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 / 4)
今次回京,船上不仅有孟焕之和王善叔,还多出来一个人——前回替父申冤的苏公子也被他们一力邀请北上,依江南眼下的情形,苏公子若仍留在原籍只有死路一条。
孟焕之等离开扬州时场面恓惶,除了新到任钦差和知府衙门众官员相送,再无一个闲杂人等。王善叔也心如明镜能预料到回京后的遭遇,一改来时郑重其事不苟言笑,放开心怀谈笑风声,三人也算有说有笑度过船上时光。
待船行快到徽州时,韩家派人早候了多时,请孟焕之在徽州盘旋两日,容三位故交叙旧。
三位?孟焕之边拆韩世朗的亲笔手书,出声询问道:“可是敞之兄也到了徽州?”
“正是”,前来送信的管事自小陪伴在韩世朗身边,对自家主子的喜好了如指掌,对着孟焕之言无不尽:“王家公子举家从燕京迁回扬州,五日前便在徽州登陆,就等着孟公子您一到,好一同说会儿话。”
孟焕之一目十行阅完信件,回复那管事:“告诉你们公子,我准时到,让他预备好酒等着。”
管事笑容可掬点头应下,自去回复韩世朗不提。
孟焕之心中犯着嘀咕,这个时节王慎突然南下,难道他又要逃不成?!有司马清那样一个强势而又跋扈的舅舅,使得王慎三十余年的人生全被牢牢掌握,除了娶了位称心如意的妻子及在外闲散度过几年,孟焕之都想不起来王慎凭着本心做过何事?
官船抵达徽州时,大雾弥漫,韩世朗带着人亲自迎接,依是如常嬉笑怒骂,一见孟焕之便开始打趣:“修远成了大红人,想见你一面难比登天,今遭来了可没那么容易脱身,须得在徽州长留数月,也不枉我三番五次派人相请。”
孟焕之霁颜,当即拆穿故交:“何来三番五次,只一次尔。安臣兄如今也学会打诳语,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远处王慎披着大氅,笑意清浅,他又消瘦了几分,宽阔衣衫下身形打晃,双颊塌陷,眼睛却格外有神采,只微微一笑打招呼:“修远,你来了。”
语气也是那般不经意,像极了孟焕之初到扬州时与司马清首次会晤,也是一声‘你来了’,打过交道后才知这对舅舅外甥十分相似,外貌酷似不说,风姿也是不相上下,只性情差了十万八千里。
孟焕之颔首算是回应,初谋面他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反正要住两日,好些事慢慢道来。
徽州以韩氏为尊,韩世朗力尽地主之谊,安置钦差及随同人员并另一队船上的秦家大老爷夫妇和秦旭住下,这才拔冗抽身与两位故友叙话。
红泥小炉火轻偎,茶香扑溢,三人静坐久不发言,一杯一杯品着茶茗,冬日斜阳映照进屋,光线充盈,清晣可见对方脸上一丝一毫变化。
蓦然间,孟焕之觉察到他们不再是年少时节初遇的外貌长相,当年韩世朗还是金相玉质的翩翩美公子,王慎更是风姿举世无双,自己则是鲁莽的青葱少年。渡口相遇,只因自己贸然问了一句话,便结下十几年的情谊。
光影重叠,他仿佛看到十几年前的三位少年,对下眼下的三人,轻声一笑:“沧海桑田,我们几个也改了旧貌。”
三年来,韩世朗经受的压力和磨难不比孟焕之少,他不想说,两位故交亦不问。韩家现在也是元气大伤,正因为韩世朗最早从内动手,顶着各方质疑和阻力废除劣习,使得韩家在这场风波中幸免于难,得以保住徽州书院。
有幸还是不幸,切身体会的人方有权发话。
韩世朗也轻叹一声:“是啊,我仍能记得第一回见到修远,那时候他就差脸上写着不痛快,浑身长着剌,两句话说不对便要翻脸,谁能想到他现在居然最能沉住气。”说到此处,他倾身向前举起茶杯:“后生可畏,我敬你一杯。”
孟焕之施然受下,跟这两人他没必要客套。
“王家的藏书楼里有许多手抄本和副本,待我回去后一一寻出来,或可能补上被烧毁的那批书籍。”王慎淡然插话,他很是难得开起玩笑:“扬州各大氏族家中都有藏书楼,但愿修远抄家时没有一并搜罗去,不然我也无力补齐典籍。”
孟焕之哑然失笑:“我竟有这等声名?!”
“比这更过分都有”,韩世朗接一句,神色恢复庄重,“我准备终老徽州专心做个授业的夫子,敞之也要回扬州修缮缺失的书籍。修远,以后只有你一人在官场打拼,前路艰险,任重道远。”
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倒让孟焕之想起成亲前也是韩世朗同样的戏语,心下好笑,他握拳轻咳连连应道:“好,好,好!”收获韩世朗白眼两枚、两记暴粟。
他们三人中,孟焕之年纪最小,初时结伴游走大江南北,没少受韩世朗的捉弄,吃暴粟都是平常,米饭中埋着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打尖时非要自己张口同人打交道......
那时候,他心里嘀咕没见过这么有心眼的人,之后数年方才知天下比韩世朗心眼多的人海了去,比如岳父一家人,再如家中那对大小滑头。
见孟焕之唇边挂着轻柔的笑意,王慎有几分明白,从怀中拿出一封画稿递上:“你家思儿洗三时,拙荆也前去贺喜,回来后她画了这幅画。”
画上妙龄女子怀抱着婴儿,笑得亲和,眉眼透着安详,她身边站着一位两三岁的小男孩,冲着小婴儿敞嘴笑。仔细瞧妻子和意儿后,孟焕之细看次子的长相,胖嘟嘟的小人儿裹在襁褓中,分辨不出。
“孩子随了舅舅和外祖父的长相。”王慎适时再加一句。 ↑返回顶部↑
孟焕之等离开扬州时场面恓惶,除了新到任钦差和知府衙门众官员相送,再无一个闲杂人等。王善叔也心如明镜能预料到回京后的遭遇,一改来时郑重其事不苟言笑,放开心怀谈笑风声,三人也算有说有笑度过船上时光。
待船行快到徽州时,韩家派人早候了多时,请孟焕之在徽州盘旋两日,容三位故交叙旧。
三位?孟焕之边拆韩世朗的亲笔手书,出声询问道:“可是敞之兄也到了徽州?”
“正是”,前来送信的管事自小陪伴在韩世朗身边,对自家主子的喜好了如指掌,对着孟焕之言无不尽:“王家公子举家从燕京迁回扬州,五日前便在徽州登陆,就等着孟公子您一到,好一同说会儿话。”
孟焕之一目十行阅完信件,回复那管事:“告诉你们公子,我准时到,让他预备好酒等着。”
管事笑容可掬点头应下,自去回复韩世朗不提。
孟焕之心中犯着嘀咕,这个时节王慎突然南下,难道他又要逃不成?!有司马清那样一个强势而又跋扈的舅舅,使得王慎三十余年的人生全被牢牢掌握,除了娶了位称心如意的妻子及在外闲散度过几年,孟焕之都想不起来王慎凭着本心做过何事?
官船抵达徽州时,大雾弥漫,韩世朗带着人亲自迎接,依是如常嬉笑怒骂,一见孟焕之便开始打趣:“修远成了大红人,想见你一面难比登天,今遭来了可没那么容易脱身,须得在徽州长留数月,也不枉我三番五次派人相请。”
孟焕之霁颜,当即拆穿故交:“何来三番五次,只一次尔。安臣兄如今也学会打诳语,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远处王慎披着大氅,笑意清浅,他又消瘦了几分,宽阔衣衫下身形打晃,双颊塌陷,眼睛却格外有神采,只微微一笑打招呼:“修远,你来了。”
语气也是那般不经意,像极了孟焕之初到扬州时与司马清首次会晤,也是一声‘你来了’,打过交道后才知这对舅舅外甥十分相似,外貌酷似不说,风姿也是不相上下,只性情差了十万八千里。
孟焕之颔首算是回应,初谋面他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反正要住两日,好些事慢慢道来。
徽州以韩氏为尊,韩世朗力尽地主之谊,安置钦差及随同人员并另一队船上的秦家大老爷夫妇和秦旭住下,这才拔冗抽身与两位故友叙话。
红泥小炉火轻偎,茶香扑溢,三人静坐久不发言,一杯一杯品着茶茗,冬日斜阳映照进屋,光线充盈,清晣可见对方脸上一丝一毫变化。
蓦然间,孟焕之觉察到他们不再是年少时节初遇的外貌长相,当年韩世朗还是金相玉质的翩翩美公子,王慎更是风姿举世无双,自己则是鲁莽的青葱少年。渡口相遇,只因自己贸然问了一句话,便结下十几年的情谊。
光影重叠,他仿佛看到十几年前的三位少年,对下眼下的三人,轻声一笑:“沧海桑田,我们几个也改了旧貌。”
三年来,韩世朗经受的压力和磨难不比孟焕之少,他不想说,两位故交亦不问。韩家现在也是元气大伤,正因为韩世朗最早从内动手,顶着各方质疑和阻力废除劣习,使得韩家在这场风波中幸免于难,得以保住徽州书院。
有幸还是不幸,切身体会的人方有权发话。
韩世朗也轻叹一声:“是啊,我仍能记得第一回见到修远,那时候他就差脸上写着不痛快,浑身长着剌,两句话说不对便要翻脸,谁能想到他现在居然最能沉住气。”说到此处,他倾身向前举起茶杯:“后生可畏,我敬你一杯。”
孟焕之施然受下,跟这两人他没必要客套。
“王家的藏书楼里有许多手抄本和副本,待我回去后一一寻出来,或可能补上被烧毁的那批书籍。”王慎淡然插话,他很是难得开起玩笑:“扬州各大氏族家中都有藏书楼,但愿修远抄家时没有一并搜罗去,不然我也无力补齐典籍。”
孟焕之哑然失笑:“我竟有这等声名?!”
“比这更过分都有”,韩世朗接一句,神色恢复庄重,“我准备终老徽州专心做个授业的夫子,敞之也要回扬州修缮缺失的书籍。修远,以后只有你一人在官场打拼,前路艰险,任重道远。”
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倒让孟焕之想起成亲前也是韩世朗同样的戏语,心下好笑,他握拳轻咳连连应道:“好,好,好!”收获韩世朗白眼两枚、两记暴粟。
他们三人中,孟焕之年纪最小,初时结伴游走大江南北,没少受韩世朗的捉弄,吃暴粟都是平常,米饭中埋着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打尖时非要自己张口同人打交道......
那时候,他心里嘀咕没见过这么有心眼的人,之后数年方才知天下比韩世朗心眼多的人海了去,比如岳父一家人,再如家中那对大小滑头。
见孟焕之唇边挂着轻柔的笑意,王慎有几分明白,从怀中拿出一封画稿递上:“你家思儿洗三时,拙荆也前去贺喜,回来后她画了这幅画。”
画上妙龄女子怀抱着婴儿,笑得亲和,眉眼透着安详,她身边站着一位两三岁的小男孩,冲着小婴儿敞嘴笑。仔细瞧妻子和意儿后,孟焕之细看次子的长相,胖嘟嘟的小人儿裹在襁褓中,分辨不出。
“孩子随了舅舅和外祖父的长相。”王慎适时再加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