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轰炸机(8 / 9)
经过70余年的发展,“臭鼬”工厂如今已经成为了“创新”和“离经叛道”的代名词,为美国军工界甚至全世界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超乎寻常想象力的奇妙产品。在这里,积极进取的工程师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发展出了美国国防科技中最机密、最先进的武器产品。即使有些中途夭折或尚未付诸实践,但已经令全人类耳目一新,例如大型无人驾驶战斗机、载重500吨的洲际货运大飞艇、可重复使用的低成本太空飞行器、微型与超微型飞行器、体积小而杀伤力大的固态高能武器、像鸟类一样显著变形的变体式飞机、速度超过1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等。这里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精英的天堂,尤其是在隐形飞机和侦察机方面成就卓著。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成为全世界高科技产业公司的榜样。
2.12 图-160:命运多舛的“白天鹅”
1981年底,美国《航空杂志》偶然得到了一张民航乘客从苏联上空拍到的照片,两架图-144客机旁边停放着一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型飞机,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关注。第二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苏联军事力量》的序言中指出,苏联开始试飞一种比罗克韦尔公司b-1b更大的新型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轰炸机图-160。
绝美设计
图-160源于1967年11月28日苏联空军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招标,主要参加者包括图波列夫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以及米亚西舍夫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的t-4改进方案再度遭到否定,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三角翼方案在载弹量等参数上不达标,只有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可变后掠翼方案还算靠谱。然而,苏军认为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在研制大型飞机方面资历尚浅,不足以承担如此重要的军机项目,干脆由图波列夫设计局牵头,米亚西舍夫设计局配合。1981年1月,第一架图-160原型机完成组装,12月18日首飞成功,第二年完成了首次超音速飞行,1986年8月列装部队。
图-160长54.1米,高13.1米,装有4台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超大功率涡扇发动机,是轰炸机家族中的“巨人”。该机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比b-52较新的h型高出50多吨,载弹量高达40吨,比b-52h高13吨。图-160在万米高空最大时速2000千米,是b-52h的2倍,在海平面最大时速也达到1030千米,b-52h最大平飞速度不过如此。从参数上看,图-160的确更胜一筹,无论是飞行速度,还是起飞重量,都创下了战略轰炸机的世界纪录。就连大部分战斗机在进行远距离追击时,恐怕都不是图-160的对手,因为这些战斗机多不能长时间维持2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而图-160则可以冲刺速度进行长跑。
图-160也采取了可变后掠翼布局,后掠角可在20度~65度变化,对应翼展为55.7~35.6米。同时,该机使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机翼内部固定端与机身形成大角度弧线,使飞机整个外形更加美观流畅,进一步提升了低空亚音速和高空超音速突防能力。此外,图-160在进气道前缘、机身前段等部位采用了透波材料或吸波涂层,座舱玻璃上采用了吸波网,发动机尾喷口进行了屏蔽处理,使图-160的雷达反射面积仅有图-22m的20%左右,达到了一定的隐身效果。
图-160内置两个长度为11.3米的弹仓,可携带6枚射程3000千米的巡航导弹或12枚射程200千米的短距离精确攻击导弹,当然也可使用常规炸弹、鱼雷等武器。图-160航程约为12300千米,如果采用远程巡航导弹,那么几乎可以对美国本土任一位置实施打击,更别说实施空中加油后的威力了。因此,图-160被称为继弹道导弹、潜艇之后对美国本土威胁最大的武器。
图-160如此强大的打击能力一是要归功于机身材料中的大量钛合金,在提升飞机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机体重量;二是由于该机优异的机载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可在远距离发现地面和海上目标并实施打击。更有甚者,图-160还可以成为一种发射飞行器的特殊火箭载机,可将300~500千克的载荷发射到500千米高的轨道,或把50~220千克的载荷发射到1000千米高的轨道。
凄凉命运
从上述介绍可见,图-160是一款独具匠心、性能卓越的远程重型战略轰炸机,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件精品。
1988年8月,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以西64千米处的库宾卡空军基地终于见到了这种传说中的新机,空军少将福内尔甚至进入飞机座舱。采用白色涂料的巨型飞机进行了低空飞行表演,在天空中映出优雅清秀的身形,令在场美方一行大为震撼,为其取名“白天鹅”。
但图-160结构复杂,研制进程艰难而缓慢,从空军招标到服役花费了将近20年。而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政治动荡则为图-160的前景雪上加霜。
到了1986年该机服役时,苏联的国力已经无法支撑如此浩大的军工项目。图-160和an-70运输机、苏-27歼击机等精品名机一样,研制、采购与维护都陷入了僵局,原本100架的采购计划只生产了25架整机,装备图-160的第184轰炸机团甚至无法得到足够的飞行、地勤设备保障。到了1989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俄罗斯分别得到了19架、6架图-160。
乌克兰完全无法支撑图-160的飞行与维护,10架图-160在美国与乌克兰的销毁战略武器协议中灰飞烟灭,而俄罗斯喀山飞机厂尚未下线的3架图-160也没有了下文。1999年,乌克兰开始用图-160、巡航导弹等战略武器向俄罗斯偿还能源债务,俄罗斯也逐渐恢复了图-160的生产。根据2012年的报道,俄罗斯准备再生产14架图-160,使装备数量从16架涨到30架,一直服役至2030年,成为俄罗斯最具威力的空中战略武器系统。
图-160“白天鹅”的命运不禁令人慨叹。任何顶尖武器系统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来保障,这也是冷战期间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从不相上下到紧追不舍、逐渐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全面落后的根本原因。
2.13 b-2“幽灵”:傲视群雄的贵族战机
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如火如荼,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战斗机,美国的“镇宅之宝”b-52难以穿越苏联严密的防空网。为了能隐秘地进入苏联领空进行突击,美国决定开发一种具有隐身性能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秘密揭开
最初,美国秘密地资助了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也就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团队的b-1b和诺斯罗普-波音-沃特-通用团队的b-2。到了1981年10月,美国空军宣布b-2获胜。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定型,1989年7月,b-2首次完成飞行。1997年,首批6架b-2服役。
除了前后长达20年的研制时间,b-2也是全球最贵的军用飞机,总研制费用高达444亿美元,单价高达28亿美元,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b-2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武器研制项目,仅次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据说,安全保密费用也高达20亿美元。诺斯罗普公司更是在洛杉矶郊区购置了一个没有窗户的保密工厂,外部采用特制金属板进行电子屏蔽,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测谎检查,甚至美国国会议员中也只有8名了解其细节。苏联的各种间谍活动都没有掌握其具体数据,更为即将出现的产品增添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1988年11月23日上午,在美国一个戒备森严的空军研究基地里,全副武装的警卫和数十条警犬看守着一个巨大的厂房,500余位应邀前来的空军、政要和记者们都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厂房的大门,期待着传说中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
当两扇钢铁大门终于缓缓拉开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眼前出现的完全是一种无法与飞机联系起来的怪物。它只有机翼,没有传统的机身、尾翼或方向舵,全身五颜六色,不伦不类,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黑蝙蝠或是科幻世界里的飞碟。正是这种这种奇异的飞行器具有b-52的惊人载弹量、f-15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f-117的隐身突防能力,是目前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现役军机中独一无二的飞翼式飞机。
超级隐身能力
b-2长21米,高5.2米,翼展54.3米,空重近50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80吨。驾驶舱、机身、机翼完全融为一体,没有尾翼,后面有三个锯齿状的突出部,看上去像是一只飞镖。从平面图来看,该机几乎是一个“w”状三角形,12条平行的直线组成机身轮廓。b-2之所以长得如此奇怪,主要是为了实现隐身。在这一点上,b-2和f-117有类似之处,但b-2则显得更加简洁和流畅。虽然很多细节至今仍处于机密状态,但b-2已经为人所知的隐身机制已经代表了当今航空的最高水平。
b-2主梁和发动机舱使用钛合金,其余部分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机身部件采用高压压铸而非铆钉拼接,并涂有吸波能力较好的灰色和淡蓝色涂料。机腹起落架舱门、座舱等位置进行了等离子隐身,电离空气等介质产生等离子体云,直接吸收或改变雷达波,其携带的主动有源对消系统还能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b-2飞翼的前后缘采用玻璃纤维等混合织物,表面涂敷一层含少量镍钴铁氧体的雷达吸波涂料,可间接衰减电磁波;内层设有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夹心壁上涂覆铁氧体等吸波涂层材料,内腔封闭有可吸收电磁波的易电离介质。经过层层拦截,波照射到飞翼的雷达波先在表面吸收一部分,再进入六角蜂窝夹心结构继续衰减。
同时,b-2没有垂直尾翼等突出物,也不设武器外挂点,所有武器全部置于机腹弹仓内。凸起的驾驶舱表面圆润顺滑,掺有金属粉末的座舱玻璃使雷达波既无法穿透舱体,也不会反射回去。4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也都安装在机舱内,扁平的进气口位于机翼上表面,并远离机翼前缘,上方的雷达波很难探测到发动机,下方的雷达波更加无能为力。
此外,b-2的v形发动机喷口深埋在机翼之内,呈宽扁蜂巢状,雷达波只能进不能出,而且发动机引入机翼表面冷空气的气流混合器,能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温度,从而有效躲避敌方的红外探测。飞机尾部装有导流系统,能把冷空气和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并在尾气中加入氯氟硫酸,避免尾迹的形成。
经过全方位隐身保护,即使是高分辨率雷达也很难发现b-2,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的千分之一,一般为0.1平方米,有时甚至可以低到0.001平方米,在雷达屏幕上的反射信号很难与一只小鸟区别开来。 ↑返回顶部↑
2.12 图-160:命运多舛的“白天鹅”
1981年底,美国《航空杂志》偶然得到了一张民航乘客从苏联上空拍到的照片,两架图-144客机旁边停放着一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型飞机,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关注。第二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苏联军事力量》的序言中指出,苏联开始试飞一种比罗克韦尔公司b-1b更大的新型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轰炸机图-160。
绝美设计
图-160源于1967年11月28日苏联空军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招标,主要参加者包括图波列夫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以及米亚西舍夫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的t-4改进方案再度遭到否定,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三角翼方案在载弹量等参数上不达标,只有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可变后掠翼方案还算靠谱。然而,苏军认为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在研制大型飞机方面资历尚浅,不足以承担如此重要的军机项目,干脆由图波列夫设计局牵头,米亚西舍夫设计局配合。1981年1月,第一架图-160原型机完成组装,12月18日首飞成功,第二年完成了首次超音速飞行,1986年8月列装部队。
图-160长54.1米,高13.1米,装有4台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超大功率涡扇发动机,是轰炸机家族中的“巨人”。该机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比b-52较新的h型高出50多吨,载弹量高达40吨,比b-52h高13吨。图-160在万米高空最大时速2000千米,是b-52h的2倍,在海平面最大时速也达到1030千米,b-52h最大平飞速度不过如此。从参数上看,图-160的确更胜一筹,无论是飞行速度,还是起飞重量,都创下了战略轰炸机的世界纪录。就连大部分战斗机在进行远距离追击时,恐怕都不是图-160的对手,因为这些战斗机多不能长时间维持2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而图-160则可以冲刺速度进行长跑。
图-160也采取了可变后掠翼布局,后掠角可在20度~65度变化,对应翼展为55.7~35.6米。同时,该机使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机翼内部固定端与机身形成大角度弧线,使飞机整个外形更加美观流畅,进一步提升了低空亚音速和高空超音速突防能力。此外,图-160在进气道前缘、机身前段等部位采用了透波材料或吸波涂层,座舱玻璃上采用了吸波网,发动机尾喷口进行了屏蔽处理,使图-160的雷达反射面积仅有图-22m的20%左右,达到了一定的隐身效果。
图-160内置两个长度为11.3米的弹仓,可携带6枚射程3000千米的巡航导弹或12枚射程200千米的短距离精确攻击导弹,当然也可使用常规炸弹、鱼雷等武器。图-160航程约为12300千米,如果采用远程巡航导弹,那么几乎可以对美国本土任一位置实施打击,更别说实施空中加油后的威力了。因此,图-160被称为继弹道导弹、潜艇之后对美国本土威胁最大的武器。
图-160如此强大的打击能力一是要归功于机身材料中的大量钛合金,在提升飞机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机体重量;二是由于该机优异的机载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可在远距离发现地面和海上目标并实施打击。更有甚者,图-160还可以成为一种发射飞行器的特殊火箭载机,可将300~500千克的载荷发射到500千米高的轨道,或把50~220千克的载荷发射到1000千米高的轨道。
凄凉命运
从上述介绍可见,图-160是一款独具匠心、性能卓越的远程重型战略轰炸机,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件精品。
1988年8月,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以西64千米处的库宾卡空军基地终于见到了这种传说中的新机,空军少将福内尔甚至进入飞机座舱。采用白色涂料的巨型飞机进行了低空飞行表演,在天空中映出优雅清秀的身形,令在场美方一行大为震撼,为其取名“白天鹅”。
但图-160结构复杂,研制进程艰难而缓慢,从空军招标到服役花费了将近20年。而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政治动荡则为图-160的前景雪上加霜。
到了1986年该机服役时,苏联的国力已经无法支撑如此浩大的军工项目。图-160和an-70运输机、苏-27歼击机等精品名机一样,研制、采购与维护都陷入了僵局,原本100架的采购计划只生产了25架整机,装备图-160的第184轰炸机团甚至无法得到足够的飞行、地勤设备保障。到了1989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俄罗斯分别得到了19架、6架图-160。
乌克兰完全无法支撑图-160的飞行与维护,10架图-160在美国与乌克兰的销毁战略武器协议中灰飞烟灭,而俄罗斯喀山飞机厂尚未下线的3架图-160也没有了下文。1999年,乌克兰开始用图-160、巡航导弹等战略武器向俄罗斯偿还能源债务,俄罗斯也逐渐恢复了图-160的生产。根据2012年的报道,俄罗斯准备再生产14架图-160,使装备数量从16架涨到30架,一直服役至2030年,成为俄罗斯最具威力的空中战略武器系统。
图-160“白天鹅”的命运不禁令人慨叹。任何顶尖武器系统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来保障,这也是冷战期间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从不相上下到紧追不舍、逐渐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全面落后的根本原因。
2.13 b-2“幽灵”:傲视群雄的贵族战机
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如火如荼,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战斗机,美国的“镇宅之宝”b-52难以穿越苏联严密的防空网。为了能隐秘地进入苏联领空进行突击,美国决定开发一种具有隐身性能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秘密揭开
最初,美国秘密地资助了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也就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团队的b-1b和诺斯罗普-波音-沃特-通用团队的b-2。到了1981年10月,美国空军宣布b-2获胜。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定型,1989年7月,b-2首次完成飞行。1997年,首批6架b-2服役。
除了前后长达20年的研制时间,b-2也是全球最贵的军用飞机,总研制费用高达444亿美元,单价高达28亿美元,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b-2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武器研制项目,仅次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据说,安全保密费用也高达20亿美元。诺斯罗普公司更是在洛杉矶郊区购置了一个没有窗户的保密工厂,外部采用特制金属板进行电子屏蔽,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测谎检查,甚至美国国会议员中也只有8名了解其细节。苏联的各种间谍活动都没有掌握其具体数据,更为即将出现的产品增添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1988年11月23日上午,在美国一个戒备森严的空军研究基地里,全副武装的警卫和数十条警犬看守着一个巨大的厂房,500余位应邀前来的空军、政要和记者们都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厂房的大门,期待着传说中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
当两扇钢铁大门终于缓缓拉开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眼前出现的完全是一种无法与飞机联系起来的怪物。它只有机翼,没有传统的机身、尾翼或方向舵,全身五颜六色,不伦不类,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黑蝙蝠或是科幻世界里的飞碟。正是这种这种奇异的飞行器具有b-52的惊人载弹量、f-15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f-117的隐身突防能力,是目前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现役军机中独一无二的飞翼式飞机。
超级隐身能力
b-2长21米,高5.2米,翼展54.3米,空重近50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80吨。驾驶舱、机身、机翼完全融为一体,没有尾翼,后面有三个锯齿状的突出部,看上去像是一只飞镖。从平面图来看,该机几乎是一个“w”状三角形,12条平行的直线组成机身轮廓。b-2之所以长得如此奇怪,主要是为了实现隐身。在这一点上,b-2和f-117有类似之处,但b-2则显得更加简洁和流畅。虽然很多细节至今仍处于机密状态,但b-2已经为人所知的隐身机制已经代表了当今航空的最高水平。
b-2主梁和发动机舱使用钛合金,其余部分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机身部件采用高压压铸而非铆钉拼接,并涂有吸波能力较好的灰色和淡蓝色涂料。机腹起落架舱门、座舱等位置进行了等离子隐身,电离空气等介质产生等离子体云,直接吸收或改变雷达波,其携带的主动有源对消系统还能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b-2飞翼的前后缘采用玻璃纤维等混合织物,表面涂敷一层含少量镍钴铁氧体的雷达吸波涂料,可间接衰减电磁波;内层设有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夹心壁上涂覆铁氧体等吸波涂层材料,内腔封闭有可吸收电磁波的易电离介质。经过层层拦截,波照射到飞翼的雷达波先在表面吸收一部分,再进入六角蜂窝夹心结构继续衰减。
同时,b-2没有垂直尾翼等突出物,也不设武器外挂点,所有武器全部置于机腹弹仓内。凸起的驾驶舱表面圆润顺滑,掺有金属粉末的座舱玻璃使雷达波既无法穿透舱体,也不会反射回去。4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也都安装在机舱内,扁平的进气口位于机翼上表面,并远离机翼前缘,上方的雷达波很难探测到发动机,下方的雷达波更加无能为力。
此外,b-2的v形发动机喷口深埋在机翼之内,呈宽扁蜂巢状,雷达波只能进不能出,而且发动机引入机翼表面冷空气的气流混合器,能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温度,从而有效躲避敌方的红外探测。飞机尾部装有导流系统,能把冷空气和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并在尾气中加入氯氟硫酸,避免尾迹的形成。
经过全方位隐身保护,即使是高分辨率雷达也很难发现b-2,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的千分之一,一般为0.1平方米,有时甚至可以低到0.001平方米,在雷达屏幕上的反射信号很难与一只小鸟区别开来。 ↑返回顶部↑