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5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就是除夕,苏轼钱袋子鼓了,便带着霍善出去街上瞎买一通,并表示这都是守岁用的, 算不得浪费。
  左右是苏轼自己凭本事赚来的钱, 苏过也没拦着, 由着苏轼继续发挥到手没的光荣传统。
  只是苏过私底下忍不住问起霍善的事,这孩子大过年的难道不回家吗?
  苏轼张口就来:“他家里人有要紧事去办, 这几天不在家,只能把他托付给我了。”
  苏过心里觉得对方这父母怎么看都不太靠谱,毕竟靠谱的父母根本不可能把孩子托付给他爹!
  见苏轼颇为开怀,整天领着霍善到处闲耍,苏过也就没再多言。
  除夕当晚要守岁,霍善本来是习惯早睡的,但是苏轼说到了子时就可以玩爆竹了,所以他坚强地睁着眼等着子时来临。
  于是这天夜里三人围炉闲坐,由苏轼主讲、苏过补充大宋过年习俗。要说冬天,还是下雪天最热闹,可惜儋州这边没有雪,要不是为了有点守岁气氛,其实除夕连火炉都不用点。
  根本不冷!
  苏轼就给霍善说起正月下雪的开封城,那时候一到雪天,诗会、酒宴的邀请帖就雪花似地飞到他面前,大家都争相邀请他过去做客。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和庭院里堆起了雪狮子,做起了雪灯,他们大宋并不宵禁,所以夜里点起雪灯来,不管街上还是庭院里都亮堂堂一片。
  有那样的好景致在,谁舍得入睡呢?当然是欢饮达旦,不醉不归!
  霍善道:“你们夜里不宵禁,夜夜这样点灯,哪里来那么多灯油和蜡烛呢?”他早就注意到了,苏轼即使被贬到儋州,夜里看书写信之类的也是点蜡烛的。
  苏轼说道:“只要有需要,到处都有能做灯油和蜡烛材料。”
  他和霍善说起自己在杭州时的见闻,江南一带乌桕树多,这东西可是个宝贝,种子可以入药可以榨油不说,种子外壳还有一层天然的蜡质,收集起来便能做蜡烛了。
  山上多种几株乌桕树,那不就油蜡都不愁了吗?这乌桕子榨出来的油,应用也十分广泛,印刷用的油墨用得上它,船舶防水也用得上它,这两样东西可都是江南水乡最需要的。
  那漫山遍野的乌桕树,当真是又好看又实用!
  接着苏轼又说起自己在蜀中以及湖广一带的见闻,蜀中和湖广也有自己爱用的油蜡材料,比如冬青子就能拿来榨油。他们那边还有种叫白蜡虫的虫子,刮下来稍作处理就可以制成白蜡,白蜡做出来的蜡烛比蜜蜡还要好!
  至于养蜜蜂取蜜蜡、杀大鱼取鱼油这种事,霍善此前都已经了解过了,苏轼便没再与他多说。
  反正是充分验证了什么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伙生活在哪儿就靠哪儿的油蜡特产照亮黑夜。
  只能说劳动人民是最懂得就地取材的。
  霍善听得津津有味。
  要是以后让他有机会去江南或者湖广巴蜀等地玩耍,他就找到这些东西来做好多好多蜡烛!
  这个愿望兴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了,因为孙思邈已经开始到外头云游。
  他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到处溜达也不引人注目,基本是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按照霍善对医馆功能的摸索,他脱离“入梦”状态前是可以选择在哪间绑定医馆醒来的。
  只要他在江南那边也绑定一家医馆,一夜之间从长安抵达江南根本不是事!就是得先和师父他们说一声,否则他们发现他突然凭空消失肯定会很担心。
  三人边吃吃喝喝边天南海北地闲聊着,不知不觉已经是快到跨年的点,苏轼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喊苏过快快去准备,他们争取第一个点响爆竹。
  霍善也在旁边催促:“快,快快!”
  苏过没办法,只得负责去中庭点火。
  没办法,他爹六十了,而霍善又还小,他不去点火谁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