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二年八月初(457.458章在免费章节1(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第一批的国子监生毕业考试,毕业率可以说高的出奇,六千余考生,毕业率达到了53%,就是超过了三千七八百的考生通过了毕业考核。
  再算上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两千五百余、占38%的闹事者,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在考试的考生是原来的62%,不到四千人,也就是说,不到四千人在真正的考试,却有三千七八百顺利通过考试完成毕业,换算起来,真正的淘汰率只有5%。
  可想而知,通过毕业考试的几率有多高!几乎是不交白卷就能通过,而一旦从国子监毕业,等待他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官职或者吏职了。
  这怎么看,官吏之身都来的有些太简单、幸福来的有些太突然了。
  不过实际上最难的不是这考试的内容,而是当时那么多闹事者在闹事,而你依旧坚持原则,没有站出来盲从的反对侯府制定的规矩,最后还选择了顺从,老老实实的作答。
  对于如今地方基层官吏紧缺的顺天侯府来说,这个态度,这个顺从,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点就是,考入国子监的门槛,可没有这么低,不然也不会衍生那么多的专科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国子监毕业生理论上,都是统一授从九品官职,或者没达到官员分数线但达到了吏员分数线,或者本身就是报考的吏员,这些统一授吏员的最底级小吏,又称副使。
  小吏副使不入品流,却是编制之内,相当于后世的事务官、公务员之类的,再往上升是大吏仓大使,同样不入流,再往上升是典吏,理论上到了吏员的顶点了,同样不入流,而实际上典吏还能升到吏目,吏目却是从九品的官了,因此也不能算吏员。
  升到吏目才从九品,和一毕业就授从九品的同僚,怎么看都有巨大的区别,实际上呢,吏员是很少调动的,且可以在户籍本地任职,一为吏员,迟早都会是当地豪强。
  而吏员之下,还有大量临时工,如不入编制的衙役、衙差等,从九品的官,麾下就不一定有这些临时工了。
  当然,顺天侯府未来也会改革这种为了防止官员在一方做大,而弊端丛丛的流官制度,最起码在标准官话全面推行并落实之后,是这样的,至于废除流官制度。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二十一世纪都是如此,这十七世纪就能废了?
  理论上,官员录取榜的榜首与榜尾,都是授从九品,但还是列出了名次,这第一名正是郑恩亲自批阅的徐孚远。
  同时徐孚远的试卷也被公布了出来,算术试卷满分以外,《论华夏大地》《论世界各国》《论伐清与殖民》三篇论文,也流传了开来,其中就此成名的是《徐孚远注:论华夏大地》
  内容大致是:
  四渎∶黄河、济水、淮河、长江。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五岳五镇是为华夏九州,华夏九州生活着华夏民族。
  那么是先有华夏九州,还是先有华夏民族呢?
  古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有九种,圣人门徒子罕曰: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
  《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除东夷之外,又有八狄、七戎、六蛮。
  华夏民族正是于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环绕之中,何以成就华夏九州?岂不知九州大地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者乎?
  学生不才,愚人之见,自认为是先有华夏民族,是华夏民族的血与汗,造就了华夏九州大地……
  ……
  之后,徐孚远对于华夏民族的血与汗,换来的华夏九州,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书写的是热血沸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华夏九州不是上下的馈赠,而是华夏民族流血流汗,通过征服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得来的。
  九州非天降,实为华人血汗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