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4)
什么软大人硬大人的?那官员一张嘴刚想回话,就愣住了:卧槽,阮大人!全顺阳还有第二个阮大人么?
小吏默默看着他们。
官员们默默地趴在水泥路上。
时间悄悄过了一会儿,官员们纷纷从地上站起来,放下裤腿衣袖,拍了拍衣服,整了整衣冠,很快又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样子:“烦请带路。”
小吏:“……”看着很不靠谱啊,阮大人找这些人干嘛啊?
阮白当然是无利不起早的性格。他之前身体不适是事实,却也不是真的连跟这些人见个面的体力都没有,主要是没啥好处,他见来干嘛么?和官员打机锋很累人的,一点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现在嘛,情况就不一样了。
阮府也是正经的府衙,里面配套的办公设施齐全,不过一直以来,阮白自己都不怎么用,都是他手下那些个官吏们,用来处理一些事情。
这一次阮白正正经经地在里面办公,还让人好好收拾了一番。
看着两个小吏将大大的舆图摊开,阮白一脸诚恳地道歉:“先前阮某有恙在身,未能好好招待诸位大人,是阮某的不是。”
“不敢不敢。”
“阮大人身体多多保重才是。”
官员们回答得都很客气。阮白简在帝心,品阶又比他们高,后台比他们硬出不知道多少,他们现在还在他的地头上……识时务者为俊杰。
寒暄过后,阮白就开始讲正题,舆图上各个官员任职的地方一一点了点:“不知道诸位大人对当地的特产有无了解?”
这问题换了早两年,恐怕还真没几个能回答得上来。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地方官不假,对任职所在地要说一无所知,那肯定不会。但是以前的地方官,更注重修桥铺路,治理水患等等。并不是说他们不注重经济发展,他们也会鼓励农耕,颁布一些利民的地方政令,但大部分都是见效极慢,或者根本就是隔靴搔痒。
说白了,这年头大部分人都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层面上。在阮白看来,连这一点他们还没做好。
特产的价值,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
官员们听阮白开门见山的问话,顿时就精神一振。阮白最出名的是什么?谁不知道这位是点石成金的财神爷啊!他们来之前,就把自己当地的情况做了最详细的准备,好多人还带了实物样品过来,现在回答起来自然是条理通顺,头头是道。
阮白耐心地一个个听着。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共通的。这些官员们也不傻,来顺阳这些日子,对于怎么发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概念,不过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内心总有几分忐忑,总觉得有了阮白的肯定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干下去。
“你们当地的情况,你们自己最清楚。”阮白并没有大手一挥,大包大揽,“我对你们当地的情况,肯定不如你们了解。你们回去后怎么发展,还得看你们自己。”
官员们听阮白这么一说,心里面咯噔一声。难道阮白把他们召集起来见一面,就是为了当甩手掌柜?不对不对,他们又不是奶娃子,人家阮白才几岁,他们事事想着要靠着一个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岁数的少年郎,未免太没出息。
阮白的话还没说完:“我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我姑且说说,你们就姑且听听吧。”
官员们拱手:“愿闻其详。”
“相信诸位大人们都已经了解过医站和兽医站了。”
“没错。”
“此项设施甚妙,关键是无人敝帚自珍,颇为难得。”手艺人的地位不高,但是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要学到一门手艺,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艰难的事情。尤其是同行之间,不说是仇人,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竟然能够在顺阳看到那么多同行齐聚一堂,不仅没有吵起来,还有说有笑,一起研讨各种案例,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以为在做梦。结果,一场开头闹得沸沸扬扬的鸡瘟,竟然就被这些人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道理诸位大人都明白。”阮白眯了眯眼睛,“不知道诸位大人有没有坐下来好好商议过呢?”
官员们心里面又是一个咯噔。
商议什么,这还用讲么?他们任职的地方虽然在五湖四海,但是看今天拿出来的问题就知道,他们面临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只顾着在内心腹诽那些匠人们,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在敝帚自珍呢? ↑返回顶部↑
小吏默默看着他们。
官员们默默地趴在水泥路上。
时间悄悄过了一会儿,官员们纷纷从地上站起来,放下裤腿衣袖,拍了拍衣服,整了整衣冠,很快又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样子:“烦请带路。”
小吏:“……”看着很不靠谱啊,阮大人找这些人干嘛啊?
阮白当然是无利不起早的性格。他之前身体不适是事实,却也不是真的连跟这些人见个面的体力都没有,主要是没啥好处,他见来干嘛么?和官员打机锋很累人的,一点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现在嘛,情况就不一样了。
阮府也是正经的府衙,里面配套的办公设施齐全,不过一直以来,阮白自己都不怎么用,都是他手下那些个官吏们,用来处理一些事情。
这一次阮白正正经经地在里面办公,还让人好好收拾了一番。
看着两个小吏将大大的舆图摊开,阮白一脸诚恳地道歉:“先前阮某有恙在身,未能好好招待诸位大人,是阮某的不是。”
“不敢不敢。”
“阮大人身体多多保重才是。”
官员们回答得都很客气。阮白简在帝心,品阶又比他们高,后台比他们硬出不知道多少,他们现在还在他的地头上……识时务者为俊杰。
寒暄过后,阮白就开始讲正题,舆图上各个官员任职的地方一一点了点:“不知道诸位大人对当地的特产有无了解?”
这问题换了早两年,恐怕还真没几个能回答得上来。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地方官不假,对任职所在地要说一无所知,那肯定不会。但是以前的地方官,更注重修桥铺路,治理水患等等。并不是说他们不注重经济发展,他们也会鼓励农耕,颁布一些利民的地方政令,但大部分都是见效极慢,或者根本就是隔靴搔痒。
说白了,这年头大部分人都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层面上。在阮白看来,连这一点他们还没做好。
特产的价值,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
官员们听阮白开门见山的问话,顿时就精神一振。阮白最出名的是什么?谁不知道这位是点石成金的财神爷啊!他们来之前,就把自己当地的情况做了最详细的准备,好多人还带了实物样品过来,现在回答起来自然是条理通顺,头头是道。
阮白耐心地一个个听着。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共通的。这些官员们也不傻,来顺阳这些日子,对于怎么发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概念,不过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内心总有几分忐忑,总觉得有了阮白的肯定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干下去。
“你们当地的情况,你们自己最清楚。”阮白并没有大手一挥,大包大揽,“我对你们当地的情况,肯定不如你们了解。你们回去后怎么发展,还得看你们自己。”
官员们听阮白这么一说,心里面咯噔一声。难道阮白把他们召集起来见一面,就是为了当甩手掌柜?不对不对,他们又不是奶娃子,人家阮白才几岁,他们事事想着要靠着一个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岁数的少年郎,未免太没出息。
阮白的话还没说完:“我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我姑且说说,你们就姑且听听吧。”
官员们拱手:“愿闻其详。”
“相信诸位大人们都已经了解过医站和兽医站了。”
“没错。”
“此项设施甚妙,关键是无人敝帚自珍,颇为难得。”手艺人的地位不高,但是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要学到一门手艺,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艰难的事情。尤其是同行之间,不说是仇人,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竟然能够在顺阳看到那么多同行齐聚一堂,不仅没有吵起来,还有说有笑,一起研讨各种案例,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以为在做梦。结果,一场开头闹得沸沸扬扬的鸡瘟,竟然就被这些人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道理诸位大人都明白。”阮白眯了眯眼睛,“不知道诸位大人有没有坐下来好好商议过呢?”
官员们心里面又是一个咯噔。
商议什么,这还用讲么?他们任职的地方虽然在五湖四海,但是看今天拿出来的问题就知道,他们面临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只顾着在内心腹诽那些匠人们,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在敝帚自珍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