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始探险(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一下子没了睡意,起身坐在沙发上点了一支烟。回忆着梦中的点点滴滴,猛然发觉我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田曼妮回去后采购探险装备自然无法瞒过田水民,田曼妮到时肯定会向田水民和盘托出小洪山墓葬的所见所闻……
  说实话,我至今还没摸透田水民到底是姓“正"还是姓“邪",到时他会不会横插一脚?
  思忖良久,我打了一个电话给毛春华说了我的担忧,毛春华尽情嘲笑了我一番,说我杞人忧天。
  最后才回归正题分析了一下:那田水民现在是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数人的眼皮底下,想搞个小动作很难。关于小洪山墓葬,他想插手,也有心无力……
  三天后,我按照约定时间赶到了石门镇,意外的发现田曼妮身边多了哼哈二将:大虎和二虎兄弟。
  他们一人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田曼妮告诉我,她爹地田水民在得知我们的发现以后不仅没有反对这次探险行动,还吩咐大虎二虎兄弟俩跟着她……
  对于毛春华的质疑,田曼妮解释是她一个弱女子背不动两个大包,再说了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
  言外之意她就是赞助这次探险行动的金主,她有全权处理一切。毛春华只好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我和大虎二虎算是熟人了,彼此点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毛春华见田曼妮有两大护法紧随左右,很知趣的打消了和她套近乎的念头。
  长话短说我们到了上次避雨的山洞,这里人迹罕至,前几天我撞塌的那个洞口还在,向下看去黑呼呼的犹如一张大嘴。
  不过谁先下去变成了争执的焦点。我说:
  “还是我第一个下吧,你们看上次我不及防掉下去,没伤筋动骨,这说明什么?说明我身手敏捷,再说了我算是下过一次了,里面什么样我比你们熟悉……”
  “切!”毛春华冲我竖起了中指:“估计你是啃了一嘴泥巴。”
  嘴上说着,身子却诚实的让开了,默认了我打头阵的要求。
  我们用绳子绑了一只鹅,从洞口放下去,过了半个小时拉上来一看,那鹅还是活蹦乱跳的。这说明洞底氧气充足。
  其实三天过去了,洞里空气也流通了三天,什么有害的气体都置换干净了,不过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拿了一只鹅放下去探一下路。
  我顺着登山绳溜到洞底,打开狼眼手电,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积满灰尘的甬道,从我下来的洞口到甬道有一条斜坡,也亏的了这条斜坡,三天前我摔下来是顺着这斜坡滚下来的从而没受什么大伤。
  “ 到底是有钱人,”我暗叹道。这狼眼手电应该是军用级别的,也不知道田曼妮是通过什么渠道采购到的。
  我小心翼翼走出一步,脚下咔嚓一声轻响,仿佛踩中了什么东西,我浑身绷的笔直,心想不会这么背吧,刚下来就踩中了机关。
  用狼眼一照,不由哑然失笑,原来是一根朽木。我又用狼电照向前方,前方三米处两扇石大门静静的贮立在那里,忠实的履行它的职责。
  在雪亮的手电光线下,石门上两个面目狰狞的兽头门环跃然入目,我吃了一惊,感叹古代的工匠手艺,那兽头雕的栩栩如生,似呼之欲出。
  我伸手尝试推了一下,那石门纹丝不动,我回首用狼眼电筒朝洞口方向划了三个圈,示意他们可以下来了。
  最先下来的是毛春华,这家伙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连腰上的登山绳还没解就迫不及待的察看四周,他眉头渐渐皱起,连呼不可能。我赶紧问怎么了。
  毛春华说:“这应该是进入墓室的甬道了,你看到没有,甬道用大石堆砌而成,每块石头大约有二吨重,且石与石之间相互关联铆箍。
  这明显是唐朝陵墓的特点,我奇怪的是,历史上江山在唐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王候级人物,看这甬道的规模,这个墓主人应该是帝王级别的。
  不对呀,如果这里真是周代墓葬,可为什么会出现唐朝陵墓的风格?难道奄国人早就掌握了唐代的建筑技术?”
  我脱口而出:“你难道忘了还有一个黄巢?”
  我说这话并不是毫无根据,在江山市境内有全国著名的黄巢起义遗址,它位于保安乡保安村仙霞岭,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饶、信、歙、虔等州,千里转战浙西,起义博在仙霞关开路七百里,直取福建。仙霞岭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黄巢起义军开辟山路后,成为历代农民起义活动的重要关口。明代叶守留领导矿工起义,清代江山刘家福起义等,均转战于此。
  如果说符合帝王级别而且在江山的恐怕只有黄巢了,可是毛春华却摇摇头,说不是。
  因为这个甬道虽然带着唐陵的风格,但甬道两边根本没有一丝唐代壁画的痕迹,再说了,就算是黄巢死在江山,以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财力物力都不允许修建一座大陵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