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9章
  汽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而成的,由此可知石油便是汽油生产的最大原料,然而相对东地区,华国目前开发的原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这就意味着一旦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被推广普及,那么国家将不可避免的大量进口原油或者炼制完工的汽油,那么,研究一种可直接应用于现有汽车的引擎无需改装的汽油代替物是极有前景的。
  人组把主意打到了氢气上。
  行星一号的燃料电池用的便是氢气。
  但要是在不改变现有汽车引擎的状况下用人造汽油代替汽油,氢气显然又是不可行的。
  必须要对它作出改变!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液态氢!”不管是从生产角度还是环保角度氢气都是他们能考虑到的比较上佳的选择,时酒仔细想了想,m国那边十年前就选择了液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见液氢在推动力上绝不逊色于汽油柴油甚至更胜一筹,并且相比气体,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
  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因此,用液态氢取代汽油,绝不是时酒的凭空猜测。
  优点明显,缺点也同样存在。
  “液态氢应该很难储存。”李松迟疑着说出了液态氢最大的缺陷。
  是的,液态氢燃料固然存在热能大、燃烧产物无污染种种好处,然而如何安全地存储这种沸点低体积又大还容易爆炸的燃料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迎着两位师兄犹豫困惑的目光,时酒坚定的用小拍了拍桌子,肥嘟嘟的脸上挂满了坚毅,“我们可以的!”
  我们真的可以吗?
  李松和王洋在内心深处自我质问了好几遍最后在时酒充满信任的目光下给自己打气加油,我们可以的!握拳jpg
  人造汽油实验很快便拉开了序幕。
  液氢是由氢气经过降温得到的液体,液态氢必须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才能保存,这种温度得有多低呢?大约在-2528c,且必须确保在-250c之下液态氢才会保持液态不变,一旦温度略有升高它就会汽化并蒸发,相当于之前的实验便是做了无用功,可想而知如此温度下液态氢的储存有多困难!
  “液态氢燃料罐如何?”连续十来天实验愣是没进展,逼得李松也开始琢磨这事能不能换个角度出发,比如研发一个可以有效储存液态氢的燃料罐。
  “用不锈钢板和真空超隔热层!只要把热量传递降低到一个很小很小的点,使压力作用下的液态氢长时间保持在低于-250c的恒定温度,那么液态氢的储存便不成问题。”
  王洋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适时补充道:“师兄说的没错,我认为完全可以在其加入一个蒸发管理系统,即使存在微量蒸发的氢气,那我们也能以一种非常合理的压力并进行净化后将气体排出!”
  时酒点点头,表示这个主意很可行,不过她自个儿的研究方向却是和两位师兄的大相径庭,“你们是打算从存储材料以及设计上下,客观的说,可行性很大!经过这几天的实验考虑,我决定从本源上掐断这个问题,既然液态氢沸点低体积大,那我完全可以利用一种载体材料将它固定成很小很小的类似颗粒、水滴这样的东西,同时使它的密度变大、体积缩小,那么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那么,我们分头实验吧!”
  有时候双管齐下得到的结果远比一个方向发力要有效的多。
  如果既能从本质上改变液态氢化物的密度体积,同时又能研发出一个有效隔热的液态氢燃料罐,那么液态氢这种人造汽油安全性有了保障就完全可以大范围的普及!
  分工合作后,李松和王洋一组专心研究液态氢燃料罐,重点还是放在燃料罐的结构以及选取材料方面,燃料罐的材料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找的,毕竟能维持液态氢的液体状态的隔热材料确实不多,再者隔热层的设计也需要他们耗费很多心力,显然,做起来远比说出来要难得多。
  同一时间,时酒也在忙忙碌碌的寻找、研发一种载体材料,一种能把不稳定的氢化物固定的材料!同时还要使液态氢化物的密度变大、体积缩小,时酒把追寻的眼光继续投入到了高分子载体材料上。
  现行的高分子载体材料显然是不合格的,这严峻的形势无一不在告诉时酒,她需要创新,研发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载体材料!
  实验难度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度。
  液态氢燃料罐倒还好,虽说进展缓慢但还在一直进步,可是时酒的新型高分子载体材料却是陷入了瓶颈之。
  载体是指能载带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种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常量物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