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专注且动情的程度,连赵禹宸听着都颇有些食指大动,正忍不住的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先留上个几条出来给御膳局里送回去,一旁的苏明珠便忽的起了身,又改口道:“不必倒了,我今个也累了,不钓了,都送回去罢。”
  说罢,赵禹宸便瞧见贵妃又转过身来与他屈了屈膝,声音毫无起伏的恭敬道:“陛下陪了臣妾半日,想来也累了,前朝国事繁忙,不敢再多劳烦陛下。”
  赵禹宸闻言一顿,便忽的笑了笑,他知道在苏明珠的心中,他这些日子的言行称得上是蓄意示好,忍辱负重,不过是看着苏家的军功,才着意的纵容忍让,但他自个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这几日来,他日日上午在乾德殿召见各地的文武官员,一面强忍着震惊怒意,一面还要谨记着水至清则无鱼,在杂乱无章的心声之中仔细分辨是否得用,丝毫都不敢懈怠,那才当真是强自坚持,只叫他从身到心疲累不已。
  相较之下,反而是用过午膳之后,来寻了明朗肆意苏明珠,陪着她干些无伤大雅的纵情胡闹之举,即便贵妃待他毫无尊重,甚至常常在面上心内诸多嫌弃,但他的心内却才能因此当真放松下来一般,暂且从那一国之君的规矩与束缚之中挣脱出来,得了片刻的安宁,甚至是微微的愉悦。
  因着这般缘故,赵禹宸只如没听懂苏明珠的话一般,也起身道:“也好,这会儿日头大,朕先与你回去歇歇。”
  苏明珠闻言,没忍住的开了口:“陛下何苦来呢?淑妃善解人意,又温柔体贴,远胜于我,您其实很该多去去关雎宫的。”
  言下之意,就是我都明白,你也不必在这装模作样的骗我了,完全可以自个找个痛快。
  赵禹宸闻言看向她,声音平静却又十分的正经:“淑妃胸有城府,心思深沉,远不及你明澈剔透,你说这话,却是过谦了。”
  【哟!方才还是知情解语,温柔贤淑呢,人一走,转脸就成心思深沉了,怎么什么话都叫你说了……】
  赵禹宸听着这心声,抬头看了看她不加掩饰的不屑一顾,半晌,便忽的叹息了一声,只声音低沉道:“明珠,你我自小相识,细算起来,也是十多年的情分,你又何至于此……”
  苏明珠闻言猛地一顿,原本是想说些嘲讽的言语,可一时竟又有些说不出口来。
  其实这倒也对,她好好的一个人,又不是天生的就尖酸刻薄,已怼人为乐的,只不过她自打进宫之后,登基了的赵禹宸就活像是规矩成精,哪哪都看她不顺眼一般,她在殿里换了些鲜亮的陈设摆件他不高兴,夏日里她将衣袖挽到了胳膊肘他说不够“庄重”,连她自个换了短打在后院里射箭练剑他都要说几句有失体统!
  苏明珠对进宫这事原本都已是诸多顾忌,索性她出身苏家,原也就遭了皇家忌惮,见状便越发放下了最后一丝迟疑,任凭你天大的规矩,也决计不肯叫人套到自个头上,再加上董淑妃那边还见缝插针的往她身上泼点脏水,横竖她也已经不通礼仪,浅薄粗俗了,这半真半假的话头,赵禹宸相信,她就也懒得解释。
  这么一来,她进宫之后,没用三月功夫,原本青梅竹马的两个人便已是相见两厌,怎么说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又有大千世界而来的阅历与见识,对上一个自小就被教导“宽厚仁德”的小皇帝,言语上怎么可能吃了亏?不论赵禹宸与她说什么,她都有各式各样的话头还回去,这两年多来,她都已几乎养成了习惯。
  可是这猛不然的,原本对他处处嫌弃不满的皇帝忽然换了一副态度,非但不主动挑事,甚至对着她的故意顶撞都是满面温和,处处退让,苏明珠这个遇强则强,遇软更软的性子便也渐渐露了出来,对着赵禹宸的这般示弱,竟是也没法子当真蛮不讲理的继续口出恶言。
  【也罢了,横竖我在这宫里也待不了几天,等爹爹交了兵权,你有的是不再装模作样的时候,这会儿又着什么急?】这么一想,苏明珠倒也释然,将原本话头咽下,利落的应了下来。
  待不了几天?
  什么叫待不了几天?赵禹宸忽的听见这句心声,面色便忽的一顿,他皱了眉头,正待好好问个清楚,亭外便有一小内监匆匆前来,跪与阶下恭敬道:“禀陛下,梁王回京了。”
  第40章
  梁王……
  赵禹宸闻奏,心下便是一凛,梁王赵德曜,在他未曾登基之前的十余年里,他几乎从未见过这位最小的皇叔,也只有逢年过节,或是遇着父皇万寿之时,这位常年在景山守帝陵的小皇叔不会回京,才会上一份用词极其谦卑顺服的请安折子,偶尔也回带着些节礼之类,多半是些亲抄的孝经佛经之流,用来在灯前供奉的,他幼时也曾翻看过,字字齐整,厚厚的几十卷,每一张都是一般的用心,毫无丁点污渍错漏,且书法一年比一年更见风骨,显然,是当真下了功夫的。
  也正是因着这般的缘故,在赵禹辰登基之前,这位小皇叔在他的心里甚至还称得上是一位宗室里难见的朴实纯孝之人,对于父皇对其的诸多嫌恶,他还曾帮着劝过几回——梁王毕竟是皇祖父的老来子,受祖父偏心偏爱也是难免的,至于祖父最后有些老糊涂,有意将皇位都传给小儿子,未曾如愿之后有封了梁王,甚至将龙影卫都给了他……这事固然荒谬,但那荒谬的也是皇祖父,文帝驾崩之时,梁王才不过一个两岁的小娃娃,皇祖父的老糊涂怎么能怪到一个诸事不懂的小娃娃头上?
  更莫提,梁王懂事之后也算是识趣,二十余年连都龟缩景山,与太荣太妃两个守着帝陵,日子过的简朴又清贫,在父皇的厌恶之下活的近乎销声匿迹,如履薄冰,都二十多岁了还连个正经婚事都无,只跟身边的自小服侍的侍女生了一个女儿,勉强不算太凄凉,即便已父皇那般深刻的成见,这么多年都连一个问罪的由头都寻不出来,这么算起来,宗室里那真正的罪人也就是如此了。
  赵禹宸十四岁刚刚登基,梁王终于回京拜贺之时,他心下甚至还想日后可以留皇叔就在京中住下,多给他几分体面,也算是全了他这些年来在守陵的清寒。
  但不曾想,他这位素来低调识趣的小皇叔,却是刚刚回京之后,便给了他这个侄儿一个响亮的耳光。
  先帝去的急,许多事都没来得及准备交代,赵禹宸登基之时本就仓促,加之他两年前也才十四,这个岁数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尤其比起梁王的将近而立之年来,就更显得他稚嫩的过分。
  主少则国疑,这话不是无的放矢,梁王回京之后,足像是要一口气将这二十多年的隐忍低调都一口气找补回来一般,先得了宗室府宗令与左右宗正的一力支持,大包大揽的操持起了先帝大丧,朝堂之上,更是谋文臣、拉武将,结党甚众,他登基之后多面对的第一桩大事,便是不少朝臣纷纷上奏附议,请封立梁王为摄政王!
  好在父皇生前多少还是存了些后手,加上有以太傅为首的一众忠臣拦着,终究是将这荒谬的呼声压了下去。只是经此一事之后,他固然是再不曾轻视这位小皇叔,但梁王蛰伏二十余年,趁着他仓促登基根基不稳之时一朝而起,却也已是树大根深,难以轻易应对。
  前些日子,梁王与他请旨,想要前去封地就藩,要知道,梁王因着有皇祖父的偏心,赐下的康梁乃是大焘头一份的鱼米之乡、富庶非常,又天然有着水利之便。
  梁王从前只在景山皇陵,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都掀起了这般风浪,赵禹宸如何肯叫放他再去康梁?当下便只借口皇叔守陵辛劳,如今好不容易回京,不忍分别的借口拒绝了,梁王见状便也并不意外一般,只说着过几日便是文帝冥寿的由头,又回了景山皇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