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4)(3 / 4)
当他将视线移过去不久,就自然而然地挪动到拎起茶壶的手上,再沿着有力的手臂,一路蜿蜒到对方的侧颜。
小将军近几年相貌越发出众和成熟,被战场刮去了残留的最后一分稚嫩。从这个角度,能看见他下颌棱角分明,喉结凸出赏心悦目的弧度,透着不可撼动的硬朗;能看见他唇角殷红,因为抿着唇而陷得更深,长睫微微低垂,每次眨眼之时都有如翅羽翩跹,仿佛能扇动白雾。
此情此景,甚至不禁令人怀疑,是不是哪位天上的仙人,因为在人间待得久了,终于掩盖不住萦绕周身的仙气了。
每当岑远在心里感叹小将军姿色之时,都不免会想起小时候和对方在锦安宫度过的每次春日,杏花与美人相伴,无论少了哪样都会稍显逊色。
因此,当晏暄察觉到他的视线,转头望过来,问他怎么了的时候,他笑了一声,收回视线看向眼前的院子,回了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要是今日是我生辰就好了。
晏暄问他:为什么?
大概因为每年我的生辰,经常会伴随着杏花微雨。岑远笑着道,美人就该配美景。
长悠府的院子里也种有几颗花树,只不过是适合秋日的桂花,此时已经到了花期的最后,纷纷被雨吹落,坠在暗灰色的地面上。尽管数量不少,但还是显得孤伶又落寞。
然而在岑远潜意识里,杏花是即便落了也不会带来如此悲秋之感的,或许因为那往往紧跟着春日万物复苏,或许因为正巧是在他生辰前后,也或许,是因为在他对以往的记忆里,杏花树下永远都有亲人的身影。
那时的晏暄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对他那句听着轻佻的话语作出任何评价,斟了两杯清香四溢的热茶。
岑远就这么在茶香中从回忆倏然抽身,扭头就见晏暄不知何时走到了身旁。
晏暄见他看着残存的果实与花,便低声道:现在都是光秃秃的,着实不是什么好时机。
不。岑远看着他近在咫尺的熟悉侧脸,现在就很好。
晏暄沉沉的目光随即落在他身上。
如今没有杏花微雨,只有阳光和秋风在杏花枝丫下的一隅交织,和岑远想象中、或该说是记忆中的场景大相径庭。
但这样就很好。
以前在杏花树下,他们经常能听蒋昭仪闲来无事说起,她与宁帝是如何相识,又如何一见钟情。
小的时候岑远只会和晏暄胡闹,也不懂母妃为何会如此情真意切。而到了后来,当他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就会不免想到
在这重重宫墙的包围下,真的会有爱情这种东西吗?
母妃说是与父皇互相一见钟情,那父皇真的爱母妃吗?
如若是真的爱,那在上一世母妃身死之后,父皇为何没有差人细查,反而顺水推舟,让这件事成了推动他走入漩涡中心的一步棋?
岑远见过不少莺莺燕燕,无论是文武百官子女,还是风花水月之流,但细数起来,他似乎从未真正对什么人动过心,或有过什么男欢女爱的感情。
因此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他那些微不足道、最多不过就是在做戏之时被耳濡目染的经验就显得乏善可陈,甚至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没能让他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那再反观过来他呢?
他爱晏暄吗
这个下意识的问题让岑远一怔。
他猜测自己大约是对感情太过迟钝,以至于现在哪怕是静心推敲,都难以为肯定或否定的其中哪一方答案找到彻底的理由。
曾经他以为这一世重来,自己与晏暄被一纸婚书联系在一起,到头来不过是利害一致,说夸张些就是共患难的交情。
可现在再看,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
刚重生时对方的陌生感始终如影随形,而梦里那久久难以缩减的距离感又太让人心惊,因此此时此地,晏暄就这么站在他面前,站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才会觉得,这就很好。 ↑返回顶部↑
小将军近几年相貌越发出众和成熟,被战场刮去了残留的最后一分稚嫩。从这个角度,能看见他下颌棱角分明,喉结凸出赏心悦目的弧度,透着不可撼动的硬朗;能看见他唇角殷红,因为抿着唇而陷得更深,长睫微微低垂,每次眨眼之时都有如翅羽翩跹,仿佛能扇动白雾。
此情此景,甚至不禁令人怀疑,是不是哪位天上的仙人,因为在人间待得久了,终于掩盖不住萦绕周身的仙气了。
每当岑远在心里感叹小将军姿色之时,都不免会想起小时候和对方在锦安宫度过的每次春日,杏花与美人相伴,无论少了哪样都会稍显逊色。
因此,当晏暄察觉到他的视线,转头望过来,问他怎么了的时候,他笑了一声,收回视线看向眼前的院子,回了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要是今日是我生辰就好了。
晏暄问他:为什么?
大概因为每年我的生辰,经常会伴随着杏花微雨。岑远笑着道,美人就该配美景。
长悠府的院子里也种有几颗花树,只不过是适合秋日的桂花,此时已经到了花期的最后,纷纷被雨吹落,坠在暗灰色的地面上。尽管数量不少,但还是显得孤伶又落寞。
然而在岑远潜意识里,杏花是即便落了也不会带来如此悲秋之感的,或许因为那往往紧跟着春日万物复苏,或许因为正巧是在他生辰前后,也或许,是因为在他对以往的记忆里,杏花树下永远都有亲人的身影。
那时的晏暄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对他那句听着轻佻的话语作出任何评价,斟了两杯清香四溢的热茶。
岑远就这么在茶香中从回忆倏然抽身,扭头就见晏暄不知何时走到了身旁。
晏暄见他看着残存的果实与花,便低声道:现在都是光秃秃的,着实不是什么好时机。
不。岑远看着他近在咫尺的熟悉侧脸,现在就很好。
晏暄沉沉的目光随即落在他身上。
如今没有杏花微雨,只有阳光和秋风在杏花枝丫下的一隅交织,和岑远想象中、或该说是记忆中的场景大相径庭。
但这样就很好。
以前在杏花树下,他们经常能听蒋昭仪闲来无事说起,她与宁帝是如何相识,又如何一见钟情。
小的时候岑远只会和晏暄胡闹,也不懂母妃为何会如此情真意切。而到了后来,当他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就会不免想到
在这重重宫墙的包围下,真的会有爱情这种东西吗?
母妃说是与父皇互相一见钟情,那父皇真的爱母妃吗?
如若是真的爱,那在上一世母妃身死之后,父皇为何没有差人细查,反而顺水推舟,让这件事成了推动他走入漩涡中心的一步棋?
岑远见过不少莺莺燕燕,无论是文武百官子女,还是风花水月之流,但细数起来,他似乎从未真正对什么人动过心,或有过什么男欢女爱的感情。
因此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他那些微不足道、最多不过就是在做戏之时被耳濡目染的经验就显得乏善可陈,甚至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没能让他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那再反观过来他呢?
他爱晏暄吗
这个下意识的问题让岑远一怔。
他猜测自己大约是对感情太过迟钝,以至于现在哪怕是静心推敲,都难以为肯定或否定的其中哪一方答案找到彻底的理由。
曾经他以为这一世重来,自己与晏暄被一纸婚书联系在一起,到头来不过是利害一致,说夸张些就是共患难的交情。
可现在再看,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
刚重生时对方的陌生感始终如影随形,而梦里那久久难以缩减的距离感又太让人心惊,因此此时此地,晏暄就这么站在他面前,站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才会觉得,这就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