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3 / 3)
“哦,我怕又丢了,戴在了身上……”秦广河从腰间取下一个褐锦香袋,解开袋口,从里面拈出一枚旧铜钱,铜钱上系着一条五色丝绳,丝绳上还绕了一根细银线,“你又问这个做什么?”
“秦伯,您是从何时、何处听说了‘母钱’的事?”
“我想想……头一回听见是正月十五,那天我一早去相国寺烧香,在路上听见有人说到‘母钱’。后来又听到几回。怎么?”
“您细细说一下那天的情形。”
“那天我起得早,我那宅子离相国寺又不远,便没有动车马,只带了两个仆从徒步走过去。才出巷口,就见两个汉子在那里争吵,我哪里去管这些闲事,只断续听到两人竟是为一枚铜钱起的争执,当时还觉得好笑。后来,其中一个汉子说,他那枚铜钱是‘母钱’,就是十贯钱也不能让给别人。这便是我头一回听说‘母钱’。当时并不知是什么。”
“
第二回呢?”
“你问这么细做什么?”
“我有个推测,得从这些细处来找证据。”
“什么推测?”
“我暂时还不敢妄下结论,您先细细告诉我,容我找一找。”
“好。
第二回也是同一天。我烧完香出来,过相国寺桥时,一个年轻书生在桥头苦着脸求人,说他掉了件东西在河里,自己却不会水,愿出三贯钱请人替他下水去捞。旁边人问是什么,他说是一枚铜钱。周围人听了都笑,说他若不是得了疯症,便是在说笑诓人。我看那人衣着不俗,言语不乱,应该不是疯子,而且满脸忧急,也不像是在说笑,心里好奇,便停住脚看。这时有个力夫模样的穷汉说他愿意下去,不过得先给钱。那年轻书生犹豫了半晌,从钱袋里取出三陌钱,说是定钱,等捞上来那枚铜钱,再付剩余的。那个穷汉见至少有三陌钱,也算值,便接过钱绑在腰上,跳进河里,潜下去几回,果真捞上来一枚铜钱。那年轻书生忙去要,穷汉却捏在手里不给。那书生立即从袋里取出一块碎银给了那穷汉,我瞧着快有二两,差不多得四贯钱。穷汉这才将那枚铜钱交给年轻书生,书生拿过那铜钱,像是拿到圣物一般,双手拈着,朝天拜了拜,这才用张绢帕仔细包好,小心放进袋里。这时,旁边有个人问:‘这铜钱难道是母钱?’那书生听了有些慌,并不答言,挤出人群就走了。”
“这时您只是听说了‘母钱’,并不知道详情?”
“嗯。之后在路上还见过两回关于‘母钱’的事。一回是一个老汉在路边哭着找他的‘母钱’,另一回是一个壮汉打一个乞丐,说乞丐偷了他的‘母钱’。这两回也都只是听见‘母钱’这个名儿,直到几天后在潘楼吃酒,才听人解释了缘由。”
“哦?什么人?”
“一个唱曲的。那天汪石请我去潘楼……”
“汪石?”
“嗯。那是正月二十,我们头回见面。他先来了这店里,说要投些钱,见店里有人,谈事不清静,就邀我去潘楼。当时我正在到处筹集现钱,听他说有一笔现钱,便随他一起去了。上了楼坐下,吃了会儿酒,他听说我的事后,当即答应投给我两万贯。正说着话,门外来了个唱曲的,你知道我平日不喜这些,但那天心里着实松畅,又想答谢答谢汪石,便让那唱曲的进来,让她好生唱几段。她唱完后,我要打赏钱,汪石却抢着先给了。那唱曲的接了钱,正要起身,袋里忽然掉落一枚铜钱,滚到了桌子下面。那唱曲的忙放下琴,爬到桌子底下,找了半天才找见那枚铜钱。她站起来后,也像那天那个书生一样,两手拈着,恭恭敬敬朝天拜了两拜,才仔细收了起来。我问她那铜钱可是‘母钱’,她笑着点头。汪石在一旁听了,有些纳闷,问我,我自然也不清楚,又问那唱曲的,那唱曲的才把‘母钱’的缘由告诉了我们。”
“这么说汪石之前也不知道?”
“嗯。”
“您的‘母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过了两三天,我从外面回到这斋室里,仆妇帮我换衣裳,袋里掉下来一枚铜钱。我今年折了不少钱,心里有些作怪,便拣起那铜钱,照着那唱曲的说的,让人编了根五色丝绳,又加了根银线,把这钱穿起来,供到了佛龛前。谁知道才过两天,那钱忽然不见了。我问了家里几个仆婢,都说没看见。我当时想,财源恐怕真的要尽了,谁知道汪石碰巧又替我找了回来。”
“碰巧?”
“你怀疑这是他有意设计的?”
“帮您换衣裳那仆妇现在哪里?”
“她老父病重,回乡照料去了……嗯?你怀疑这仆妇和汪石串通来骗我?”
“这一点,大致无疑。”
“不会吧?”
“这还只是一件,另有一件,我得再去黄三娘那里印证。” ↑返回顶部↑
“秦伯,您是从何时、何处听说了‘母钱’的事?”
“我想想……头一回听见是正月十五,那天我一早去相国寺烧香,在路上听见有人说到‘母钱’。后来又听到几回。怎么?”
“您细细说一下那天的情形。”
“那天我起得早,我那宅子离相国寺又不远,便没有动车马,只带了两个仆从徒步走过去。才出巷口,就见两个汉子在那里争吵,我哪里去管这些闲事,只断续听到两人竟是为一枚铜钱起的争执,当时还觉得好笑。后来,其中一个汉子说,他那枚铜钱是‘母钱’,就是十贯钱也不能让给别人。这便是我头一回听说‘母钱’。当时并不知是什么。”
“
第二回呢?”
“你问这么细做什么?”
“我有个推测,得从这些细处来找证据。”
“什么推测?”
“我暂时还不敢妄下结论,您先细细告诉我,容我找一找。”
“好。
第二回也是同一天。我烧完香出来,过相国寺桥时,一个年轻书生在桥头苦着脸求人,说他掉了件东西在河里,自己却不会水,愿出三贯钱请人替他下水去捞。旁边人问是什么,他说是一枚铜钱。周围人听了都笑,说他若不是得了疯症,便是在说笑诓人。我看那人衣着不俗,言语不乱,应该不是疯子,而且满脸忧急,也不像是在说笑,心里好奇,便停住脚看。这时有个力夫模样的穷汉说他愿意下去,不过得先给钱。那年轻书生犹豫了半晌,从钱袋里取出三陌钱,说是定钱,等捞上来那枚铜钱,再付剩余的。那个穷汉见至少有三陌钱,也算值,便接过钱绑在腰上,跳进河里,潜下去几回,果真捞上来一枚铜钱。那年轻书生忙去要,穷汉却捏在手里不给。那书生立即从袋里取出一块碎银给了那穷汉,我瞧着快有二两,差不多得四贯钱。穷汉这才将那枚铜钱交给年轻书生,书生拿过那铜钱,像是拿到圣物一般,双手拈着,朝天拜了拜,这才用张绢帕仔细包好,小心放进袋里。这时,旁边有个人问:‘这铜钱难道是母钱?’那书生听了有些慌,并不答言,挤出人群就走了。”
“这时您只是听说了‘母钱’,并不知道详情?”
“嗯。之后在路上还见过两回关于‘母钱’的事。一回是一个老汉在路边哭着找他的‘母钱’,另一回是一个壮汉打一个乞丐,说乞丐偷了他的‘母钱’。这两回也都只是听见‘母钱’这个名儿,直到几天后在潘楼吃酒,才听人解释了缘由。”
“哦?什么人?”
“一个唱曲的。那天汪石请我去潘楼……”
“汪石?”
“嗯。那是正月二十,我们头回见面。他先来了这店里,说要投些钱,见店里有人,谈事不清静,就邀我去潘楼。当时我正在到处筹集现钱,听他说有一笔现钱,便随他一起去了。上了楼坐下,吃了会儿酒,他听说我的事后,当即答应投给我两万贯。正说着话,门外来了个唱曲的,你知道我平日不喜这些,但那天心里着实松畅,又想答谢答谢汪石,便让那唱曲的进来,让她好生唱几段。她唱完后,我要打赏钱,汪石却抢着先给了。那唱曲的接了钱,正要起身,袋里忽然掉落一枚铜钱,滚到了桌子下面。那唱曲的忙放下琴,爬到桌子底下,找了半天才找见那枚铜钱。她站起来后,也像那天那个书生一样,两手拈着,恭恭敬敬朝天拜了两拜,才仔细收了起来。我问她那铜钱可是‘母钱’,她笑着点头。汪石在一旁听了,有些纳闷,问我,我自然也不清楚,又问那唱曲的,那唱曲的才把‘母钱’的缘由告诉了我们。”
“这么说汪石之前也不知道?”
“嗯。”
“您的‘母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过了两三天,我从外面回到这斋室里,仆妇帮我换衣裳,袋里掉下来一枚铜钱。我今年折了不少钱,心里有些作怪,便拣起那铜钱,照着那唱曲的说的,让人编了根五色丝绳,又加了根银线,把这钱穿起来,供到了佛龛前。谁知道才过两天,那钱忽然不见了。我问了家里几个仆婢,都说没看见。我当时想,财源恐怕真的要尽了,谁知道汪石碰巧又替我找了回来。”
“碰巧?”
“你怀疑这是他有意设计的?”
“帮您换衣裳那仆妇现在哪里?”
“她老父病重,回乡照料去了……嗯?你怀疑这仆妇和汪石串通来骗我?”
“这一点,大致无疑。”
“不会吧?”
“这还只是一件,另有一件,我得再去黄三娘那里印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