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2 / 4)
“你是挺无能的。”文正帝冷哼道,丝毫不给他面子,这群老臣倚老卖老,还想拿捏他堂堂天子,以为在他面前哭哭穷、说几句软话,将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就能瞒过他这个皇帝,算盘的挺好,可惜文正帝不买账。
高尚书说了这么多,不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弃大周朝的利益于不顾,朝廷养着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句俗语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国库里的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用来满足某些臣子的私欲。诚然有些官员已致仕,或是已不在人世,可子孙后代犹在,想必其儿孙也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总有能力还银。再不济,拿出房子、庄子、金银珠宝抵债也可以。只要有心还钱,多的是方法。你是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难不成还要朕教你如何办事?”
文正帝面无表情,踱步到高尚书面前,“朕记得你也欠了十万两白银,高卿口口声声说管不着别人还钱,那总能管着自己吧!作为户部的上峰,理应要带个好头,你什么时候将这十万两白银补上了,什么时间继续回到户部上值。不然的话...”文正帝冷哼一声,“高卿年事已高,也是时候在家含饴弄孙、颐享天年。”
高尚书身子一僵,他再有两三年即将致仕,若是这个时候退下去,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致仕后的赏赐、荣耀都没有了,功亏一篑。
这银子,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不然在皇帝面前讨不了好。
究竟是得罪天子,还是得罪官场上的人脉往来,高尚书已无从选择。
这道理他都懂,可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让他当出头鸟,这无异于割他的血肉,高尚书宦海浸淫多年,亲人不可靠,夫妻如同林鸟,儿孙有时也会撕破脸,唯独银子不会背叛他,若真是将十万两白银拿出来,他们高家势必要大伤元气。
思来想去,高尚书拿不定主意,一时未吭声。
看着高尚书这幅样子,文正帝越发生气,他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个老臣竟然还拿不定主意,当官当久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大周朝的皇帝不是这些老臣,而是他这个天子。
“ 朕也不勉强,高卿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继续回到户部。这一段时间,高卿好好在家歇息,户部的事情、还有还银这件事,不需要你操心,交给下面的人办理即可。”文正帝看也不看他一眼,“来人,将高大人送出去。”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食指点着眉心沉思,还银这件事,要找一个身后与各方利益都无牵扯的臣子,手段强硬有魄力,还不怕事。
既然此事交给户部办理,户部尚书是指望不上了,户部左侍郎的父亲,也欠了不少银子未还,更加指望不上,唯一可靠的,便是户部右侍郎顾驰。
文正帝叹口气,朝中官员众多,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前有温元之,今有顾驰,也多亏他们一对师徒,给自己解了不少忧愁。
“来人,将顾驰召来。” 文正帝闭目养神,对身边伺候的严公公道。
顾驰很快赶来,文正帝召他为何事,他心里有几分思量。当今天子心怀天下,励精图治,不是如前朝皇帝一样好糊弄,哪位臣子若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朕也知道还银的事情棘手,可有什么需要朕下命令的,朕一定会支持,但高尚书此等行径,委实令朕失望。” 文正帝叹口气,“朕如今遇上什么事情,总爱找你商量,若是所有的臣子都与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顾驰挂着笑,“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朝廷给微臣俸禄,陛下赏赐微臣金银、房子、荣耀和升职,微臣享受了这么多东西,理应做出点东西,方才不辜负陛下的看重和天下百姓。不管是老一辈的臣子,如老师,亦或是新踏入官场的进士,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臣子。能在陛下此等明君面前办事,得明君赏识,是微臣们的荣幸。”
文正帝眉头舒展,面上露出笑容,“你这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让朕开心呢!”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被顾驰这么一通话夸赞后,文正帝身心舒畅,心中郁结的那股气也没有了。
“爱卿可以什么好建议?”文正帝看着顾驰。
顾驰开口:“臣以为,还银这件事势在必行,臣看过户部统计的名册,所欠的银两加起来有六百万两左右,占每年国库总数的两成左右。国计民生,处处需要不少银子,一丝一毫都不可浪费。”
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前朝好过许多去,可国库的银子却远比不上前朝充足,即便身为皇帝,仍免不了捉襟见肘。
前朝赋税严重,搜刮民脂民膏,赋税、盐税等等非常高,百姓怨声载道。也正因为赋税高,前朝的国库才充盈。
今朝文正帝减免、降低赋税,国库的银子自是比不上前朝,加上每年军饷、兴修水利、各地书院、学子身上等多方面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支出的多,所以文正帝才迫不及待在边疆屯田,以此降低军队支出,开辟陆路贸易,以及计划中的海上贸易,以求充盈国库。
文正帝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国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和支柱,朕坐拥大好河山,每日进国库里的银子多,可支出的更多,有时候想一想国库里的白银,朕愁的连觉都睡不好。周朝众多子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哪一项离了银子都不行。”
顾驰接着道:“臣想着,那些致仕或是已离世的官员,欠银可由后代偿还,也可以拿家产抵扣。仍在仕途的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在规定期限内,用家产抵扣,偿还的缺口若是实在补不上,每月从月俸里扣除一部分,何时扣除完毕,何时结束。不仅如此,除了偿还欠银,还要有利息,这么多白银,放在钱庄里面,每年还能生出不少钱呢,可不能白白的让这些臣子们获利。有奖有罚,若是乖乖一下子拿出银子偿还,可以适当减免一小部分,第一个出头的,也可以给他一些荣耀。”
文正帝暗自点头,“利息?不错,钱生钱,这些大臣们白拿了这么多白银,应该付出点利息。光他们拿出来的利息,可就值一大笔银子,爱卿你这想法不错。可若是他们拒不偿还,又当如何?”
顾驰面上挂着胸有成竹的笑容,“先发制人,欠银的都是前朝的官员,如今一个两个年纪已经不小了,家族盘根错节,子孙后代无数,与人往来行走,讲究的唯“面子”二字。可以利用京华小报,将欠银的名单和数目公布上去,率先还银的可以在上面进行肯定,拒不还银的,也可以在小报上披露出来。同时可以公布朝廷每年的计划,预备将国库中的银子用到何处,让百姓吃一颗定心丸,关系到子民的切身利益,想必他们会更加支持还银这项举措。” ↑返回顶部↑
高尚书说了这么多,不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弃大周朝的利益于不顾,朝廷养着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句俗语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国库里的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用来满足某些臣子的私欲。诚然有些官员已致仕,或是已不在人世,可子孙后代犹在,想必其儿孙也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总有能力还银。再不济,拿出房子、庄子、金银珠宝抵债也可以。只要有心还钱,多的是方法。你是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难不成还要朕教你如何办事?”
文正帝面无表情,踱步到高尚书面前,“朕记得你也欠了十万两白银,高卿口口声声说管不着别人还钱,那总能管着自己吧!作为户部的上峰,理应要带个好头,你什么时候将这十万两白银补上了,什么时间继续回到户部上值。不然的话...”文正帝冷哼一声,“高卿年事已高,也是时候在家含饴弄孙、颐享天年。”
高尚书身子一僵,他再有两三年即将致仕,若是这个时候退下去,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致仕后的赏赐、荣耀都没有了,功亏一篑。
这银子,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不然在皇帝面前讨不了好。
究竟是得罪天子,还是得罪官场上的人脉往来,高尚书已无从选择。
这道理他都懂,可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让他当出头鸟,这无异于割他的血肉,高尚书宦海浸淫多年,亲人不可靠,夫妻如同林鸟,儿孙有时也会撕破脸,唯独银子不会背叛他,若真是将十万两白银拿出来,他们高家势必要大伤元气。
思来想去,高尚书拿不定主意,一时未吭声。
看着高尚书这幅样子,文正帝越发生气,他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个老臣竟然还拿不定主意,当官当久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大周朝的皇帝不是这些老臣,而是他这个天子。
“ 朕也不勉强,高卿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继续回到户部。这一段时间,高卿好好在家歇息,户部的事情、还有还银这件事,不需要你操心,交给下面的人办理即可。”文正帝看也不看他一眼,“来人,将高大人送出去。”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食指点着眉心沉思,还银这件事,要找一个身后与各方利益都无牵扯的臣子,手段强硬有魄力,还不怕事。
既然此事交给户部办理,户部尚书是指望不上了,户部左侍郎的父亲,也欠了不少银子未还,更加指望不上,唯一可靠的,便是户部右侍郎顾驰。
文正帝叹口气,朝中官员众多,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前有温元之,今有顾驰,也多亏他们一对师徒,给自己解了不少忧愁。
“来人,将顾驰召来。” 文正帝闭目养神,对身边伺候的严公公道。
顾驰很快赶来,文正帝召他为何事,他心里有几分思量。当今天子心怀天下,励精图治,不是如前朝皇帝一样好糊弄,哪位臣子若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朕也知道还银的事情棘手,可有什么需要朕下命令的,朕一定会支持,但高尚书此等行径,委实令朕失望。” 文正帝叹口气,“朕如今遇上什么事情,总爱找你商量,若是所有的臣子都与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顾驰挂着笑,“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朝廷给微臣俸禄,陛下赏赐微臣金银、房子、荣耀和升职,微臣享受了这么多东西,理应做出点东西,方才不辜负陛下的看重和天下百姓。不管是老一辈的臣子,如老师,亦或是新踏入官场的进士,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臣子。能在陛下此等明君面前办事,得明君赏识,是微臣们的荣幸。”
文正帝眉头舒展,面上露出笑容,“你这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让朕开心呢!”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被顾驰这么一通话夸赞后,文正帝身心舒畅,心中郁结的那股气也没有了。
“爱卿可以什么好建议?”文正帝看着顾驰。
顾驰开口:“臣以为,还银这件事势在必行,臣看过户部统计的名册,所欠的银两加起来有六百万两左右,占每年国库总数的两成左右。国计民生,处处需要不少银子,一丝一毫都不可浪费。”
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前朝好过许多去,可国库的银子却远比不上前朝充足,即便身为皇帝,仍免不了捉襟见肘。
前朝赋税严重,搜刮民脂民膏,赋税、盐税等等非常高,百姓怨声载道。也正因为赋税高,前朝的国库才充盈。
今朝文正帝减免、降低赋税,国库的银子自是比不上前朝,加上每年军饷、兴修水利、各地书院、学子身上等多方面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支出的多,所以文正帝才迫不及待在边疆屯田,以此降低军队支出,开辟陆路贸易,以及计划中的海上贸易,以求充盈国库。
文正帝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国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和支柱,朕坐拥大好河山,每日进国库里的银子多,可支出的更多,有时候想一想国库里的白银,朕愁的连觉都睡不好。周朝众多子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哪一项离了银子都不行。”
顾驰接着道:“臣想着,那些致仕或是已离世的官员,欠银可由后代偿还,也可以拿家产抵扣。仍在仕途的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在规定期限内,用家产抵扣,偿还的缺口若是实在补不上,每月从月俸里扣除一部分,何时扣除完毕,何时结束。不仅如此,除了偿还欠银,还要有利息,这么多白银,放在钱庄里面,每年还能生出不少钱呢,可不能白白的让这些臣子们获利。有奖有罚,若是乖乖一下子拿出银子偿还,可以适当减免一小部分,第一个出头的,也可以给他一些荣耀。”
文正帝暗自点头,“利息?不错,钱生钱,这些大臣们白拿了这么多白银,应该付出点利息。光他们拿出来的利息,可就值一大笔银子,爱卿你这想法不错。可若是他们拒不偿还,又当如何?”
顾驰面上挂着胸有成竹的笑容,“先发制人,欠银的都是前朝的官员,如今一个两个年纪已经不小了,家族盘根错节,子孙后代无数,与人往来行走,讲究的唯“面子”二字。可以利用京华小报,将欠银的名单和数目公布上去,率先还银的可以在上面进行肯定,拒不还银的,也可以在小报上披露出来。同时可以公布朝廷每年的计划,预备将国库中的银子用到何处,让百姓吃一颗定心丸,关系到子民的切身利益,想必他们会更加支持还银这项举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