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吸引顾玦的,还是顾淮之做出的这个驰道。
  对于新事物,人都有好奇心。以顾玦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驰道的作用,绝不仅如此。
  驰道的出现,极大缩短了赶路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同现在,府城酒楼中就能有离府城上百里远的安顺县才有的新鲜蕨菜,若是往年,酒楼里只有别地儿的干菜,想要吃新鲜的?不好意思,您自个儿去当地吃吧。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已经有商户看到了这驰道的巨大作用,这可是他们运货的神器啊!
  这就要夸一波顾淮之的安排了,驰道的标准是按照官道来的,也就是说,这一路上都有驿站,驿站里备好了换乘的马匹和士兵,大大的提高了运货途中的安全性。这么平坦的道,马也跑得快,一站一站停,有具体的歇脚处,那可比带着一堆货物出门结果碰上劫道的山匪强多了。
  当然,这路费也不便宜。对此,顾淮之理直气壮得很,官府修路不要钱的吗?后续维护费也得算上,想走驰道,高速费交来!
  原本陈县令心里还有点慌,毕竟顾淮之定的过路费是真不便宜。相对于之前收的商税,这过路费算下来可都是商税的好几倍了。更过分的是,顾淮之还特别精明的表示,过路费是过路费,商税是商税。这税费……陈县令都担心商贾们会一怒之下全体撂挑子不理顾淮之。
  然而让陈县令困惑的是,商贾们不但不反对,反而全都喜滋滋地捧着银子过来交过路费,看着驰道的眼神就跟看金元宝似的。
  陈县令简直要怀疑,到底谁才是商贾?不都说商人重利,精明又能算计吗?为什么这些商人就跟脑子进水似的一股溜往外送银子呢?
  顾淮之倒不意外,成功的商人本就具有超前的眼光。商人们看重的是驰道给他们提供的持续价值。现在还是逐渐打通康郡郡内各县的路,等到日后打通了全齐朝境内的路,那他们商人的盛世就要来了。想想吧,赶路的时间变短后,原本放不了多久的东西也能远销各地,他们在各地来回运货的次数也能变多,节约了时间成本后,生意次数多了,进账自然要多上不少。
  相比之下,那些多出来的过路费,真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这可是官道,有朝廷做保,他们运货路上也不用胆战心惊地怕碰上劫匪了。天知道持续了两百多年的乱世给了商人们多大的打击。乱世乱世,流民多,土匪多,他们这些运货的商户,在这些流民土匪眼中就是大肥羊,不抢一把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乱民。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军队抢东西。人都是要吃饭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但动辄几十万大军,粮草未必管够。乱世官兵又不是我种花家的子弟-兵,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两百多年,官兵没少干当街抢老百姓东西的事儿。零散的老百姓都被抢了,带着丰富物资的商队能不被抢?被抢还算幸运,更多的是杀人越货,连命都丢了,还有的直接就被强行征进军中,也不管这人之前到底上没上过战场,往他手里塞一把不咋滴的武器,赶着他们冲在最前面,纯属让他们去送死,榨干他们最后一丝价值。
  可以说,这两百多年的乱世,逼死了将近八成的商贾,留下来的,都是些强悍的角色。这样的人,不缺对商机的敏锐力。
  说实话,顾淮之最开始都没想到这一层。后来看到商户们这么激动的模样,顾淮之才突然想明白了各种缘由。也不由感叹,只有从乱世中走过来的人,才明白安稳日子的可贵。
  感叹归感叹,顾淮之商人本性发作,都在琢磨着让康郡商人捐款修驰道的事儿了。反正修了驰道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缓解朝廷财政的压力,双赢的事儿,还是可以商谈的嘛。
  顾淮之也没瞒着顾玦,叔侄两一边赏景一边闲聊,顾淮之顺嘴就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告诉了顾玦。
  “这一手借鸡生蛋可真漂亮!”绕是顾玦再狂狷,也不得不赞叹一句顾淮之的手段之高。把人算计得明明白白,还让对方对他感恩戴德,一分银子没出,名声政绩全都倒手。
  这才到哪儿呢?顾淮之轻笑一声,继续说道:“到时候再让人告诉他们,捐款前三名可以免除三到五年的过路费,并且还能得到我亲题的牌匾一块,如何?”
  咝——顾玦倒抽一口冷气,惊疑不定地看着顾淮之,目光十分复杂,“你这脑子,莫不是陶朱公投的胎?这么多商人绑在一起都算不过你一个,真惨。”
  “小叔此言差矣,这怎么能算惨呢?”顾淮之老神在在地开口,‘“谁家惨起来是这么惨的?他们捐了款,得了名又能多挣银子,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他们感谢我还来不及。哪里能称的上一个惨字?”
  顾玦无语,行吧,你小子手段高你说了算。话说这个操作好熟悉,当初那批家人闹出事儿来的新科进士们也是这样被顾淮之卖了还对他感激涕零的,现在都兢兢业业地蹲在山沟沟里教化孩童呢!
  好在这小子是顾家的,要是别家的,老头子该睡不着觉了。看看冯克己,多厉害一老头儿,连着在这小子手上吃了好几回憋,现在正在家里痛骂冯适来着。惨啊。
  顾淮之一见顾玦这样就知道他又在心里腹诽自己,不由微微撇嘴,这就奸诈了?我还没说到时候可以全国招标收捐款修路呢,前几名朝廷来给他们扬扬名,准保一帮人抢名额抢得打成狗头。
  花别人的钱给自己修路,真爽!
  别说,康郡已经有脑子灵活的商人开始涉足快递行业了。有些人家闺女嫁得远的,想给闺女带点东西又抽不开身的,就能花点钱给这些车队,让他们帮着带过去。当然,这只是车队进账的小头,大头还是各大商户的大笔生意。商户们的销路越广,需求的人手也就越多,于是便有人另辟蹊径,开了一家名为心安镖局的代寄店。让顾淮之都惊讶了一回。
  这就是古代版的简易快递啊!
  震惊之下,顾淮之还让人提点了一下那位心安代寄店的当家,说不如走群众路线,将店做成连锁店,以后康郡全郡都修了驰道后,就可以在各县开分店,将寄去同一个县的包袱放在一块儿,每个驿站点都安排人收包裹,再往镇上走,以此类推。
  那当家还挺有魄力,觉得这办法可行后,还同安顺县驿站的驿丞达成了合作关系。没办法,现如今大多数人不识字,驿丞正好可以帮忙按地址分一下包袱,除去给驿丞的报酬外,也给驿站交保管费。双方白纸黑字写得明白,顾淮之也想看看这种模式能不能行得通,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看看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
  还真别说,这心安代寄店的生意还行,几个月下来,名声已经打出去,生意越来越好。老百姓有寄衣裳的,也有寄信的,还有寄米粮的……热闹得很。
  积少成多,算下来倒也没亏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