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节(1 / 4)
第757章 厉害了赵知微
这段时间,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死的死,残的残,病的病,萧圪再如何心胸宽广也不由郁闷难受。
现在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想着大晋能在自己手上显示兴旺之兆,他的心情终于畅快了一把,前段时间堆积在心头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齐虚谷见萧圪这样,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子,递到萧圪面前。
因为这段时间折子堆积,所以不是很重要的事他都不会递折子,这个折子他还是来之前揣在怀里的,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呈上来让皇上看看。
“这是什么?”萧圪知道齐虚谷没有什么事,不会随随便便往他这里递折子,不由好奇地打开来看。
齐虚谷也不卖关子,道:“这是臣得知齐王妃娘娘发明的农具起了巨大作用后,特意派人去南阳查看娘娘离任前组织南阳服徭役的民众建修的水利情况。”
萧圪听齐虚谷这么说,就知道这水利必是大有好处的,否则齐虚谷也不可能特意上个折子说明情况,更何况赵如熙改良的两样农具还给了他们大惊喜。
他仔细地看着折子。
这个折子是齐虚谷叫手下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的。
上面将整个南阳附近的水利图大致都画了下来,并在某些地方做了标注。
而跟标注一一对应的下面的文字里,写清楚了这里用了高架水车还是用了特殊的修建手法,让水流在不利地形里得以顺利通过。
齐虚谷见萧圪目光移到了末尾,他忍不住道:“在这个折子上,看似只在几个地方修了水坝,再架了几架水车,除了水车的制造比较新奇、筑坝和水渠的方法有点不同之外,似乎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水利做得出色,不值得拿出来讲。”
“可如果皇上您去实地看,就会发现这个水利体系修建得相当完整,它利用了原有的溪流、水渠、湖泊,以及原先就修建过的水利沟渠,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加以连接、贯通,让南阳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能在洪涝旱灾发生时利用大小水坝加以合理调整的水利体系。”
“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个水利体系,只要不是发生特别特别大的洪涝灾害和比较严重的旱灾,整个南阳的农业收成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萧圪刚才看了折子上的内容,对这个水利工程也有了了解。
他十分赞同地道:“确实如此。手段虽不新奇,难得的是这份心思。她只在南阳呆了半年,冬天修水利的时候还被叫回了京城,但她做出的这个水利体系能长长久久地造福于当地百姓。”
赵如熙利用当地现有的几个大型湖泊做天然的蓄水池,在雨水充沛的时候蓄水,在洪涝灾害时也能尽可能多的容纳多余的水量,让整个南阳不再受水患之害。而在天旱需要用水的时候,把这些湖泊的水逐级放出,就能让各个地方的农田有水灌溉、城市居民也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手段并不新奇,但她的设计极为巧妙。可以说是花了最少的钱与精力,却让南阳的农业收成与安全得到了保障。
想到这里,萧圪就无比感慨:“放眼大晋,能有这种能力与巧思和为国为民之心的官员又有几个?”
古代的官员,跟现代高学历人才完全不一样。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如何写好策论,有很多都是死读书。即便是写策论需要用到一些治国之道,那也是人云亦云,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所以各届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是最热卖的。
这些人考上进士之后就直接上岗做官。在京城各部做官还好,还能跟着前辈学一学本事再做事;可那些分派到各地做县令的,整个县的政治、经济、刑案、农业各方面都得懂,都得抓,而他们自己还是个生瓜蛋子,面临这种局面,岂不抓瞎?不出乱子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做得出一番政绩来?上官的很多精力就放在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乱子上了,自己也别想好好琢磨如何发展本省农业经济。
与历代的新科进士的表现比起来,赵如熙只当官半年,做出来的成绩可谓是相当亮眼了。
不光是她有能力,难得的还是她有这份心。
在萧圪可惜赵如熙以后不能再作官,大晋损失了一个可造大才时,便听齐虚谷又道:“皇上,您可知齐王妃修建这些水利的时候,花了多少银子?”
萧圪收回思绪,看向齐虚谷:“莫不是很多?但这笔钱,花得值啊。要是没有这个水利系统,南阳一旦发生洪涝旱灾,会损失多少,你算过没有?”
“哈哈哈,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齐虚谷摆手笑道,“臣的意思是说,齐王妃修的这个水利系统,不光没花衙门里的一文钱,反而赚了一大笔,您信不信?”
“怎么可能?”萧圪下意识地反问。
不过问完他就知道这绝对是事实,否则齐虚谷不会这么说了。 ↑返回顶部↑
这段时间,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死的死,残的残,病的病,萧圪再如何心胸宽广也不由郁闷难受。
现在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想着大晋能在自己手上显示兴旺之兆,他的心情终于畅快了一把,前段时间堆积在心头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齐虚谷见萧圪这样,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子,递到萧圪面前。
因为这段时间折子堆积,所以不是很重要的事他都不会递折子,这个折子他还是来之前揣在怀里的,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呈上来让皇上看看。
“这是什么?”萧圪知道齐虚谷没有什么事,不会随随便便往他这里递折子,不由好奇地打开来看。
齐虚谷也不卖关子,道:“这是臣得知齐王妃娘娘发明的农具起了巨大作用后,特意派人去南阳查看娘娘离任前组织南阳服徭役的民众建修的水利情况。”
萧圪听齐虚谷这么说,就知道这水利必是大有好处的,否则齐虚谷也不可能特意上个折子说明情况,更何况赵如熙改良的两样农具还给了他们大惊喜。
他仔细地看着折子。
这个折子是齐虚谷叫手下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的。
上面将整个南阳附近的水利图大致都画了下来,并在某些地方做了标注。
而跟标注一一对应的下面的文字里,写清楚了这里用了高架水车还是用了特殊的修建手法,让水流在不利地形里得以顺利通过。
齐虚谷见萧圪目光移到了末尾,他忍不住道:“在这个折子上,看似只在几个地方修了水坝,再架了几架水车,除了水车的制造比较新奇、筑坝和水渠的方法有点不同之外,似乎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水利做得出色,不值得拿出来讲。”
“可如果皇上您去实地看,就会发现这个水利体系修建得相当完整,它利用了原有的溪流、水渠、湖泊,以及原先就修建过的水利沟渠,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加以连接、贯通,让南阳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能在洪涝旱灾发生时利用大小水坝加以合理调整的水利体系。”
“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个水利体系,只要不是发生特别特别大的洪涝灾害和比较严重的旱灾,整个南阳的农业收成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萧圪刚才看了折子上的内容,对这个水利工程也有了了解。
他十分赞同地道:“确实如此。手段虽不新奇,难得的是这份心思。她只在南阳呆了半年,冬天修水利的时候还被叫回了京城,但她做出的这个水利体系能长长久久地造福于当地百姓。”
赵如熙利用当地现有的几个大型湖泊做天然的蓄水池,在雨水充沛的时候蓄水,在洪涝灾害时也能尽可能多的容纳多余的水量,让整个南阳不再受水患之害。而在天旱需要用水的时候,把这些湖泊的水逐级放出,就能让各个地方的农田有水灌溉、城市居民也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手段并不新奇,但她的设计极为巧妙。可以说是花了最少的钱与精力,却让南阳的农业收成与安全得到了保障。
想到这里,萧圪就无比感慨:“放眼大晋,能有这种能力与巧思和为国为民之心的官员又有几个?”
古代的官员,跟现代高学历人才完全不一样。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如何写好策论,有很多都是死读书。即便是写策论需要用到一些治国之道,那也是人云亦云,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所以各届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是最热卖的。
这些人考上进士之后就直接上岗做官。在京城各部做官还好,还能跟着前辈学一学本事再做事;可那些分派到各地做县令的,整个县的政治、经济、刑案、农业各方面都得懂,都得抓,而他们自己还是个生瓜蛋子,面临这种局面,岂不抓瞎?不出乱子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做得出一番政绩来?上官的很多精力就放在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乱子上了,自己也别想好好琢磨如何发展本省农业经济。
与历代的新科进士的表现比起来,赵如熙只当官半年,做出来的成绩可谓是相当亮眼了。
不光是她有能力,难得的还是她有这份心。
在萧圪可惜赵如熙以后不能再作官,大晋损失了一个可造大才时,便听齐虚谷又道:“皇上,您可知齐王妃修建这些水利的时候,花了多少银子?”
萧圪收回思绪,看向齐虚谷:“莫不是很多?但这笔钱,花得值啊。要是没有这个水利系统,南阳一旦发生洪涝旱灾,会损失多少,你算过没有?”
“哈哈哈,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齐虚谷摆手笑道,“臣的意思是说,齐王妃修的这个水利系统,不光没花衙门里的一文钱,反而赚了一大笔,您信不信?”
“怎么可能?”萧圪下意识地反问。
不过问完他就知道这绝对是事实,否则齐虚谷不会这么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