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仪别的不行,但这两年生了四个皇孙,两个皇孙女,也算是为宗室开枝散叶了。
  至于谁在暗中兴风作浪,李跃并不担心,这么大的国家,各种利益关联错综复杂,没人搅风搅雨反而不正常。
  局势还在控制之中,太子的地位动摇不了。
  增加海军投入,以及一年半后出征草原,在朝堂上稍遇阻拦,不过最终还是通过了。
  远的不说,仅仅是从辽东、百济、倭国等地运回的资源,就带动了幽、平、沧、青等州的发展。
  这还不算出海捕鱼和晒盐的收获。
  以后收复交广二州,那里的粮食、海珠、海产等也要通过海运送回内陆。
  华夏历来其实并不反对开拓海洋,西汉最鼎盛时,有一支二十多万水军的楼船军,拥有四千多艘战船,配套的还有各种航海占星书,根据星象,确定方位、天气。
  如《海中星占验》、《海中五星经杂事》、《海中五星顺逆》、《海中二十八宿国分》等。
  更牛的还有曹魏大数学家刘徽的《海岛算经》,从名字就能看出是测量地形海距的。
  文学馆还从汉书中翻出一段往事,汉朝时便有使节从雷州半岛出发,经过南海到达黄支以及已程不国,学士们考察加推测,黄支国应该是天竺的东南岸,已程不国则是后世的斯里兰卡。
  更让李跃惊异的是,海航司整理前朝旧档,发现一本东汉时所著的《异物志》,对南海地形有极为详尽的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叶锢之,至此关,此磁石不得过”……
  其实想想也知道,大汉那么多的使者,其实就是华夏文明的探索者,其足迹肯定不局限于西域。
  向东,探索过半岛和倭国,西南探索过天竺,南面巡视过南海以及南洋诸国,而西面,到达的区域更远……
  李跃个人觉得汉代时,华夏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地理探索。
  华夏从不缺少探索精神。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简单的例子,从中原到河中地区,要翻越高山、涉过沙漠戈壁,还要面对各种野蛮部落,简直是九死一生。
  难度比从欧洲到河中地区难太多了,然而尽管如此,很多汉使穷尽十几年,不忘初心和使命,往返于绝境之上,带回各种水果、庄稼,使其在华夏生根……
  既然有前人摸索过,事情就好办多了。
  循着汉朝的足迹向前即可。
  李跃赶往尚武堂,三百七十三名子弟即将毕业,被召集起来。
  李跃让人挂起自己制作的世界地图,前世并不是地理专业,很多地方也不准确,但作为启蒙,和前进方向足够了。
  “大梁的未来在海上,华夏的未来在海上,尔等之未来亦在海上,祖宗先烈跋涉四方,遂有两汉之强盛,昔有汉使,今亦当有梁使,朕在此一问,可有敢效张骞、班超、傅介子、甘英、苏武者乎?”李跃在台上慷慨激昂道。
  十六国南北朝,虽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但苦难也磨砺了人的精神和意志。
  “愿!”
  台下异口同声道,当即站出两百多英气勃发的青年。
  张骞、班超、傅介子、甘英、苏武这些人事迹原本也是尚武堂的课程之一。
  “我大梁儿郎亦将不逊于大汉也!”李跃感觉自己亲手推开了一个时代的大门,当即提拔这些儿郎而郎官,每人赐百炼环首刀一把,刻着“大梁使者”的铜牌一副,蹀躞带一条。
  十六国大乱,胡人东迁,文化互相融合,蹀躞带、圆领袍早已有之。
  好东西不管胡夏,拿过来就用,李跃从无心理负担,更不愿固步自封,文明也需要兼收并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