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7)(1 / 3)
这样早盖房子的宋谨家还是占些便宜的。
天没亮,宋谨就起来,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了,和好了放在一边,现在也没天然气煤气罐的,家里都烧火,屋子里三口大锅一口小锅,都是烧火的。
宋谨打开南边的锅,里边有半锅水,宋谨把水掏出来,淘了一些米下锅,加了大半锅的水,去旁边储物室拿了些地瓜去皮切成小块,粥就开锅了,把切好的地瓜块下到锅里,然后就把下边的柴火扯出来放到旁边的锅下,盖上锅盖慢慢的煮。
刚添了柴火的锅很快就热了,宋谨下了油从空间里拿出一盆肥瘦相间的猪肉,哗啦一下倒进油锅,翻炒几下,下调料,肉炒的有些泛黄,一盆水下锅,用之前的热水泡了一大把宽粉准备一会下锅,这边锅炖上,又起一锅,烙饼子,饼子烙的多,烙了一盆,放在一边,又烙了一盆,这才是今天的早饭,抽空把旁边的粉条下锅,听见房门开启的声音,小谨,炕烧的太热了,不行啊。王诚眯缝着眼睛,从水管里接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王哥别喝凉水,那边热水一大缸呢。宋谨一边起饼子一边说。
爽。王诚喝了摇了摇头我都睡干吧了。
没招,你们那边两铺炕都跟这边通着。屋里有地热管道,由小锅炉里的水供热,屋顶有大水箱,从地下抽的水,接自来水也接小锅炉,还有一个热水箱专门烧开水,不过他们也怕意外地热不好用,每个屋子都有火炕,其它屋子的火炕都有专门的灶眼需要的时候再烧起来,西边屋子直接通厨房,天天早上都被热起来。
今天吃什么?王诚抽了抽鼻子,把炖着肉的锅掀开,好家伙,猪肉,是早市上抢来的吧。哎呦喂,每天就那么一头猪,你都能抢来肉。王诚啧啧嘴,伸出大拇指摇了摇。
这几天不是活多吗,给大家加加餐。
陆续的家里干活的人都起来了,爸你今天就别去地里了,区里今天分配住房,我负责统计,你代我去,我今天把后边地翻一下。宋谨看着李父穿上了下地的衣服说道。
区里的活还是你去吧,后边园子等晚上大家伙回来,几下子就完了,大地里活才要抓紧干呢。李父不同意。
那爸我去大地里。宋谨不同意,李父最近身体有些不好,可能之前冻着了,关节疼,不适合下地了。
是啊爸,你歇着吧,我今天不去区里了,下地。李默说道。
李父皱皱眉那小谨去上工,我收拾后园子。
后园子因为之前种过地,之前也刨过,好收拾,宋谨他们也没说什么了。
地瓜粥好了,宋谨盛出一些菜,猪肉少粉条多,剩下的菜要拿到地里做午饭,饼子用柳条扁筐盛了,大个一个有四两,三四十个管够,另外盛上一大碗各种泡菜,不算精致可也是很丰盛的一餐,如今能吃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更何况家里吃的还很不错。
家里做饭的事基本上由宋谨承包了,就算李妈和宋谨妈也只是打打下手,谁让宋谨做饭做的好吃呢。
家里现在没有闲人,男人们就不说了都出去做活,有工作的忙工作没工作的就下地,现在马上就要春耕了,地里更是忙的不得了,李妈去区里做活,现在重建到处都用人,李妈被安排到工地食堂,大食堂管着几千人的饭,工作也不轻巧,好在可以在屋里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宋谨妈没去工作,专门照顾家里,家里几个孩子还小,需要她去照顾,还要收拾家里卫生洗衣服房前屋后的活不少。一家子忙活的早上分开,天黑才能团聚。每天累的不行,可心情却是十分敞亮的,这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了。
吃了早饭,才六点,天刚蒙蒙亮,宋谨把猪肉粉条盛到一个蒸锅里上面有蒸帘放着苞米面饼,用一个大布袋套着锅,一盒泡菜。
他们在地里搭了一个小木屋,准备以后丰收的时候看地住,里面有灶台,不过怕人偷没有家伙事,也就能热个饭,烧个水。
中午粉条肯定要炖烂了,不过加了水菜带着点肉汤,泡饼就特别有滋味了,是家里男人爱吃的。
一帮人也不开车,现在区里有通勤车,早在年初汽油供应就恢复了,贵的要命还有配额,用的人很少,可区里的一些客车却是能用了,开通了几个线路,专门去大地里的,不然太远了。这个车早上七点前,晚上五点后两趟不花钱,中间时段,要扣积分的。积分跟粮食直接挂钩,没人会浪费。
去地里的都走了,宋谨也起着自行车去了区里,现在好像又回到了困难时期,自行车再次成为奢侈品,弄到一台非常不容易。
来到区里办公的地方,宋谨开始上班,原本他不上班还是前些天曾毅打招呼让他来的,每个月能有三十斤粮食,还有一些副食品,甚至有猪肉发,中午管饭是个不错的差事。
他不知道曾毅怎么又想起他来了,反正有点事也好,至少他往家拿一些东西又有一个新借口。
其实不光是他,李默的工作也很好,年初就调到区管局,类似以前的城管局,不过他们的权限更大,每天巡视区里,什么都管,维持区里治安和平,不要闹事,李默管理三分队,手下有二十多人,这二十多人分成两小队,轮着执勤,休息时间就可以管家里的活了。算是一个月上十五天班,不过李默每月发的粮食比宋谨多一倍,待遇更好。
区里盖了一批房子,在区南边,房子是联排屋,靠街三层,是跃层房,每户上下三层,四米宽六米长,后面带五十平的狭长院子,之所以这样建,也是节省空间,三层六十多平,上面两层都是地炕,通过楼下的灶台供热,如果太冷,靠楼梯边还有小灶。
就宋谨看,这里还是不错的。
联排房建了四排,每排二百五十户能安排一千户人家,不过区里不会让三口之家住进去,太浪费了,现在材料少,一下盖这么多房子也不容易的,别看这里简陋,至少每户都有卫生间,也有上下水,还安装了电路,下批房子还有些材料不够呢。所以上边要求每户至少住进去八口人。
如今每家能凑出三口之家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八口人,不过还是有办法的,合住。 ↑返回顶部↑
天没亮,宋谨就起来,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了,和好了放在一边,现在也没天然气煤气罐的,家里都烧火,屋子里三口大锅一口小锅,都是烧火的。
宋谨打开南边的锅,里边有半锅水,宋谨把水掏出来,淘了一些米下锅,加了大半锅的水,去旁边储物室拿了些地瓜去皮切成小块,粥就开锅了,把切好的地瓜块下到锅里,然后就把下边的柴火扯出来放到旁边的锅下,盖上锅盖慢慢的煮。
刚添了柴火的锅很快就热了,宋谨下了油从空间里拿出一盆肥瘦相间的猪肉,哗啦一下倒进油锅,翻炒几下,下调料,肉炒的有些泛黄,一盆水下锅,用之前的热水泡了一大把宽粉准备一会下锅,这边锅炖上,又起一锅,烙饼子,饼子烙的多,烙了一盆,放在一边,又烙了一盆,这才是今天的早饭,抽空把旁边的粉条下锅,听见房门开启的声音,小谨,炕烧的太热了,不行啊。王诚眯缝着眼睛,从水管里接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王哥别喝凉水,那边热水一大缸呢。宋谨一边起饼子一边说。
爽。王诚喝了摇了摇头我都睡干吧了。
没招,你们那边两铺炕都跟这边通着。屋里有地热管道,由小锅炉里的水供热,屋顶有大水箱,从地下抽的水,接自来水也接小锅炉,还有一个热水箱专门烧开水,不过他们也怕意外地热不好用,每个屋子都有火炕,其它屋子的火炕都有专门的灶眼需要的时候再烧起来,西边屋子直接通厨房,天天早上都被热起来。
今天吃什么?王诚抽了抽鼻子,把炖着肉的锅掀开,好家伙,猪肉,是早市上抢来的吧。哎呦喂,每天就那么一头猪,你都能抢来肉。王诚啧啧嘴,伸出大拇指摇了摇。
这几天不是活多吗,给大家加加餐。
陆续的家里干活的人都起来了,爸你今天就别去地里了,区里今天分配住房,我负责统计,你代我去,我今天把后边地翻一下。宋谨看着李父穿上了下地的衣服说道。
区里的活还是你去吧,后边园子等晚上大家伙回来,几下子就完了,大地里活才要抓紧干呢。李父不同意。
那爸我去大地里。宋谨不同意,李父最近身体有些不好,可能之前冻着了,关节疼,不适合下地了。
是啊爸,你歇着吧,我今天不去区里了,下地。李默说道。
李父皱皱眉那小谨去上工,我收拾后园子。
后园子因为之前种过地,之前也刨过,好收拾,宋谨他们也没说什么了。
地瓜粥好了,宋谨盛出一些菜,猪肉少粉条多,剩下的菜要拿到地里做午饭,饼子用柳条扁筐盛了,大个一个有四两,三四十个管够,另外盛上一大碗各种泡菜,不算精致可也是很丰盛的一餐,如今能吃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更何况家里吃的还很不错。
家里做饭的事基本上由宋谨承包了,就算李妈和宋谨妈也只是打打下手,谁让宋谨做饭做的好吃呢。
家里现在没有闲人,男人们就不说了都出去做活,有工作的忙工作没工作的就下地,现在马上就要春耕了,地里更是忙的不得了,李妈去区里做活,现在重建到处都用人,李妈被安排到工地食堂,大食堂管着几千人的饭,工作也不轻巧,好在可以在屋里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宋谨妈没去工作,专门照顾家里,家里几个孩子还小,需要她去照顾,还要收拾家里卫生洗衣服房前屋后的活不少。一家子忙活的早上分开,天黑才能团聚。每天累的不行,可心情却是十分敞亮的,这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了。
吃了早饭,才六点,天刚蒙蒙亮,宋谨把猪肉粉条盛到一个蒸锅里上面有蒸帘放着苞米面饼,用一个大布袋套着锅,一盒泡菜。
他们在地里搭了一个小木屋,准备以后丰收的时候看地住,里面有灶台,不过怕人偷没有家伙事,也就能热个饭,烧个水。
中午粉条肯定要炖烂了,不过加了水菜带着点肉汤,泡饼就特别有滋味了,是家里男人爱吃的。
一帮人也不开车,现在区里有通勤车,早在年初汽油供应就恢复了,贵的要命还有配额,用的人很少,可区里的一些客车却是能用了,开通了几个线路,专门去大地里的,不然太远了。这个车早上七点前,晚上五点后两趟不花钱,中间时段,要扣积分的。积分跟粮食直接挂钩,没人会浪费。
去地里的都走了,宋谨也起着自行车去了区里,现在好像又回到了困难时期,自行车再次成为奢侈品,弄到一台非常不容易。
来到区里办公的地方,宋谨开始上班,原本他不上班还是前些天曾毅打招呼让他来的,每个月能有三十斤粮食,还有一些副食品,甚至有猪肉发,中午管饭是个不错的差事。
他不知道曾毅怎么又想起他来了,反正有点事也好,至少他往家拿一些东西又有一个新借口。
其实不光是他,李默的工作也很好,年初就调到区管局,类似以前的城管局,不过他们的权限更大,每天巡视区里,什么都管,维持区里治安和平,不要闹事,李默管理三分队,手下有二十多人,这二十多人分成两小队,轮着执勤,休息时间就可以管家里的活了。算是一个月上十五天班,不过李默每月发的粮食比宋谨多一倍,待遇更好。
区里盖了一批房子,在区南边,房子是联排屋,靠街三层,是跃层房,每户上下三层,四米宽六米长,后面带五十平的狭长院子,之所以这样建,也是节省空间,三层六十多平,上面两层都是地炕,通过楼下的灶台供热,如果太冷,靠楼梯边还有小灶。
就宋谨看,这里还是不错的。
联排房建了四排,每排二百五十户能安排一千户人家,不过区里不会让三口之家住进去,太浪费了,现在材料少,一下盖这么多房子也不容易的,别看这里简陋,至少每户都有卫生间,也有上下水,还安装了电路,下批房子还有些材料不够呢。所以上边要求每户至少住进去八口人。
如今每家能凑出三口之家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八口人,不过还是有办法的,合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