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魏齐之战(三)(3 / 5)
在甘露殿的书房内,赵润对近卫大将褚亨与大太监高和吩咐道。
褚亨、高和二人依言退出殿下。
此时就听到殿内传来砰地一声巨响,大太监高和偷偷回头瞄了一眼,便看到此前摆在龙案上的一只墨玉蟾蜍,被他魏国的君主狠狠摔在墙上,砸地粉碎。
这吓得他赶紧加快步伐,逃离了这是非之地。
片刻后,褚亨、高和,还有守在殿外的燕顺、童信等禁卫将领,面面相觑地听到殿内传来砰砰地响声,显然是他魏国的君主正在拿殿内的桌柜摆设发泄。
足足持续了一炷香工夫,殿内的动静这才逐渐停止,大太监高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回到了殿内,希望能劝说君主保重龙体,毕竟这就是他的职责。
再次回到甘露殿的书房,高和毫无意外地看到书房内一片狼藉,许多珍贵之物皆被打烂,不过高和一点也不心疼,他担心的只是他魏国君主的身体情况。
“陛下……”
看到己国君主坐在一片狼藉的阶石上,大太监高和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将倒在不远处的椅子端到这边,扶起自家君主。
在发泄了一番后,赵润已经冷静了许多,默然地叹了口气。
从魏国的立场来说,其实赵润从未怨恨过赵昭,像什么「身为魏人却在齐国为相」之类的怨恨,赵润从未想过。
因为在他看来,赵昭已为他魏国付出了许多许多。
就好比在最初的「魏楚之战」中,若非赵昭主动前往齐国为质子,说服了齐王吕僖,使齐国陈兵于齐楚边界,对楚国施压压力,事实上当时的楚国,完全有能力一手摁死魏国。
要知道当时的楚国,似寿陵君景舍、上将项末、昭关守项娈、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等人皆在,倘若楚国果真对魏国发动全面战争,魏国必败无疑——哪怕魏国召回当时仍流放于南梁的南梁王赵元佐,召回隐居的禹王赵元佲,亦无济于事。
因为当时的魏国,根本不足以与楚国抗衡。
虽然在「四国伐楚战役」中,魏国通过对楚国开战,已经还清了欠着齐国的人情,但赵昭此前为了说服齐王僖而许下的「终此一生留在齐」的承诺,却无法因此而抵偿。
随后,在魏国与韩国的战争中,当时刚刚平定了「诸公子内乱」的齐国,亦在赵昭的恳请下,将田骜、田武、田恬祖孙三人率领的巨鹿水军派往韩国东部,尽可能地减轻韩国对魏国的压力。
必须承认,就算是远在齐国,赵昭亦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母国,促成「魏齐交好」,尽可能地使魏齐两国变得更加密切,共同抵抗北方的韩国与南方的楚国所带来的威胁。
说实话,倘若魏国始终保持当年那不上不下的国力水准,魏齐两国绝对不会闹到后来那种局面,问题就在于魏国崛起的太快了,尤其是在「五国伐魏」那场战争中,魏国以一敌五,将五个敌人纷纷打趴下。
倘若这五个敌对势力仅仅只是像三川、宋郡叛将南宫垚那种货色,其实倒也不至于让中原各国引起恐慌,但偏偏在这五股敌对势力中,非但有韩国与楚国,还有西垂的秦国。
在以一敌五的情况下,歼灭三川乌须王庭,击溃宋郡的南宫垚,又击败了韩国与楚国,使楚国百万大军葬身于雍丘,这如何不使中原各国对魏国的崛起感到惊恐?
原来中原的局势,是各势力、各联盟分庭抗衡,比如同时钳制着楚国与韩国的「齐鲁(宋)三国同盟」,虽然齐国当时是中原霸主,但他本身并不具备吞并韩国与楚国的实力,因此倒也不至于让韩国与楚国感到惊恐。
但魏国不同,魏国是单凭自身一国,就展现出了能同时击败韩国与楚国两个大国的实力,彻底地打破了中原各国原来的平衡,以一个绝对强霸之国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这就让中原诸国感到畏惧了。
更别说,魏国还有一个迄今为止从未打过败仗的「魏公子润」。
因此,在魏国的压力面前,韩王然才会竭尽全力促成「韩齐楚三国同盟」,来对抗魏国。
或许有人会觉得,赵昭没有在「诸国伐魏」的战争中返回魏国,帮助魏国抵抗联军的进攻,实在是枉为魏国的公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那场战争,就算赵润在大梁战役中被楚水君击败,魏国也不会有亡国的危险,因为魏国一旦战败,转为弱势,当时联军的齐将田耽,将会立刻带着鲁国军队脱离联军,甚至于调转枪头联合魏国对付楚国——这也正是貌合心不合的联军被魏国击败的原因。
齐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覆亡魏国,而是为了削弱魏国,只因为魏国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到破坏了中原各国间原有的平衡。
至于赵昭返不返回魏国,就当时来说影响确实不大,相反他留在齐国,还能给魏国留一份保障——尤其是在魏国战败的时候,相信他会重提「魏齐同盟」,使魏齐联合共同对抗楚国。
但残酷的现实是,魏国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这才使得赵昭的‘保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赵昭才会被人误认为魏国的叛徒。 ↑返回顶部↑
褚亨、高和二人依言退出殿下。
此时就听到殿内传来砰地一声巨响,大太监高和偷偷回头瞄了一眼,便看到此前摆在龙案上的一只墨玉蟾蜍,被他魏国的君主狠狠摔在墙上,砸地粉碎。
这吓得他赶紧加快步伐,逃离了这是非之地。
片刻后,褚亨、高和,还有守在殿外的燕顺、童信等禁卫将领,面面相觑地听到殿内传来砰砰地响声,显然是他魏国的君主正在拿殿内的桌柜摆设发泄。
足足持续了一炷香工夫,殿内的动静这才逐渐停止,大太监高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回到了殿内,希望能劝说君主保重龙体,毕竟这就是他的职责。
再次回到甘露殿的书房,高和毫无意外地看到书房内一片狼藉,许多珍贵之物皆被打烂,不过高和一点也不心疼,他担心的只是他魏国君主的身体情况。
“陛下……”
看到己国君主坐在一片狼藉的阶石上,大太监高和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将倒在不远处的椅子端到这边,扶起自家君主。
在发泄了一番后,赵润已经冷静了许多,默然地叹了口气。
从魏国的立场来说,其实赵润从未怨恨过赵昭,像什么「身为魏人却在齐国为相」之类的怨恨,赵润从未想过。
因为在他看来,赵昭已为他魏国付出了许多许多。
就好比在最初的「魏楚之战」中,若非赵昭主动前往齐国为质子,说服了齐王吕僖,使齐国陈兵于齐楚边界,对楚国施压压力,事实上当时的楚国,完全有能力一手摁死魏国。
要知道当时的楚国,似寿陵君景舍、上将项末、昭关守项娈、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等人皆在,倘若楚国果真对魏国发动全面战争,魏国必败无疑——哪怕魏国召回当时仍流放于南梁的南梁王赵元佐,召回隐居的禹王赵元佲,亦无济于事。
因为当时的魏国,根本不足以与楚国抗衡。
虽然在「四国伐楚战役」中,魏国通过对楚国开战,已经还清了欠着齐国的人情,但赵昭此前为了说服齐王僖而许下的「终此一生留在齐」的承诺,却无法因此而抵偿。
随后,在魏国与韩国的战争中,当时刚刚平定了「诸公子内乱」的齐国,亦在赵昭的恳请下,将田骜、田武、田恬祖孙三人率领的巨鹿水军派往韩国东部,尽可能地减轻韩国对魏国的压力。
必须承认,就算是远在齐国,赵昭亦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母国,促成「魏齐交好」,尽可能地使魏齐两国变得更加密切,共同抵抗北方的韩国与南方的楚国所带来的威胁。
说实话,倘若魏国始终保持当年那不上不下的国力水准,魏齐两国绝对不会闹到后来那种局面,问题就在于魏国崛起的太快了,尤其是在「五国伐魏」那场战争中,魏国以一敌五,将五个敌人纷纷打趴下。
倘若这五个敌对势力仅仅只是像三川、宋郡叛将南宫垚那种货色,其实倒也不至于让中原各国引起恐慌,但偏偏在这五股敌对势力中,非但有韩国与楚国,还有西垂的秦国。
在以一敌五的情况下,歼灭三川乌须王庭,击溃宋郡的南宫垚,又击败了韩国与楚国,使楚国百万大军葬身于雍丘,这如何不使中原各国对魏国的崛起感到惊恐?
原来中原的局势,是各势力、各联盟分庭抗衡,比如同时钳制着楚国与韩国的「齐鲁(宋)三国同盟」,虽然齐国当时是中原霸主,但他本身并不具备吞并韩国与楚国的实力,因此倒也不至于让韩国与楚国感到惊恐。
但魏国不同,魏国是单凭自身一国,就展现出了能同时击败韩国与楚国两个大国的实力,彻底地打破了中原各国原来的平衡,以一个绝对强霸之国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这就让中原诸国感到畏惧了。
更别说,魏国还有一个迄今为止从未打过败仗的「魏公子润」。
因此,在魏国的压力面前,韩王然才会竭尽全力促成「韩齐楚三国同盟」,来对抗魏国。
或许有人会觉得,赵昭没有在「诸国伐魏」的战争中返回魏国,帮助魏国抵抗联军的进攻,实在是枉为魏国的公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那场战争,就算赵润在大梁战役中被楚水君击败,魏国也不会有亡国的危险,因为魏国一旦战败,转为弱势,当时联军的齐将田耽,将会立刻带着鲁国军队脱离联军,甚至于调转枪头联合魏国对付楚国——这也正是貌合心不合的联军被魏国击败的原因。
齐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覆亡魏国,而是为了削弱魏国,只因为魏国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到破坏了中原各国间原有的平衡。
至于赵昭返不返回魏国,就当时来说影响确实不大,相反他留在齐国,还能给魏国留一份保障——尤其是在魏国战败的时候,相信他会重提「魏齐同盟」,使魏齐联合共同对抗楚国。
但残酷的现实是,魏国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这才使得赵昭的‘保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赵昭才会被人误认为魏国的叛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