍宝,你们也要记得孝顺他。”
戚一斐似懂非懂,但却对外祖印象极好,因为这是个会给他带来各种好吃好玩的大好人,还不会唠叨他。
苏林是进入官场后,才有了些才子的名声,他自己还不愿意承认,总说是靠同行衬托,为人十分低调,和他家族一样,低调的有些过了头。当年因为戚一斐,苏林得以进入勤为径书斋教书,给诸皇子打基础。因外形俊朗,谈吐幽默,颇得天和帝的青睐,眼看着就要混出头了,他却自请外调,离开了政治中心。
这一走,苏林就再没有回来。
闻罪对戚一斐的家事可以说是了若指掌,苏林出现的这么巧合,就绝无可能是真的巧合。周大人也在信的后面,道破了苏林的真身。
周大人在来信中,直接就表达了对戚老爷子身份的怀疑。“戚望京”是后来改过的名字,而原来那个姓戚的孩子,本身并不爱读书……是什么能让人在一夕间性格大变?还是变得特别聪明,直接可以考上状元?中间甚至没有经过多少苦读。
“被穿了!”戚一斐再正经不过的,给出了闻罪这个答案。
闻罪掐头去尾,没有告诉戚一斐,这是有关于他祖父的过去,只是试探着问了戚一斐的看法。没想到戚一斐却给了这么一个不着四六的回答。
“你快少看点话本吧,”闻罪笑骂了一句,“都要把你看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