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围师必阙(2 / 4)
以一万两千兵马,主动跨过樊川河,以绝对的优势、毫无波澜起伏的击溃近楚军自以为精锐的近三万兵马,就已经足够震憾人心了。
“楚信王杨元演十月上旬确实试图进攻淮西,但在樊川河一役遭受到重挫,杨元演于斯役也受箭创,被部下拼命抢回才没有殒命战场。目前楚军有噤若寒蝉,其在长江沿线虽然还部署十数万兵马,但短时间内不要想他们能有再攻淮西的胆气。而司马氏此时绝口不再提投附楚国之事,已经从楚州将几名秘使撤走,我怀疑司马氏甚至都有可能已秘密遣使去了洛阳……”萧衣卿说道。
目前梁军故意打开晋城北面的通道,守军也完全可能派出斥候去验证箭书上的内容,而萧衣卿既然亲自过来,更不可能去掩饰当前可以说是糟糕透顶的局势。
萧思庆、哲合愣怔在那里,他们能料到形势不乐观,却也没有想到能糟糕到这一地步!
眼前的局势也就是说,楚军已经完全无法从南线牵制多少梁军,甚至连原先计划着有可能投向楚军的司马氏,都有可能转头投向梁军?
这岂非意味着东梁军从东线也难以再对梁军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了?
司马氏投楚以及徐晋、赵明廷心思不定,萧衣卿这边都有注意到,但萧衣卿皆保持沉默,主要原因还是梁师雄及魏博精锐于荥阳被歼灭之后,朱让与梁任之辈难成气候。
与其继续叫司马氏与朱让、梁任捆绑一起,难以从东线对梁军造成多大的威胁,萧衣卿更期待司马氏投附楚国后,能与杨元演、杨致堂等人合作,瓜分淮西,从南线重创梁军,从而有效减轻他们在北方所承受的压力。
谁能想象曾是楚国最为精锐的楚州军,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现在梁军故意在晋城北面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其意图并不难猜测,目的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晋城十数万军民往北突围。
然而梁军在晋城东西以及北面有近十万精锐兵马,十数万军民在没有足够援兵接应的情况,想从冰天雪地里穿过三百多里的旷野,进入潞州城,或逃往潞州更北面的地域,无疑是天方夜谈。
也就是说,梁军更深一层意图,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潞州、太原的兵马进入泽州北部接应晋城北撤军事,然而好方便他们在泽州北部再次发动大规模会战。
明知道梁军围三阙一的意图是那样的赤裸裸,乌素大石却不能什么都不做,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
目前梁军已经彻底掌握南北战场的节奏,就算他们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梁军也完全有足够的耐心跟能力,拖到明年春暮,甚至拖到入夏之后,蓄足山岭间的溪河之水,利用堰坝、大渠引导过来冲淹晋城。
到时候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都难逃全军覆灭的惨烈结局。
蒙兀南北两院十三翼部,总计丁口才一百万左右,明知道有近八分之一的军民陷在梁军的虎口之下,乌素大石倘若见死不救,不要说北院那边会闹翻天,南院这边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将吏满腹意见。
然而要救就不能拖延,此时北地冰天雪地、溪河冰封,还是更有利于蒙兀精锐骑兵在太岳山与太行山之间的丘陵旷原作战。
只是他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梁军敢摆下这样的陷阱,便代表他们有相当的自信;就像在楚信王杨元演有意进犯淮西之前,韩谦就敢在淮西仅部署那点兵力,完全没有将其北线精锐南调的意思……
…………
…………
“司马德乃是司马延之子——司马延当年在汴京病逝,司马潭在徐州执掌军政,司马德未能争得过自己的叔叔,近十年来都醉心诗词歌赋,以避嫌疑。这次司马潭用司马德为使,到洛阳来觐见君上,应该也是考虑到司马延、司马德这一脉与汴梁并无交恶的劣迹……”
坐在软柔的地毯上,冯翊说起他与文瑞临从棠邑返回途中,与司马氏秘使司马德在陈州见面,并一路同行返回洛阳的情形。
当年朱裕发动兵变篡位登基,当时的司马氏家主司马延很快就上表拥戴;在朱裕亲率大军南征之际,司马延与司马德父子都伺候御前,甚是殷勤,也颇得朱裕的信任。
之后司马延还随朱裕前往汴京任职,徐州刺史、徐泗都防御使等职由韩元齐兼领——河朔惊变之后,韩元齐与陈昆率部弛援汴梁,徐泗的军政大权才重新落回到司马氏的手里。
而随着司马延在汴京病逝,马司氏在司马潭的率领下,与汴京迅速切割的关系,事实上保持独立,之后又与寿州军一起投靠背后有蒙兀人支撑的朱让、梁师雄。
像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以及韩元齐、陈昆等人,对司马延、司马德一脉的司马氏子弟,感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司马潭在樊川河一役之后,重新启用司马德秘密出使洛阳,以此化解洛阳的“敌意”,也可以说是“知人善用”。
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等人的意见,目前寿州军、蜀楚两国的问题都还没有一个定论,大梁目前也难以直接收复徐泗地区,在目前情况下希望司马潭表出应的诚意,应该叫情感上有可能更亲近于洛阳的司马德一系子弟在徐泗掌握军政权柄作为必要的过渡;同时,也应该司马氏也应该通过钟离、临濠等地,从淮西购入相应量的棉布、铁器等商货,才能视之有愿意和平解决徐泗问题的初步诚意。
“行,你们觉得左内史府的主张如何?”韩谦看向此时坐在阁中的冯翊、文瑞临、韩建吉三人问道。 ↑返回顶部↑
“楚信王杨元演十月上旬确实试图进攻淮西,但在樊川河一役遭受到重挫,杨元演于斯役也受箭创,被部下拼命抢回才没有殒命战场。目前楚军有噤若寒蝉,其在长江沿线虽然还部署十数万兵马,但短时间内不要想他们能有再攻淮西的胆气。而司马氏此时绝口不再提投附楚国之事,已经从楚州将几名秘使撤走,我怀疑司马氏甚至都有可能已秘密遣使去了洛阳……”萧衣卿说道。
目前梁军故意打开晋城北面的通道,守军也完全可能派出斥候去验证箭书上的内容,而萧衣卿既然亲自过来,更不可能去掩饰当前可以说是糟糕透顶的局势。
萧思庆、哲合愣怔在那里,他们能料到形势不乐观,却也没有想到能糟糕到这一地步!
眼前的局势也就是说,楚军已经完全无法从南线牵制多少梁军,甚至连原先计划着有可能投向楚军的司马氏,都有可能转头投向梁军?
这岂非意味着东梁军从东线也难以再对梁军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了?
司马氏投楚以及徐晋、赵明廷心思不定,萧衣卿这边都有注意到,但萧衣卿皆保持沉默,主要原因还是梁师雄及魏博精锐于荥阳被歼灭之后,朱让与梁任之辈难成气候。
与其继续叫司马氏与朱让、梁任捆绑一起,难以从东线对梁军造成多大的威胁,萧衣卿更期待司马氏投附楚国后,能与杨元演、杨致堂等人合作,瓜分淮西,从南线重创梁军,从而有效减轻他们在北方所承受的压力。
谁能想象曾是楚国最为精锐的楚州军,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现在梁军故意在晋城北面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其意图并不难猜测,目的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晋城十数万军民往北突围。
然而梁军在晋城东西以及北面有近十万精锐兵马,十数万军民在没有足够援兵接应的情况,想从冰天雪地里穿过三百多里的旷野,进入潞州城,或逃往潞州更北面的地域,无疑是天方夜谈。
也就是说,梁军更深一层意图,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潞州、太原的兵马进入泽州北部接应晋城北撤军事,然而好方便他们在泽州北部再次发动大规模会战。
明知道梁军围三阙一的意图是那样的赤裸裸,乌素大石却不能什么都不做,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
目前梁军已经彻底掌握南北战场的节奏,就算他们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梁军也完全有足够的耐心跟能力,拖到明年春暮,甚至拖到入夏之后,蓄足山岭间的溪河之水,利用堰坝、大渠引导过来冲淹晋城。
到时候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都难逃全军覆灭的惨烈结局。
蒙兀南北两院十三翼部,总计丁口才一百万左右,明知道有近八分之一的军民陷在梁军的虎口之下,乌素大石倘若见死不救,不要说北院那边会闹翻天,南院这边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将吏满腹意见。
然而要救就不能拖延,此时北地冰天雪地、溪河冰封,还是更有利于蒙兀精锐骑兵在太岳山与太行山之间的丘陵旷原作战。
只是他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梁军敢摆下这样的陷阱,便代表他们有相当的自信;就像在楚信王杨元演有意进犯淮西之前,韩谦就敢在淮西仅部署那点兵力,完全没有将其北线精锐南调的意思……
…………
…………
“司马德乃是司马延之子——司马延当年在汴京病逝,司马潭在徐州执掌军政,司马德未能争得过自己的叔叔,近十年来都醉心诗词歌赋,以避嫌疑。这次司马潭用司马德为使,到洛阳来觐见君上,应该也是考虑到司马延、司马德这一脉与汴梁并无交恶的劣迹……”
坐在软柔的地毯上,冯翊说起他与文瑞临从棠邑返回途中,与司马氏秘使司马德在陈州见面,并一路同行返回洛阳的情形。
当年朱裕发动兵变篡位登基,当时的司马氏家主司马延很快就上表拥戴;在朱裕亲率大军南征之际,司马延与司马德父子都伺候御前,甚是殷勤,也颇得朱裕的信任。
之后司马延还随朱裕前往汴京任职,徐州刺史、徐泗都防御使等职由韩元齐兼领——河朔惊变之后,韩元齐与陈昆率部弛援汴梁,徐泗的军政大权才重新落回到司马氏的手里。
而随着司马延在汴京病逝,马司氏在司马潭的率领下,与汴京迅速切割的关系,事实上保持独立,之后又与寿州军一起投靠背后有蒙兀人支撑的朱让、梁师雄。
像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以及韩元齐、陈昆等人,对司马延、司马德一脉的司马氏子弟,感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司马潭在樊川河一役之后,重新启用司马德秘密出使洛阳,以此化解洛阳的“敌意”,也可以说是“知人善用”。
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等人的意见,目前寿州军、蜀楚两国的问题都还没有一个定论,大梁目前也难以直接收复徐泗地区,在目前情况下希望司马潭表出应的诚意,应该叫情感上有可能更亲近于洛阳的司马德一系子弟在徐泗掌握军政权柄作为必要的过渡;同时,也应该司马氏也应该通过钟离、临濠等地,从淮西购入相应量的棉布、铁器等商货,才能视之有愿意和平解决徐泗问题的初步诚意。
“行,你们觉得左内史府的主张如何?”韩谦看向此时坐在阁中的冯翊、文瑞临、韩建吉三人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