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宴语凉在那篇檄文里则就是个摆设,“可怜无助”、“亟待解救”。
  记得史书里写过,以前也有个帝王拿到过逆贼的讨伐檄文。因那檄文文采飞扬,帝王还笑说“此等人才被孤遗漏,实在可惜。”
  同样的事情到了宴语凉手上,他却做不到谈笑风生。
  他看到的,就只有触目惊心。
  写檄文之人明明才华横溢却不思报效国家,反而一己之私通敌谋逆。还这般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情绪饱满的惑众妖言传播甚广,成功煽动了一些江南无知愚民。
  还清君侧……害人蛀虫披就华丽的外衣,更加用心险恶了。
  周亦安:“下官还听闻,昨日王文簿的八十岁爷爷和六十岁爹爹千里进京求情,在东市西市交汇的菜市街口哭诉,说王文簿年轻不懂事又是三代单传,且惠帝时曾有‘谋逆不杀’之先例,还说愿散尽家财以命抵命,一时好多百姓都去围观。”
  岚王:“阿昭放心,乌衣卫已经都抓了。”
  周亦安:“后来,张诗仙的妻子与怀孕小妾也去哭诉,说是陛下以前多次赦免死囚犯人,给过不少大夏子民‘改过自新’、‘将功折罪’的机,会却为何单单不放过她们孩子爹。说他们孩子爹甚至没有跟叛军走,只不过写了一封檄文。百姓有喜爱张诗仙诗者,在旁同情叹息。”
  岚王:“……”
  宴语凉:“……
  岚王:“那此事你打算怎么去写?”
  周亦安:“照实写之。无论如何此三人谋逆。按大夏律,谋逆死罪当诛。”
  岚王:“不对。”
  “你若真这样写,只会被后世小人拿来大做文章、颠倒黑白。”
  “阿昭,你跟周史官说清,让他一定一字一句好好记清楚了,此三人究竟为何该杀!”
  宴语凉:“江夏三人所犯之罪,远不止谋反犯上。他们是在卖国。”
  “其他罪责情有可原者,朕也愿如惠帝一般宅心仁厚,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只有卖国一事在朕与岚王这里绝无‘情有可原’!不仅如此,家人百姓前来求情饶舌者,一律株连!”
  “古人云,一国安定,需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三者俱全。”
  “若必去一条,先去兵。”
  “若必去二条,再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便是缺兵少食,只要百姓笃爱其国笃信其君,便可举国团结共御外敌。可如今天下太平、丰衣足食,食我大夏俸禄者却与瀛洲勾结写这等颠倒黑白的檄文煽动国本之信,你说该不该杀?”
  “竟还有人觉得他们可怜,听信他们是一时糊涂。”
  “此三人一个个家境殷实学富五车,何时糊涂过?倒是那些同情他们之人,只怕太平日子才过几年,就忘了当年大夏屡遭外族分裂蚕食,忘了践踏在他们身上的铁蹄、砍向父母亲人的刀与当年流过的血!”
  岚王问史官:“彻底明白了么?”
  周亦安点头,暗自如醍醐灌顶心潮澎湃。迅速记记记。
  记了好一会,忽听那边岚王对皇帝道:“阿昭,放着我来。”
  他抬眼,只见岚王不让皇帝盖玉印。却将那张拟斩贼首的奏疏拿了过去,盖上了自己的印。
  宴语凉:“岚岚,以前朕爬墙出宫,曾与奚卿在旧事馆遇着两个史官。史官说,‘岚王既帮陛下办成了事,又替陛下背全了一切骂名’。”
  “如今看来果然如此。群臣百姓只道朕乃圣明天子、温和体恤。岚王却是严刑峻法、不近人情,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青卿替朕背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